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字体洛神十三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楷书字体洛神十三行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洛神赋十三行的故事?
“洛神赋十三行”原迹为麻笺本,入宋残损,南宋贾似道先得九行,后又续得四行,刻于似碧玉的佳石上,世称“ 玉版十三行”。后石佚,至明万历间,在杭州葛岭半闲堂旧址复得,归陆梦鹤、 翁嵩年。清康熙间入内府,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此石流入民间。流传下来的刻本为宋代根据真迹上石的拓本,包括“碧 玉版本”和“白玉版本”两种,其中“碧玉版本”较好,它 于明万历年间在 杭州西湖葛岭的 半闲堂旧址出土,***前存上海博物馆,现藏北京首都博物馆。白玉版本嘉庆三年毁于乾清宫火灾。
洛神赋是王献之的 小楷作品,据说王献之好写洛神赋,写过不只一本。南宋时残存十三行,真迹今已不复存在。最接近真迹的是传 贾似道所刻石本,因石色如碧玉,世称“碧玉十三行”。
洛神赋十三行对后世的影响?
一、对绘画的影响
《洛神赋》对洛神形象的刻画成为千古绝唱,不仅促进了中国辞赋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成为绘画、书法的素材,在绘画方面,影响最大的就是运用艺术技巧将洛神之美推向极致的顾恺之绘画作品《洛神赋图》。
二、对书法的影响
冠书圣之称的王献之,在曹植去世后的一百年后,钟情于书写曹植的《洛神赋》,最终创出惊世小楷《洛神赋十三行》,成为小楷中的极品,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三、对后世***的影响
《洛神赋》作为中国文苑的一朵奇葩,对中国文学内容、题材以及对作家的影响都是不容小觑的,单从对***的影响来看,在塑造人物形象、容颜、体态上,很多作家便借鉴了《洛神赋》的美女标准,《洛神赋》从第二段开始用大量篇幅描绘了洛神宓妃的容颜、体态和着装:"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曹植极尽一切辞藻写了洛神体态轻盈,远看若朝霞、近看若芙蓉的典型形象。之后的***作品像《李师师外传》中描写李师师"新浴方罢,娇艳如出水芙蓉。"《红楼梦》中描写探春"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儿,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还有蒲松龄笔下的《画壁》中"拈花微笑,樱唇欲动,眼波将流"等无不以《洛神赋》为范本,体现出《洛神赋》之价值。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字体洛神十三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字体洛神十三行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