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左右的小篆字体怎么写好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左右的小篆字体怎么写好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篆书怎样临帖?以下我的大小篆临帖存在什么问题?
谢谢邀请,经常拜读您的大作。尤其是您的大篆写的比我好。我觉得写篆关键在功夫,所谓功到自然成,小篆的笔法重在中锋用笔,藏头护尾;大篆因字刻铸在青铜器上,笔法上有方笔起尖峰出的现象,还有笔画的***处有堆墨现象。
你好,我是兰石学书法,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也是一个书法爱好者,原意和你一起讨论一下。看了你写的小篆和大篆,才练习几个月就写成这样,挺好的!下面我说下不足之处,小篆中锋用笔你是知道的,但是你下笔的时候可能就忘记了,没有做到笔笔中锋,尤其是你写圆弧搭接和翻转的地方没有做到捻管,笔随字走,这样写出来的笔画看起来没有一点立体感。你写的小篆用米字格纸完全没问题,但是一定不能写成方块字。如果用4:3或者5:3的格子毛边纸来练习小篆更好,某宝上面有卖的也不贵。大篆和小篆用笔基本相似,不同的是多了绞转笔法增加了提按。
最后我想说的是李斯《峄山碑》你才临习了两遍,恕我直言,两遍太少了。还有临帖不能是抄帖更不能看一笔写一笔,临帖之前需要读帖,多读多思多写,三者结合。对着字帖好好对照看看到底一样不一样,差别在哪里,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书法才会越来越好。临习书法本身就是磨练意志的,几个月时间太少了,几年还差不多!祝你成功!
水平有限,拉拉杂杂说了不少废话,希望你能谅解,谢谢。
对于篆隶的学习有以下建议:
1,明确一下篆隶的笔法是一套体统。与楷行草的笔法有很大的区别。而你的篆隶中有很多楷书用笔。
2,篆隶的学习可以同时进行,交替学习。学习篆隶,可以参考清代碑学书家学习篆隶的的成果,如邓石如,伊秉绶,吴昌硕,何绍基。
3,从你临写的字分析,你对篆隶的笔法都没搞清楚,见谅了。小篆的字形偏长的,你用正方形的格子来写,就不对了,最好是折格子书写,格子3:4或者3:5。
4,找个专业的老师或者朋友指导,免得走弯路,误入歧途。推荐字帖。
[玫瑰][玫瑰]篆书看似简单实难矣!
初临篆书之喜悦为形象,即度过了难以造型的困难,感觉字的外形像了。
这个时候要仔细观察,认真对比,发现运笔,结合篆走中锋,力透纸背的书道(举起临写的习作对着阳光,可以看到笔画的中间有一道墨迹浓重清晰的印记),努力训练中锋运笔的能力,腕力会在日积月累当中不断提高。
由于篆书笔画有许多弯曲,为了临写这些弯曲的笔画还坚持保持中锋运笔 ,不觉中,你手腕灵活了,这将对日后的其他各书创作都有极大的帮助。
请原谅我又要提到吴昌硕,他三十多岁开始临石鼓,七十多岁仍感悟“一日有一日之境界”。到六七十岁,也就是临了三十年才觉得比较应手。开辟独树一帜的篆书,后人尊称天下第一篆书。
可想而知,篆书是你书法爱好的终身伴侣,即使日后行草大成,有篆书日日中锋训练的加持,运笔会较普通人遒劲有力的多。
看你有临大篆,大篆较小篆而言不好把握,容易写散,要仔细观察不断思考,不要心急,定会有所成就。
从您这个临帖来看,还是下了不少功夫的,三四个月比很多写一年半载的学习效果要好。
你的用笔保持了笔笔中锋,藏头护尾,这个难能可贵,是写篆书的重中之重。有一些书法爱好者不会中锋,写起来的线条就有很多锯齿。
接下来在线条上注意要写出弹性,写出质感,否则虽然也是中锋,但线条也会软绵绵的。像下图一些笔画少的字,线条还较挺拔,笔画多的字就软绵绵的了。
篆书主要三种基本笔画,一种是直线(横、竖),二是弧线(包括圆圈),三是转折。你这字有很多弧线和转折笔画没有处理好,比如下面“所、而、称”三个字,有些生硬,要婉转一些。
小篆有一个明显特点,上紧下松,下面的笔画比较舒展,通俗地说就是脚比较长,像“袭”字这样的处理,下面就比较拥挤、局促,难于伸展,结构上有所欠缺。
可以与《秦 · 李斯 · 唐人摹刻《峄山刻石》》中的写法对比一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左右的小篆字体怎么写好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左右的小篆字体怎么写好看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