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毛笔字体作品欣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草书毛笔字体作品欣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草圣”张旭的书法有什么特点?
张旭,字伯高、季明,曾做过江苏常熟县蔚。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擅长草书,喜欢喝酒,被称为“张颠”,颠,疯子是也,与李白、贺知章等人被称为“饮中八仙之一”。张旭的草书和当时的李白诗歌、裴文的剑舞并称为“三绝”。他的诗也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关于他的故事非常多,也很有意思。据说张旭经常喝得酩酊大醉,狂奔呼叫,到处乱走,然后借着酒劲落笔成书,一气呵成,甚至还用自己的头发(古人留长发)饱蘸浓墨书写,所以被称为“张颠”。后来著名书法家怀素继承并发展了他的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因此二人又被称为“颠张醉素”。
张旭的书法以草书成就最高,被称为“草圣”。他的狂草书法潇洒磊落,变幻莫测。很多史料都有记载,认为张旭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把满腔热情都倾注在了点画之间,并且旁若无人,如痴如醉,如癫如狂。
《古诗四帖》是张旭的巅峰之作。通篇笔画丰满,丝毫不见纤弱浮华之笔,行文如行云流水,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同云烟缭绕。这篇作品以张旭放荡不羁的性情,开创了狂草书风的先河,成为狂草典范。我曾在辽宁省博物馆有幸见过此贴,字字奔放豪逸,笔画连绵不绝,很有飞檐走壁之险。喜欢草书的朋友都晓得,草书的美关键在于信手拈来,一气呵成,给人一种痛快淋漓之感。张旭个狂草就充分体现在这一点,他以气魄和灵性创造了草书艺术的完美雅致。
张旭的草书章法大体上可以分为单字界限清晰和单字界限不清晰两类来看。前一类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字的结构上,同时关注的是各字之间的连缀,后一类主要以线条的梳密及连续性的控制为首要目标。《古诗四帖》通篇气势豪放,运笔无往不收,好像锥子划沙,妙不可言。
盛唐时期,以张旭为代表的一派草书风靡一时,打破了魏晋时期的拘谨的草书风格。张旭一派的狂草在原有的基础上,将上下两个字的笔画紧密联系起来,有时候看起来像一个字,有时候一个字看起来又像两个字。在章法安排上,梳密悬殊也很大。在书写上,张旭一派也一反魏晋“匆匆不及草书”的四平八稳的传统的书写速度,而是***取了奔放、写意的抒情形式。韩愈评价说:张旭善草书,不冶它技,喜怒窘穷,,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从草书焉发之。
张旭也有草圣之称,他是继张芝、王羲之、王献之、之后成就最高的草书奇人尤其是狂草,素有张巅之称。
张旭草书神品是古诗四帖,他取法高古、自然天成为一绝。
史称张旭看到公孙娘舞剑后而受到启发。他的书法肇乎自然又高于自然,其作品让人联想的电闪雷鸣,云开日出,高山大海……
张旭之后无出其人,是我们学习草书的楷模之一。
张旭是中国书法史上影响非常大的书法大家,被誉为唐代草圣。其实,我认为说他是中国草圣也不为过。
张旭的书法特征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
专研草书
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张旭书法作品,几乎全是狂草。
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秩、怨恨、思慕、醋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露霄、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愣,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身,而名后世。”
取法传统
张旭钟情于草书,而且少见其工笔书法,并不说明他不善其他书体。这一点不同于现代一些丑怪书家的胡写乱画,这些人是真的不会写正书。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又勇于创新,以草书成就最高,史称“草圣”。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可见其基本功之扎实。
笔法精到
张旭草书行笔如锥画沙,含蓄而奔放,线条道劲婉转,微参隶法,无往不收。章法上纵横跌容,奔放激昂,气韵流畅,开草书一代新风。张旭的创作,以一泻千里、不可遏止的气势与极为生动的神韵,使草书在他手中达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度。狂草的出现,使书法艺术的表现力得到空前的提高,书法从实用的领域中彻底地解放了出来,成为境界极高的抒情艺术。传世书迹有《肚痛帖》《郎官石柱记》《古诗四帖》等。
张旭狂草的主要特点是:字体结构布局合理美观,笔划与笔划之间及字与字之间连贯自然,龙飞凤舞一气呵成,写的很有气势,遒劲潇洒,达到了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的最高境界。故被誉为"草圣"名至实归。
自晋代以后,唐代在书法艺术的发展历史上出现了一高峰,出现了许多影响深远的书法家,张旭也正是从唐代开始出现,并最终成为一代书法艺术名家。
张旭生于唐代的吴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省苏州市,年轻时还作过县尉,后来还做官到长史的位置。张旭曾有一段时间官场失意,整日沉浸在酒海和书法的海洋中,常常醉酒后疯狂挥豪书写草书作品,是唐代草书笔法集大成者,被人们尊为“草圣”。
张旭将书法艺术特别是草书艺术发展和提就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开创了气势博大,意境恢宏的草书笔法。虽然张旭在生前书写的作品很多,但留存于世的却不多,一是年代久远,再就是失散朝代更迭的战火,可供人们瞻仰的作品廖廖无几,比较有名的遗作有《古诗四帖》《肚痛帖》。
虽然张旭代表作存世很少,但我们能是能从其仅存的作品中看到他在创作中的热情和豪迈气度,同时也能领略到他在草书领域的功夫和追求。
书法都有什么字体,分别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
所谓书法字体,也就是书法风格的分类。传统来讲,我国书法字体大致分为篆书、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这五大类。不过在每一大类里面又分为若干细小门类,比如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楷书又有魏碑唐楷之分,还有二王体、瘦金体等之说。
【篆书】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隶书】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代表碑帖有《华山碑》《礼器碑》《曹全碑》等。
【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楷书有楷模的意思,张怀瓘《书断》中已先谈到过。六朝人仍习惯地用着它,例如羊欣《***》文,王僧虔《论书·韦诞传》中云:“诞字仲将,京兆人,善楷书。”那是“八分楷法”的简称。到北宋才以之代替了正书之名,其内容显然和古称是不一样的。
【行书】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草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毛笔字体作品欣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毛笔字体作品欣赏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