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的草书毛笔入门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的草书毛笔入门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柳公权的楷书在书法历史上的地位是如何的?为何柳体在唐后几无大家?
柳公权的楷书书法是唐朝书法的代表人物,他的书法清劲挺拔、俊秀深厚、七分颜三分欧、自创一格,人称“柳体”。
据说柳公权小时候字写的很差,常常因为大字写得七扭八歪受先生和父亲的训斥。柳公权为此练习了整整一年,这时候柳公权的字大有长进,和一起的小伙伴相比之下,略胜一筹,柳公权也因此常常炫耀。有一天柳公权和小伙伴在一起比较书法,自己的书法在小伙伴中独占鳌头,这时候过来一个卖豆腐的老人,柳公权让老人欣赏自己的书法,不曾想老人却把柳公权批评一顿!
这时候柳公权很不高兴,让老人写一下,老人说: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出什么书法,可是有的人用脚都比你写的好。老人告诉柳公权去城里看看人家用脚写的书法,第二天柳公权就去了城里,找到了老人所说的用脚写字的奇人,柳公权大吃一惊,跪在写书法的老人面前。要拜老人为师,老人说,我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写字方法,就是多练习,在柳公权苦苦哀求之下,老人用脚在纸上写了这样一句话: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这虽然是一个故事,但是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书法与勤学苦练是分不开的,柳公权把这些要求牢记在心,后来终于称为一代书法家。
唐推崇王羲之,宋推崇颜真卿,明清推崇欧阳询,民国推崇赵孟頫……,但是历朝历代为就是没人推崇柳公权, 历史上学柳体的确实远少于欧、颜、赵,如今书法展也很难看到柳楷踪影。
其中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1.客观原因。社会主流引导的结果。在书法界,唐推崇王、宋推崇颜、明清推崇欧、民国推崇赵,这些原因在客观上促进了王、欧、颜、赵的发展。
2.主观原因。柳体较难入门。学柳体,需要较好的掌握欧体、颜体以及王体,方能表现其精神。初学者很难掌握这点。如果较好的掌握了欧体、颜体以及王体,则尽可不必费劲不讨好的学习易学难精的柳体了。许多有成绩的书法大家,在研习柳体后,也知难而退。
3.社会原因。在效果上,楷书柳体的墨迹效果不如王、欧、颜、赵的墨迹效果具有冲击力,这点大家可能有争议,但确实存在这点;但是,柳体楷书的碑刻效果特别好,这也需要承认。
一、单从唐朝来看,唐人所说的颜筋柳骨,当时颜真卿柳公权就已经在楷书上齐名了;
二、从书法史上来看,历史上的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柳公权占有重要的地位,至于说楷书四大家谁的成就最高,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柳体,之所以从柳公权之后没有大家,主要是因为柳体笔力险峻,结构奇险,易赏难学。
回答完毕。希望这个回答,能给大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并附拙作一幅,欢迎方家批评指正!
在书法当中,从古至今,自从王羲之之后,影响力最大的当属颜真卿。这不单单是他的字写得好,除了他的字写得好之外,还有他的人格魅力。他忠实于唐朝皇室。自从安史之乱之后,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颜真卿遭到奸臣的陷害,派他去劝说叛军首领李希烈降唐。颜真卿明知道,此去有去无回,但是皇帝听信谗言,依然派他前去。最终导致颜真卿被叛军杀死。颜真卿明知道有去无回,却毅然赴死。源于一颗忠心。这也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然而柳公权能够与颜真卿并驾齐驱。合称:颜筋柳骨。不单单是在书法方面,而在气节上不畏强权,敢犯颜直谏。这也是他的魅力所在。他曾经借书法来劝谏皇帝:“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一段劝谏被后世称为笔谏,而津津乐道传诵千年。无论是书法界和非书法界,几乎是无人不知。柳公权在世的时候,他一字千金,但凡是王公贵族,如果家里面有先人去世,必须要请柳公权来书写碑文,否则被称为不孝。可见柳公权当时在世人的影响力。柳公权的书法,流传千年,哪怕你没有学习过书法,也知道柳公权这个书法家。可见他的影响力之大。哪怕在当代在国际上,最起码在汉字文化圈比如韩国,朝鲜,日本,柳公权的大名依然能被他们所熟悉。他的地位之高。影响力之大,不单跨越当时,也跨越国际,而且跨越时空,影响当代,经得起千年的考验。柳公权是唐代最后一位书法名家。
柳体在唐后,学的人虽然也很多。但是学习欧阳询的更多。这是因为欧阳询的楷书比较秀丽,更受士大阶层的宠爱。因此欧体成为了科举的考试字体,而柳体字被排除在外。这也导致了学习柳体字的人少。再加上柳体字非常难学。一旦写不好就非常丑陋,这又令一部分人望柳体生畏。而且柳公权之后,后世学柳体者,再也没能出一位与他功力相当的书法家。学的人又少,后人的功力又达不到。所以柳体在唐后几无大家的原因。
柳公权楷书肯定是优秀的书体之一,但对于当今网络时代 ,这个特殊时代对书法作为艺术的学习者提供了更加快捷高效的学习要求 ,柳公权楷书是太过于严谨,对学习者要深入理解学习,最终走向创作的难度很大,所以学习者也就很少了。
柳公权的楷书在书法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柳体和颜体并称“颜筋柳骨”,柳体还和欧体、赵体并称为“四大楷书”。这两点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那么柳体为什么会有那么高的地位呢?
唐代是楷书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像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楷书大家,这一点是历史上任何朝代都无法相媲美的。而柳公权则是这个伟大的楷书时代的集大成者和终结者,柳公权将唐楷发展到极致,柳体之后再无楷书大家。赵孟頫楷书虽然凭借着自身的艺术特点跻身“四大楷书”之列,但始终无法和唐楷相提并论。
为何柳公权之后几无楷书大家?柳体将楷书的笔法、字法发展到极致,楷书已经在没有发展空间,再难出***。赵孟頫楷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加入强烈的行书笔意,似楷似行,其实已不完全是楷书。
魏晋到隋唐时期有哪些书***著?
成公绥《隶书体》、卫恒《四体书势》、索靖《草书势》、卫铄《笔阵图》、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书论》《笔势论十二章》《用笔赋》《记白云先生书诀》、杨泉《草书赋》、王愔《古今文字志目》、羊欣《***古今能书人名》、虞龢《论书表》、王僧虔《论书》《笔意赞》《书赋》、庾元威《论书》、颜之推《论书》、吕总《续书评》、江式《论书表》、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论书启》、袁昂《古今书评》、萧衍《观钟繇书法十二意》《草书状》《答陶隐居论书》《古今书人优劣评》、庾肩吾《书品》、释智果《心成颂》、欧阳询《八诀》《三十六法》《传授诀》《用笔论》、虞世南《笔髓论》《书旨述》《劝学篇》、李阳冰《论篆》、怀素《自叙》、刘禹锡《论书》、李世民《笔法诀》《论书》《指意》《王羲之传论》、孙过庭《书谱》、李嗣真《书后品》、张怀瓘《书议》《书估》《书断》《文字论》《六体书论》《论用笔十法》《玉堂禁经》《评书药石论》、窦臮《述书赋》、窦蒙【《述书赋》注】【《述书赋》语例字格】、蔡希综《法书论》、徐浩《论书》、颜真卿《论张长史笔法十二意》、李华《二字诀》、陆羽《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论徐颜二家书》、韦荣宗《论书》、张敬玄《论书》、韩方明《授笔要说》、林蕴《拨镫序》、韩愈《送高闲上人序》、卢携《临池诀》、释亚栖《论书》、李煜《书述》、韦续《五十六种书》以及《唐人叙笔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的草书毛笔入门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的草书毛笔入门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