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的笔画写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的笔画写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书慢写,楷书快写”,究竟怎么理解?
日常生活中,营养师经常提醒我们,不要挑食,营养要均衡,鸡鸭鱼肉要吃,萝卜青菜也要吃。
在书法评论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句“五体皆精”,说实话,要五体皆精是很难的,但学习书法,五体都练习,倒是很常见的。
事实上,在水平较高的书法名家中,以行草为主攻方向的书家,大都会抽出很多时间来练习小楷;而以篆隶楷为主攻方向的书家,也会拿出一些时间来练习行书。
行草较之篆隶楷,更加灵动,书写速度相对较快;反过来讲,篆隶楷更加沉着,但相对而言,变化略少,稍显呆板。
本文开头讲,吃饭要讲究互补,营养要均衡,书法的道理与之相同,兼习行书,可以让楷书更加灵动活泼;而兼习楷书,可以让行草更加沉着迟涩。
所谓“行书慢写,楷书快写”,就是指写行书时要含楷书笔意,增加其沉着之气;写楷书时要含行书笔意,增加其灵动之气。如此,方能体现书法的和谐之美。
也就是说,所谓“快写慢写”,并不是指物理上的快慢,而是指笔意和笔法的迟涩。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行书用笔易快,易浮薄。仍须沉着,楷书用笔易慢,仍须沉着中点画有飞动之势。
写行书时,写着写着速度不由自主的就会越写越快。点画不精到,会产生油滑浮薄毛病,虽有"满纸烟云″处处枯笔的效果,但笔墨没沉到纸里面去,显得无骨力,行书适当降速慢写,沉着凝炼,妙在其中。
楷书用笔太慢,也是字无筋骨,无神***。适当加快速度则有笔势,点画活泼有呼应。静中有动。
写行书的同时,练练楷书。学楷书的同时,结合练练行书。使写行书有楷书的感觉。使写楷书有行书的感觉,形成互补。
褚遂良楷书《伊阙佛龛碑》,书写速度稍快,在楷书中增加了行书意。笔力刚劲,气韵生动。
此碑是褚遂良早期代表作。在他书写的楷书中是最大的。也是中国石窟寺中现存最大的摩崖碑刻。刘熙载赞道:"兼有欧虞之胜。″康有为评:"清虚高简。″
(上图为褚遂良书《伊阙佛龛碑》局部,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行书慢写,楷书快写”,究竟怎么理解?.这种理解应该是从相对的角度来进行。楷书本来是以慢写为主,需要快写则是增强汉字间的笔势,体现汉字书写的灵动感;行书本来是以快写为主,倘若慢下来则会产生沉稳的感觉,避免行书因为过快而产生的那种漂浮之感。
图片:淡墨秋山诗帖
书法有云:“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正是说明了这三种字体的根本状态。
楷如立,楷书像人站立一般,静而稳,在书写的速度方面,也是以慢为主的,倘若在书写楷书的时候一味的慢,那么就可能会有一种迟滞的感觉。因而***用快写的方式来进行书写,增强其笔势间的联系,可以提升楷书的灵动之感,使之能够达到静中有动。
图片:褚遂良倪宽赞
行如走,就说行书字体就像人行走的那种状态,潇散而自由,是一种动态。但是如果一味地快写,那么就会给人造成飘忽之感不够稳重。因此在行书字体进行书写的时候,适当的慢下来,保持某一种书写节奏快慢相间,如此不但其书写效果具有灵动的感觉,而且沉稳且没有漂浮之感。
图片:东山帖
无法理解!似乎没有这种说法!
楷书沉稳行笔,柔中带刚。
在楷书的作品写作中,需要沉稳行笔,注重笔画的粗细与刚柔的变化;注重字体框架的结构变化。这样才能将一幅作品写好。从整体章法来讲,也需要达到整章字体基本一致,而不可忽大忽小,忽细忽粗,要做到“纵有行,横有列”,纵横整齐,在落款,加盖名章后,看整幅作品情况,可加盖闲章,以提高作品的灵动性与艺术性。
比如,上图中柳公权的《神策军牌》之书写,劲道而富含骨力,在日常学习中可以做一个范例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楷书作品,从整体来看应该是:清楚、平稳、匀称、大方,让人赏心悦目。
行书洋洋洒洒,急缓有度。
在行书的作品写作中,行笔的快慢要依据作品整体情况而定,墨之浓淡也需根据作者对作品的理解而适当调整,整个篇章需要首字引领,字与字、行与行、列与列之间相互照应,相辅相成,整个布局舒适合理。
依据自己对章法的设计,可以选择“纵有行,横无列;横有行,纵无列;纵无行,横无列”中的一种方法来书写,整体篇章行气贯通、自然而不做作。
另外还可按照当时作者对整幅作品的理解,和自己当时的情绪与心境来对作品进行发挥。这样才能写出一幅自己满意的书法作品。
比如,下图中苏轼的《赤壁怀古》就是一幅非常具有情怀的作品示例,把作品的豪放之气势皆发挥与笔墨之间,我们可以对这幅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探讨。
行书作品的写作过程,笔势的运行要急缓有度,从容不迫,顺从自然。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在写作过程中,需要作者充分理解写作内容的含义,这样在写作过程中就会将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心境与作品紧密结合,从而写出一幅好的作品。
“行书慢写,楷书快写”这句话确实没有听说过,只记得启功先生说过:
启功先生的这句话与“行书慢写,楷书快写”结合起来看的话,是很有道理的。
先说一下我自己的体会吧,我自己年轻的时候练行书少,也没见过真正的书法家是怎么写行书的,脑海中对写行书的印象就像电视剧中写草书那样,纵笔疾驰,任意挥洒,一气呵成的样子。因此自己有时候忍不住写两笔行书的时候也是写的很快,总想着一下子就把它写完。后来因为工作原因,很少拿笔写字了,但对行书的这种认识,一直保留了十几年。
这些年重新开始拿笔写字的时候,看了很多老师的书法教学视频,发现原来写行书不是自己想的那样一味强调快,人家写起来是快慢有度的,有一种节奏上的变化。
行书一味地强调快,最容易出问题的是点画的形质不过关,然后就是启功先生说的,结字容易失去法度。但这绝不是说行书要很慢地去写,行书要写的太慢了,就失去了行书的那种流动的韵律感,失去了行书的特色了。
所以,个人感觉写行书关键是行笔的节奏和笔势的问题,何时快何时慢,什么地方要驻笔,什么地方要快速行笔,这种书写时候的节奏感是很重要的。笔势问题就是每一笔有来源有去处,一笔结束又是下一笔的开始,一字结束也是下一次的开始,或牵丝萦带,或笔断意连,行气贯通,连绵不断。
我们刚开始练书法的时候,特别是临帖的时候,都是写一笔停一下,看看位置对不对。结果养成习惯之后,就容易造成笔势不连贯的毛病。
写楷书最忌讳写的太板滞了,呆板了,缺少一种行笔的流动感。特别是我们刚开始学习楷书的时候,临的都是碑版刻帖,更是容易把楷书写死了。孙过庭《书谱》中就曾经这样说:
那是不是写楷书的时候要写的快一些呢?绝非如此,不是简单的快的问题,还是前面讲到的节奏感和笔势问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的笔画写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的笔画写法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