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用什么字体题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书用什么字体题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的落款用什么字体最好?
古人经验:文古款今,文正款活,今不越古,动
不越静。
也就是说字体出现较晚的为正文,则不用比其早
期的书体落款,动态的书体为正文,则不用静态
一般情况下,要按照字体的发展顺序选字落款,就是楷书,篆书用行书落款,隶书和篆书用楷书、行书、草书落款。楷书和篆书用楷书落款,显得更规范有法度。特别是篆书,需要释文的情况下,最好用行书或楷书。因为篆书,不易辨认识别,如果不加或用草书落款,无疑增加了欣赏的难度或让更多的书法欣赏的欣赏难度。
所以说,书法作品的落款,一般以楷书或行书为宜。如果是草书,可用草书行书落款,也可以用草书落款。
落款,可以根据内容***取不同的落款形式,如多字的释文款 和穷款,一般情况下作品不能不落款,特别是现代书法作品,不落款,给人感觉作品不完整。不过也也特例,比如毛主席的书法作品,的落款。要么不落,落款则***取和文字内容一样大小的字也不用印。
落款字,一般不易大于作品内容文字。如果一样,就模糊了落款的意义,再就是现代作品形式内容上较为单调。
现代书法落款比古人落款相对自由,但也不能违背书法落款的基本原则,如不能喧宾夺主,要小与正文内容,要和作品风格和谐统一,落款内容要和文字内容有关等等。
再如,也有落款在中间的如对联作品或斗方作品,比如,孙晓云的斗方作品。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
第一,篆书书法作品落款,宜用章草、今草和行书。勿用隶书和楷书。因为篆书、隶书和楷书都是静态的,没有动感。如果篆书作品用章草、今草和行书落款,就有静有动,且显得协调,观赏性性强。
(上图为苏士澍的篆书书法作品,落款用的是行书)
第二,隶书书法作品落款,用章草最佳。因为章草是从隶书演变和发展而来。如果书者不会写章草,那也只有用今草和行书落款了。
隶书作品落款忌用篆书和楷书。
(上图为张继的隶书作品,落款用的是章草)
第三,草书书法作品落款,章草作品用章草或大草,小草作品用小草,大草作品用大草。
草书作品忌用篆书、隶书、楷书和行书。
书法的落款是在传统书法作品继承发展而来,有一定的规侓性,不是随任哪一种书体都可以写落款的。
书法中的落款,主要是提升作品书面气氛,使作品具活力,有灵动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书法作品忌用正文字体给自己落款(草书除外),这样会使作品产生呆板、寂寞没有生命力。
书法落款:如果正文是甲骨、钟鼎、汉隶古文字的宜用行楷、行草。
比如楷书不可落隶书款,宜落行书,因为楷书工整、规矩,用行书落款加以调剂,打破呆板,增加层次,使作品表面飘逸灵动,气氛活跃。但书法作品的正文和落款的书体不宜反差过大。
由此,隶书宜落行款,篆书宜落行、草款,行书宜落草款。而且落款的字体要小于正文字体,来调济整幅字的比重,达到最佳艺术效果。
现今书法作品中有的落款样式参杂,落款各异,正文书体应落款何种字体、款落何处,没有规范的标准,也没有一定不变的格式,只能根据作品体裁,从实际需要出发,灵活处理。使之作品达到书法艺术的形式美。
谢谢: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必须要配一个好的落款,以前遇到过很多一个落款毁掉一幅字的情况,现在很多的书法评委评审作品,都是先看落款,看落款的功力基本就可以看一个书法家的水平。
我上大学的时候,平时写作品比较多,不少同学写完了字会找我来落款,积累了一些书法落款的经验,分享出来,请大家指正。
说一下落款需要注意的一点事项:
1、一般情况下后来出现的字体不可以给前面出现的字体落款,比如现有的篆书,然后发展演变出隶书,那么篆书就不能给隶书落款,但是隶书可以给篆书作品落款。
2、除了草书作品,一般不会用草书落款,这是一种约定俗成吧,可能是由于草书比较难辨识的原因。
3、任何字体,自己都可以给自己落款,比如隶书可以给隶书作品落款、篆书可以给篆书作品落款、草书可以给草书作品落款,如果你只会一种字体,那么就不用勉强用别的书体去落款,还是写自己擅长的字体。
4、所以,我们可以知道,篆书只能给篆书落款,因为它出现的最早,隶书可以给篆书和隶书落款,草书一般只给草书落款。
5、但是有两个书体比较特殊,那就是楷书和行书,除了楷书不能给行书落款以外,这两种字体基本可以给其它任何字体落款。
行书可以给任何字体落款。
6、如果你实在不会落款,那么可以落一个穷款,只写上你的名字就可以了,有时候甚至只盖上一方印。如果不会落款,能少些就少写一点字,以免破坏了整幅字。
请教阅卷老师,中考、高考卷面可以写行书吗?兰亭序字体那样可以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行书的分类。
从书法的角度讲,行书就是楷书的快写。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行楷,结构、笔法与楷书大体相当,是楷书的快写,容易辩认。代表作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圣教序》等作品。
另一类是行草,即在行书中夹杂着大量的草书,要想认识这种字体,需要具备一定的草书基础,认识草书符号。
愚以为,在中考、高考中,字体要以楷书为主,不可以写行草,但可以写行楷。
中考、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考场上时间有限,若每个字都写规规矩矩的楷书,可能时间不够用。为了提高书写速度,可以在楷书中夹杂一些行书,但要以阅卷教师能够辨认为标准,这类行楷写好了,也非常美观。
要想写好这类行书,需要临摹字帖,平时加强练习,软笔可以《圣教序》为摹本,硬笔也有许多这样的行楷字帖,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临摹。
很高兴回答这一问题,个人管见,不当之处欢迎“关注”作者继续交流!
本人曾参加过无数次的中考阅卷,也曾参加过唯一一次的高考阅卷。那是一九八O年的事情了,恢复高考制度的第四年。尽管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但是当时汗流浃背的阅卷情景(没有风扇和空调),至今历历在目、终生难忘。虽然在高考题型上今非昔比,但是阅卷标准和要求万变不离其宗、评分细则也大同小异。
下面就以最能体现考生文字书写水平的语文、政治两科中的作文和问答题为例,谈谈个人的阅卷体验和看法。
首先,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卷面书写只要能够较好地表情达意、便于阅卷老师识读和理解,对于字体并没有过多的限制。正所谓千人千模样,万人万脾气,人的性格习惯各不相同,不可能要求每个人的字体和书写习惯千篇一律。俗话说字如其人,笔迹鉴定的结果也证明绝无雷同。因此,中考、高考卷面写行书是完全可以的。
其次,从整体上看,阅卷老师都是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推荐选拔的优秀教师,不乏一线任课教师。他们不仅是各学科教学和研究的业务骨干,有着深厚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具有较为广泛的代表性,完全可以通顺识别考生行书或其他字体所表达的意思,驾驭考生的卷面行为,依据评分标准作出恰如其分的评分。考生怀疑阅卷老师的整体水平和能力,如同小孩子初识一加二等于三而怀疑老师不懂一样杞人忧天、幼稚可笑。
最后,简答题、论述题和作文都是人工阅卷,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卷面整洁度都要占一定的分数,过去百分制时一般是三到五分,近年来的新高考有时占到十分左右。只要字迹清晰、不影响阅读理解,或者联系上下文能判断考生所要表达的意思,就不会失分。如果字迹过于了草、涂抹,或者书写过于简化、不规范的行书,影响到阅卷老师的识读体验和耐心情绪,扣分是必然的。
中考、高考不是书法比赛,虽然不拘泥字体、不要求专业程度,但还是建议写行书答卷时尽量规范,让现代人能够正常识读和接受,而不可一味模仿《兰亭序》中的个别行草字,让书写的速度和清晰度相互兼顾,达到最佳境界。
现在中考、高考都***用电脑阅卷,就是先将试卷扫描到电脑上,再分工阅卷。这样,漂亮工整的字和丑陋歪斜的字非常醒目地展现在屏幕上,卷面分或增或减,一目了然。
如果学生能写出漂亮流畅的行书,如兰亭序字体那样,一定能让改卷老师眼前一亮的。
如果不能,只是图速度快,自己随意自创的连笔字,因为不规范,可能会引起改卷老师的反感,进而会影响成绩。
所以,萍老师建议:不管你的“行书”合规不合规,最好老老实实地写正楷字。字体不漂亮,更应该工工整整地写,哪怕字歪点斜点,只要认真书写,改卷老师都会看到你的认真态度,就不会因为字丑而失分。
至于写行书速度能比楷书快一点,这点省出来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的。
以下回答的人几乎没有参加过正式阅卷,信口开河。我参加过两次高考阅卷,都是批改作文,应该有一定得发言权。各省情况略有区别,此处以重庆为例。
首先,我们必须得确认你是写的什么样的行书。如果你确实练过[_a***_],比如庞中华的行书,这类比较清晰的字体毫无疑问是可以的,而且会被阅卷老师喜欢。如果你所说的行书,仅仅指的是迅速书写而产生的连笔,也并无不可,但不符合一般书写的连笔必然会导致老师辩识困难,从而影响心情。而且由于没有系统练习,这种行书并无美感。但只要字字清晰,就不影响教师阅读。
其次,关于作文阅卷时间。我看到有回答者说15秒阅读一篇,这纯属鬼扯。社会上妖魔化作文阅卷,但现实实际上比想象更公平。这里以重庆为例,由于普遍***取电脑阅卷,在阅卷头两天,阅卷组长会把每篇作文的给分时间限制为不低于90秒,也就是阅卷老师在90秒内,即使阅读完作文,也不能提交分数,这将逼迫老师阅读得更仔细。随着老师对考生作文的的熟悉,知晓足够的例子,阅卷组会逐渐并最终把时间限制设定为不低于60秒,这是底线。
第三,实际上,对于有经验的老师,十几秒时间足够比较准确的判断一篇作文的水平,特别优秀或者特别差的除外。而高考阅卷***取了双评制,即一篇作文必须由两位老师评判,如果两位老师给出的分数相差过大,也会自动发放给第三位老师。这种机制比较好的抑制了给分的随机性。
因此,在高考作文中,字迹只要清晰即可。漂亮的行书会带来一定的印象分,但不会对最终分数有过大影响。致命的潦草的字迹。行书当然可以。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用什么字体题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用什么字体题款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