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都有谁写了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都有谁写了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谁的行书字体最好看?
一、王羲之的行书比较好。
1、原因
(1)王羲之的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2)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更有《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初月帖》等著名行书作品传世。
(3)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
四十多岁的人想写好字,该练什么字体?喜欢行书,直接练行吗,有哪些好的行书字帖值得推荐?
我也是四十岁后有时间才练硬笔字的,我认为先练楷书,临古帖,如欧阳询的《九成宫》。容易掌握字形结构和笔画,偶尔也玩玩隶书,如《曹全碑》。一年半后学行书比较容易上手,最近就在学《灵飞经》一个多月了。虽然笔法稚嫩,但是习字时间才一年半,希望以后会越来越好!附一年半后的作业。
成年人想练好字,而不是书法,应该以实际应用为主。可以直接练行书,在工作和学习中体现出来。
成年人练字有两大优势,首先,成年人理解能力强,上手较快,效果明显。其次,自律性强,由于是自己主观需要,不需要督促,内在驱动力会使练字更能持久。
推荐一位书法家一席殊,早期看过他的字,很适合成年人学习,买一本字帖基本上就解决问题。
选择席殊字体,原因有二,一是字形好看,很容易学,并能迅速在实际中应用,达到练与用的结合。二是有专业训练方法,在短时间内达到练字效果。
@墨中缘 想说的是,不管选择谁的字体,只要静下心练一练,总会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其实自己还是不错的。勤学苦练方能笔下生辉,与所有爱好书法朋友共勉!
四十不惑,四十岁的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压力很大,不容易啊。我今年也是四十多了,也是从这两年开始又重新开始捡起了书法,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如果是真心的想写好字,那么我觉得楷书是必须要过的一道关卡,就是早晚要学的一种书体。既然早晚要学,那不妨一开始就学也省了后事。
楷书要学的话无非就是四大家“欧、颜、柳、赵”,自己去看看喜欢谁的就去学谁的,如果很喜欢行书的话,不妨学学赵孟頫的楷书,日后也直接学他的行书就好。
《妙严寺记》
赵孟頫的楷书一生也发展了几个阶段,学习赵孟頫的楷书尽量学其中晚期的楷书,这里推荐《妙严寺记》《昆山淮云院记》《胆巴碑》等。赵孟頫的楷书是真正的翰牍书体,就是古人的日常手写楷书,而且他的字帖都是墨迹版的,这一点对于我们学书法的人来说,是非常好的。
《昆山淮云院记》
《胆巴碑》
墨迹版的书法字帖,我们能够更好地分析古人的用笔之法,了解古人写字时候的笔势、使转的原貌,所以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说过:“半生师笔不师刀”,就是这个道理。赵孟頫的楷书本身就带有行书的笔意、笔势,通过学习赵氏的楷书,为日后学习行书打下一个好基础。
学习赵孟頫的楷书以后,可以直接学习赵孟頫的行书,赵孟頫的行书字帖非常的多,这里推荐几本:《洛神赋》、《秋声赋》、《秋兴赋》、《前后赤壁赋》、《与山巨源绝交书》等等。有了一定的行书基础之后,再上溯魏晋,去学习二王的行书。
古人说:“书不入晋,终归野道。”至于为何学书法必须要学二王的字,我个人的理解是,二王的书法是一个很大的体系,这个体系孕育出了各种各样的书体。就像是一个书法的孵化基地,通过学习二王的书法,最后加上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审美情趣或者是融合其它的一些书体,然后形成自己的风格。
无论多少岁开始练字,都建议从正书开始练习,毕竟现代人用毛笔写字太少,跟古人的书写习惯不一样。通过正书的练习,把毛笔字的基础打好,练习起行书来也能得心应手。
的确,平时也有些想练字的朋友说喜欢行书,问我能不能直接练。我认为喜欢是一回事,能不能练好就另当别论了。如果从行书练起,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怎么写都写不好,最终会失去兴趣。可是也不排除你有天赋的可能,一练行书就能练好。
你也可以先尝试一段时间临习行书。不过我不主张初学者临习王羲之的《圣教序》,难度太大,字体变化多,没有一定功力写不好。建议你学清代状元梁诗正的书法,法度结构较为严谨,作品也多,便于系统学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都有谁写了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都有谁写了行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