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书法草书的毛笔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书法草书的毛笔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羊毫,兼毫,狼毫在书法中的楷行草哪种字体里发挥最大的作用?
对于毛笔的分类作用来说,一般从笔的软硬程度分为,羊毫笔、兼毫笔和狼毫笔。其在各种书体中的作用来说,由于其软硬程度不同所以对书体造成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羊毫笔是用纯羊毛制成,其毛较软,易于吸收墨汁,所以对写行书有很好的效果。由于其较软,灵活性较强,对于行书的转锋也较好掌握,故羊毫笔是书写行书的好选择!
兼毫笔是制作毛笔时,为了增加其硬度,在羊毛制作的过程中增加了一些黄鼠狼的毛,故被叫做兼毫笔。其作用时软硬适中,便于控制。这种笔对书写楷书是最好的选择。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楷书方正,笔画有力,棱角分明。因此在书写楷书时候需要表现出一种力度,使其看起来更加阳刚正气。所以兼毫笔比较适合楷书这种书法风格!
狼毫笔顾名思义就是用纯黄鼠狼的毛制作而成,其最突出的特点是硬度最高。由于其硬度较大,笔锋便不易控制,这类毛笔比较适合草书和狂草。草书和狂草的表现形式就是圆润光滑,笔意连绵。在字与字之间经常会一气呵成,也常常会呈现出飞白之效果。狼毫笔也更好的展现自身特点,利用笔尖在宣纸上快速游走来展现出草书之美!故狼毫更适合去书写草书和狂草!
上面只是毛笔的一般特性,由于笔锋长短也决定了书体的用笔。所以事实并无绝对,不管什么书法形式,多试多练总有一款毛笔是适合自己的,您说呢?
秦国时,人们用竹签写字,蘸墨很不方便。当时的大将蒙恬带兵在外作战时,要定期写战报呈送秦王。有次他灵光一闪,剪下一条兔尾巴插在竹管上写字,可是不吸墨。他就随手甩到一边的石灰坑里,结果又被他发现经碱水浸泡的兔毛变柔顺,吸墨了,于是就有了毛笔。
考古发现最早出土的毛笔,是在湖北曾侯乙墓。当时的毛笔,竹制的笔管,将兔毛用麻丝缠绕包裹在笔管外边形成笔头。
蒙恬后来不断改良毛笔,用羊毫为表,狼毫为里,夹在枯木中加以捆绑。再后来工匠不断的改进工艺,毛笔就成了后来必备的书写工具。
狼毫笔锋较劲健,弹性较好;羊毫笔锋长且柔软,吸墨量大;兼毫趋于两者之间,比狼毫的储墨量大一些,比羊毫的弹性大一些。
一般意义上,狼毫制作原料稀少,所以比较贵重,真正的狼毫比较少见;羊毫价格便宜,且经久耐用;简毫建有狼毫和羊毫的长处,价格适中。
狼毫弹性好,笔锋锐利,适合写晋唐小楷,魏楷中锋利的刀锋味,也适合用狼毫来表现。
篆书适合用羊毫或者兼毫,但是像铁线篆这样要求笔笔精致的书体来说,用狼毫比较容易把握。
而隶书用什么毛笔也不能一概而论。像圆笔舒展一路的可用羊毫,如《石门颂》;像波挑分明一路的就可用兼毫或者狼毫。
至于行书、草书可用兼毫或狼毫表现出流畅性。
其实,什么毛笔适合什么书体,也不是绝对的,这个跟书家不同的审美观念有关。不同时期在不同场合下,对毛笔及字体的选择也会不同,这说来也是书法美学中的辩证法。
1、狼毫笔:狼毫笔的特点是润滑而富有弹性,宜书宜画,以画为主。适合于书写行、草、以及四君子、山水之画作。
2、羊毫笔:羊毫性均柔软,笔头肥厚滋润,适合于书写隶书、行书、草书及山水着色。
3、兼毫笔:是合两种以上之毫制成,特性依混合比例而不同,或刚或柔,或刚柔适中,适合于书写楷书、隶书、行书及花鸟画作。
扩展资料:
1、狼毫
狼毫,是指用黄鼠狼的尾毛做成的毛笔。毛笔的一种,用黄鼠狼(鼬鼠)尾部的毛制成,故名狼毫。特点是润滑而富有弹性,宜书宜画,适合于书写行、草、以及四君子、山水之画作。
2、羊毫
羊毫,指用羊毛做成的毛笔。毛笔的一种,用山羊毛制作,属大众化用品。其中宿羊毫存放多年,脂肪已干化,容易着墨;陈羊毫有些刚性;颖羊毫精细,尖端透明;净羊毫无杂质,羊毫性均柔软,笔头肥厚滋润,适宜书写行书、隶书、草书。羊毫笔比较柔软,吸墨量大,适于写表现圆浑厚实的点画。
3、兼毫
毛笔的一种。用两种以上之毫制笔,称兼毫。依其混合比例命名,如三紫七羊、五紫五羊等。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关于用什么笔写什么字体,并无特别的要求,更多的是个人习惯。
我个人的习惯:狼毫写小楷,兼毫写大楷,行草书用羊毫或兼毫(中长锋)
题主如果在选择的话,建议把几种笔在不同的书体中用一遍,然后根据自己的感觉进行选择。
羊毫,多用山羊毛来做笔,含水足适合工笔上色。
兼毫一般有狼兼羊毫或松鼠毛兼羊毫,或是狼兼鼠。硬中有软软中有硬,适合水墨丹青。
狼毫一般有狼尾鬃毛,也有马鬃或鼠毛,狼毫够劲书写流利劲风,回弹任性好。
书法中草书一个字多种写法,普通人难看懂,有标准统一规范吗?
草书在书法领域,是有严谨的法度的。怀素的狂草天马行空但不失法度。具体的表现被称为草书符号,意思是这个字在草书中就用这个符号表示。草诀百韵歌说的清清楚楚。
小编提供的图片,任意拉伸撇捺,随意弯曲钩弋,看似潇洒,实则做作。而且部分笔画胡乱穿插,违背了草书的法度。实难归入书法范畴。
怀素自述帖
怀素食鱼帖
首先谢谢邀请我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把草书的来源、演变搞清楚,把这一问题搞清楚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草诀百韵歌》一开始说的很清楚:草圣最为难,龙蛇競笔端,毫厘虽欲瓣,体势更须完……草书不是简单的潦草、任意简化、缠绕,随心所欲的乱画乱涂,是经历长时间的实践、总结,逐步规范来的一个个代表符号,写草书的人必须按照一个个约定俗成的符号去书写,一笔一画,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不要看草书家牵丝萦带,上贯下连,左右开合,参差错落,大大小小……其实都是按照约定俗成的符号、一定的法度去书写的。再就是草书最能表现书家的性情,这就造成了草书的不同风格,不同面貌,这就是草书的多样性的形成。但是,在这多样性中还是有规律可寻的,有草知识、理论基础的人,欣赏草书作品是比较容易的,如果不按草书法度去写,不按照约定俗成的草书符号去写,胡涂乱画,那不叫草书,那只能叫涂鸦,看看当今一些急功近利之徒的所谓草书,大家就应该明白了。以上是本人一己之见,还望方家斧正。
书法中草书一个字多种写法,普通人难看懂,有统一标准吗?可以说有,从最初的《王羲之草书要领》到后面的《草诀百韵歌》以及近代于右任先生的《标准草书千字文》等都可以视为草书的标准;也可以说无,盖因草书乃个人性情发挥的最佳字体,其书写不像正体字那样讲究法度严谨,而偏重个人习性的发挥,且个人又因成长环境、教育水平、人生阅历等不同,因此,即使有草诀的基础但每个人的书写还是各异的。
图片:王羲之草书要领图片
草书是从隶书演变过来的,其最初为章草是汉隶字体的一种快写字体,此后张芝总结归纳出小草以及唐代发展出狂草,这三者均是属于草书的范畴。
草书字体是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中最能体现个人的性情。但其又不似正体字那样有着严谨的法度,因此在辨识上就造成了困难。
可以说,即使是多年沉浸草书研习的书家,在欣赏一幅草书作品时,其大部分还是需要联系上下文方能予以确定,否则只从单个字进行观看也是不能做到百分之百肯定的。
草书的标准一般从古代的草书要领、要诀以及近代的标准草书等书籍和各种流传的碑帖等进行学习的。因此,此草字的意思为简洁、快速,而非是糊涂乱画。其书写更是讲究在规则内进行变化。
图片:王羲之草书上虞帖
草书无标准是从个人的性情角度进行理解的,而非是草书的书写没有标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书法草书的毛笔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书法草书的毛笔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