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毛笔字体行书介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毛笔字体行书介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毛笔字行书要点有哪些?
学习行书的要点在于:要有一定的正书(篆、隶、碑、楷)功底,又有一定的草书功底。
很多初学者以为有了楷书的功底之后,就可以直接学习行书了,在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自己的行书笔画特别僵硬。有的甚至写上十年,也不得妙法!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没有学习过草书。
先来看一下楷书,楷书的笔法,以折笔为主,转笔为辅。而草书以转笔为主,折笔为辅。行书则是兼而有之,转折通用。所以说行书是最难的字体。
(楷书九成宫)
(小草十七帖)
很多书法爱好者之所以写不好行书,在于只会折笔不会使转。有的甚至连楷书功底都没有,直接学习行书。所以大部分都学不好行书。
之前在网上看过一条评论,有一个书法的初学者提出了一个疑问。他说把笔画把横写直,写正怎么就这么难?这种就是属于完全初学,不懂真正的书法。书写唐楷需要横平竖直,但别的字体可就不是了。横从线向上分,一共分为三种:抬头横、低头横、仰头横。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下面这一幅米芾写的行书
咋一看东倒西歪,歪歪扭扭。其实这就是趋势问题,通过笔画的方向,笔画的长短变化,使得字势不一,有往左侧倾倒的,有往右侧倾倒的,有正的,有歪的,正奇相生,趋势不同。这是真正艺术性的书法。只学习过唐楷的话,就不懂得取势的问题,因为唐楷呢,他是四平八稳的,偏向于实用性。
我们再来看一下王羲之的《十七帖》他在书写草书的过程中呢,也是有趋势的,取势特别明显,东倒西歪
【寒柏陇卧子/答文】
首先,说一说什么是行书,行书分为几种;再分享一下行书的特点和练习要点。
—— 什么是行书?
行书:是为了补救楷书的不便书写和草书的难以辨认而产生的一种字体。
行书的笔势不像草书那么潦草,也没有楷书那样端正,是一种介于草书、楷书之间的形式。行书始于汉末,流行至今。
行草:行书中草法多于楷法,而接近草书的叫“行草”。
—— 行书的特点和练习要点
行书的特点在于它的大众化,行书的书写速度不仅比楷书快,而且又比较容易辨认,特别适合书写宣传专栏、通告、布告等,古人用毛笔写文章更是多用行书。
行书的笔画之间出现连笔,如有的由几个笔画组成的偏旁部首,在行书中已连写成了一画或二画的连笔笔画,而不像楷书的笔画总是各自独立存在。
练习写行书,要根据行书的上述特点,像练习楷书必须首先认真练习写好笔画一样,要先写好行书的偏劳部首。
「注:如需转载,请事先告知,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以上,就是寒柏陇卧子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浅见薄识。本人专注于文化历史、读书心得、诗词对联、谜语谚语、文玩收藏、邮票及书法知识等方面。请关注@寒柏陇卧子,获取其他精彩内容。
行书用笔灵活多变,方笔圆笔、中锋侧锋、藏锋露锋并用,点画之间连笔较多,篆、隶、楷、草诸体笔法皆可用之于行书。
行书结体不像楷书那样森严工整,也不像草书那样点画勾连、结体省减、放纵不拘,其连写笔画可多可少,往往一字有多少种写法,潇洒灵活。
行书章法安排较为自然随意,主要随着作者的性情,作品的内容等方面来安排章法,体现作品形式的丰富性。
明项穆《书法雅言》云:“真则端楷为本,作者不易速工;草则简纵居多,见者亦难便晓。不真不草,行书出焉。”
基于以上特征,行书的临习与创作会产生两种倾向,一是行书学习很容易,不需要临帖,就是在楷书的基础上书写得快一点,增加些连带,这是一种错误观念。二是行书学习太难,因为笔法、结体、章法的多变性,而导致行书创作很难把握。因此,在书法创作中,我们会发现许多篆书、隶书、楷书写得好的人,行书却不入门;很多人静不下来,沉不下去,没有行书训练的基础,一上来就想表现自己的个性,随性书写,没有规矩,不入法度。其实行书是有规矩有法度的,不是随意书写的,也需要经过大量的临习。对于行书的学习,应该像篆、隶、楷、草一样都需要认真地临帖,掌握行书的基本笔法、结体、章法布置等技巧,熟能生巧,水到渠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毛笔字体行书介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毛笔字体行书介绍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