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楷书法字体结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行楷书法字体结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书的结构要遵循哪些原则?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行书的结构特征非常明显,与楷书有很大的区别。学好行书就要掌握其结构特征开始,一些书法爱好者不明白这些道理,把楷书的笔画连写起来就以为是行书,那样写出来的字味同嚼蜡。
如《宋 · 米芾 · 德忱帖》“常”字上半部分疏朗,留白很多,下半部分紧密,留白极少,形成鲜明对比。
如《宋 · 米芾 · 伯充帖》中“难”字的起笔两点:
如《晋 · 王羲之 · 如常帖》中“淡”字笔画明显左重右轻:
典型的如《宋 · 苏轼 · 黄州寒食诗帖》中的“死”字:
行书结体灵活多变,姿态飘逸。既不像楷书那样工整拘谨又不像草书那样粗狂难以辨认,介乎于静与动之间的,深受书法爱好者的喜欢,著名的兰亭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1.行书务求活泼美观,气脉贯通字的点画,一定要能互相相让,互相照应,使其相称,使其调和,才能美观。极尽神情顾盼之妙。
2.疏密相间相映成趣邓石如所谓“字画疏处可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
3.以欹为正平中藏奇以欹为正是行书结构的又一特点。行书往往打破揩书横平竖直,端正平稳的严整性,在欹侧中取得平衡,在变化中求得统一。
4.书法字体结构规律原则。
汉字是由各种不同的笔画构成的,笔画如何组合才能美观,书法的结构往往就文字的结构规律和作者的审美情趣做合适的艺术安排。这些艺术规律有疏密、虚实、欹侧、匀称、和谐、聚散、呼应等。书法的结构是根据这些规律和技巧表现文字的形式美,给观者以丰富的美感、情趣,借以引起无穷的意境和趣味。
5.用墨方法
墨法也是书法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墨的方法有:浓墨、淡墨、干墨、渴墨、湿墨、枯墨、涨墨等。并在书法创作之中,浓淡互用,笔画之间,彼此渗透产生丰富的意趣。
要学习行书的结构,必须在楷法圆熟,用笔精到,功力深厚的基础上,才能在笔势的管束下,产生出万千变化而又合乎情理的结构。
其基本原则如下:
1、奇正相错
奇,即体势欹侧,跌宕起伏,参差纵横;正,即体势端庄,重心平稳,疏密匀称。行书要将二者完美地统一起来,相互穿插,既不可一味求正,也不可一味求险。
2、疏密得宜
重叠的字忌过长,横叠的字忌过阔;独体字难紧密,合体字难宽疏。等等。疏密要通过用笔的长短、开合、伸缩、大小、肥瘦、藏露等方面来表现。
3、参差自然
字体结构,最忌犯平行、齐头、板滞、单调等毛病,所以行书的点画和偏旁部首要有变化、要有主次,比如横竖画多的字,主笔宜平宜直,次笔则拱向主笔。
4、随机变化
行书结构的变化,一是笔形变,二是字形变。比如《兰亭序》中二十多个“之”字的变化。
用笔、结构对行书风格的影响是什么?
用笔、结构对行书的风格影响很大,因为书法的主要组成内容就是三部分:用笔、结构、章法。下面我从两条线来分析一下用笔、结构对行书风格的影响,一个是王羲之的笔法,一个是颜真卿的笔法。
王羲之的笔法是什么特征?简单概括就是用笔多露锋、方折。
上面两张图是我截取王羲之《兰亭序》上面的字,大家可以注意观察一下,入笔几乎全部是露锋入笔,留下一个很尖的笔锋。而这还是冯承素钩摹出来的字,如果是原帖的话,应该是更厉害了,纤毫毕现。这是王羲之行书用笔一大特点,就是露锋入笔。
上图是王羲之的《丧乱帖》,入笔也多是露锋,凌空切入形成一个很方的切面,我图中红线都画出来了。而转折处多用折笔,在转折处形成一个很方整的圭角。当然,王羲之也不是一味地只是用露锋、方笔,他也会用到藏锋、使转的笔法,也有很圆润的地方,方圆结合,但是方笔较多。
而结字方面,王羲之非常善于变化,曲直相兼,相同的偏旁有宽有窄,同一个字在一幅字中极尽变化只能事。正如孙过庭《书画》所认为的“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星齐列,为体互乖”。
因此,他的行书给人以遒劲秀美,潇洒多姿的感觉,后世评价他:“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他也开创了行书妍美书风。
用笔、结构看似是最基础的训练,实际上它对日后的行书风格,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但是,个人风格还是要看个人个性,这是非常重要的。即便你临摹得很像,出手就是王羲之,而唯独没有自己的东西,也是枉然。充其量也是临摹之作!所以,既不能信马由缰,也不能亦步亦趋。最终感人的还是自己的那点真情实感!
以上所问?本人认为:书法家的基本功、认知境界等有十分密切关系,因为不管是用笔、结构等都是头脑在指挥,意在笔先,所以要创作一幅好作品预案十分重要,用笔(笔法)、结构、错落、轻重、线条、粗细搭配、整体章法等都是头脑在策划指挥实施的。以上粗略体会。
谢谢!风格美,是品评书法艺术的一个重要条件。
书法风格的产生,除了受时代背景、师承关系,本人个性、气质与人品等因素影响以外,还与笔法、结构、章法等艺术素养有直接关系。脱离了用笔、结体和章法,线条的个性化和审美价值,也就无从体现,更谈不上鲜明与丰富了。
关于用笔、结构对行书风格的影响,打个比方来说就是:线条是命脉,体现"形质"表达“性情”;结构、章法是躯体,目的在于"得势",造险出奇。而用笔则是形成符合书者个性气质和审美意趣风格的关键。
以二王为例,李白诗赞王羲之书"右军本***,潇洒出风尘"。我以为,王书"***"与他出身豪门和书香之家有关,他受晋代社会亦儒亦玄思想影响,受江南美丽山水滋养,感受天地造化和自然万物之美,用笔"内擫"而收敛,流美而静,书风***端正,自然、潇洒、流丽。
而王献之生性峻整,高迈不羁是有名的,他于章草中寻找符合自己心性的笔势,变父亲的“内擫”为"外拓”,自创"亦行亦草"的"一笔书",使笔势更加舒展流畅,行势气脉更加连贯,自创一家风格,在书法史上奠定了自己的地位。苏东坡曾有诗赞王献之曰:"君家两行十二字,气压邺侯三万签"。
总之,学书要形成个人面貌,除了心性修养,还要在用笔、结体和章法等技术方面用功。如果用笔刻板、痴滞、雍肿,就会笔意窒塞,墨气昏暗没有气韵,形成不了好的书风。
用笔、结构,对行书风格的影响是阻碍。
用笔,结构,是楷书的基本功。
行书的风格,阳光灿烂辉煌美,妙旋律绝舞东南;行书,如光,变化千万。行书的笔墨,无尽之剑舞,稍微偏丝毫,竟美妙绝伦。
行书临摹时应该从哪些方面总结字的结构和笔画位置,从而更快的掌握规律,学得更像?
行书的临摹与练习夲人认为有以下几条讲
的不对请各位方家指正。
第一,研习行书必须有坚实的正书基本功,
因为具备一定的基夲功后,对字的间架,结
构等有了充分的认知,这样会对于研习行书
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第二,研习行书各人有各人的研习方法,无
论怎么研习,都要找一夲自己喜欢的字贴,去
不同,临习也不尽相同。
行书的临摹要总结的地方好多,最重点是分类拆开字的各部分来练习,寻找笔画的行走路径,把笔画的行走路径和笔画的角度搭配合理,就能快速临摹的样子。当然,学好行书还有很多的技巧要学习,包括掌握行书的连带,减免笔画等规律,书写的节奏变化等等。勤于动脑动手,就能提高书写水平。
字的结构是由独体结构和合体结构组成。在临摹前要先分析了解结构特点,比例位置,心中有数,才容易写像。
《集王羲之圣教序》是学习行书的重要范本,现作一些单字的结构分析:
(1),笔法连贯,上下错落。
(2),左右稍远,结构开张。
(3),左短右长,左窄右宽。
(4),横短竖长,中坚直挺。
(5),左窄右宽,笔画勻称。
(6),斜钩伸展,画密不乱。
(7),左窄右宽,结构开张。
(8),上宽下窄。重心平稳。
快速掌握行书临帖的学习技巧
一,行书临帖的技巧
高效率的学习,从共性的规律开始。汉字的共性是什么?偏旁部首。
中国汉字的组成,基本的原素是点画。每个字的点画太零碎,在零碎的点画中一点一画的学习,效率低,收效慢。整个字的临摹,又缺乏相应的笔力,达不到临帖的效果。怎样才能解决问题呢?从偏旁部首入手。
一个偏旁,可以用在很多的字当中。我们就把要临写的字分解开,比如要写个“持”,我们先不写完,只练习“扌”。再写一个“诗”,同样只管“讠”字旁的练习。再写侍,还是只把“亻”旁做练习。右边是“寺“的字很多,不一一举例。围绕着一个字展开,练一个“寺”,再加上相应的傍边,得到无数字。偏旁和部首分解组合,其效率可以组合出所有的常用字。不常用的生僻字也能组合出大部分。
二,行书的变化。
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偏楷称为行楷。编草称为行草。在学习初期,不要求变,应以规律性强的写法做为学习的目标。规律性越强,适应的范围越广。为什么不学变化呢?变化是随机产生的。当你掌握的规律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升华,变化的产生是自然而然的事。而这种变化,是自己的专属。
三,行书的节奏
行书的书写,最忌平缓均匀的运笔。节奏,非快非慢。是在快慢交替的节点中进行。通过节点的控制,产生出起伏跌宕,轻重缓急,错落有致,婉转婀娜的体态。使运笔如跳动的旋律一样,令笔下生花。
循序渐进的学习步骤,是高效学习的方法。在学习中,不要频繁更换字帖。笔法的掌握是漫长的过程,不是说知道了方法很快就能写熟写精。而笔法往往是在你感觉停滞的时候,就是快要产生悟解的时候。却因为感觉停滞而放弃,就如吃到嘴里的鸭子还飞了一样。再有就是持之以恒。一曝十寒,再科学的学习方法都等于零。
行书,是书法艺术中最常见的书体。行书风格多样,就其结构而言,各种风格的行书有其个性,又有共性。其中和谐、变化是统领行书结字规律的最内在规则。
一、大小长短:古人说写字最忌“字如算子”,在结字方面避免字字大小划一,如是则毫无艺术可言。
二、平正欹侧:为了章法的需要,行书可以是平正的,也可以是欹侧的,但字的重心还是要保持安稳。不同风格的行书欹侧程度也会不同。比如:米芾的行书较赵子昂的行书的欹侧程度要大。
三、减省连带:行书与楷书的区别就在于行书下笔收笔时的连丝呼应,使点画方向性加强,气的表现更强烈,表现在结字上,便是省简了笔画,这些连结一起的笔画组成不同趣味的组合,形成对比。
四、收放伸缩:为了对比变化的需要,字的某一笔画(部分)左右(或上下)收缩,突出另一笔画(部分)。
五、疏密匀豁:楷书一般匀称布白,行书的布白较楷书的布白丰富的多,行书布白有匀有豁,有疏有密,这一点也是初学者易犯毛病,容易把字写的平均分布,失去书法的趣味性。
六、开合向背:开者,指字的笔画向外拓展的趋势;合者,指字的笔画呈向内聚拢的趋势,开合又称”向背“,背者为开,向者为合。象米芾的行书中宫紧收,结字以开(背)为主。每位书法家的字都有开有合,或开中有合,合中见开,方显生动。
七、有让有就:字的内部有让有就,笔画才能穿插呼应,团结一体,较之楷书,行书让就程度更大,楷书的就还保持字内笔画不重叠,行书的就有时会几笔相连,有重叠的部分。如”鹤、终”等字。
八、参差错落:行书结字,为了追求字的险峻,字的各部分适度错位,反而重心安稳,活泼有趣,从中也能体验到书法创作的妙趣。
九、凡同则变:[_a***_]内有相同的点画要处理的不雷同,如”形”,一字内有相同的部分也要有要变化如”羽“字,一件作品中同一字多次出现,更要有变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楷书法字体结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楷书法字体结构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