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书法字体楷书行书行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书法字体楷书行书行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怎么区分楷书、隶书、行书、草书?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是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
行书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
楷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
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总体风格是严整壮阔而又舒展灵动。
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笔势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划连绵。“大草”与“小草”相对称,大草纯用草法,难以辨认,张旭、怀素善此,其字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
怎么区分楷书、隶书、行书、草书?
1、来源不同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是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
行书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
2、风格特点不同
楷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
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总体风格是严整壮阔而又舒展灵动。
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笔势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划连绵。“大草”与“小草”相对称,大草纯用草法,难以辨认,张旭、怀素善此,其字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
为什么好多初学书法的人,学楷书而不学行书?这不是误入歧途吗?
学书法,先学楷书是基础。因为行书或草书,都是从楷书演化出来的。
如果不学楷书,直接学行书,不管写得多么花哨,但行家一看就是没有根基。
现实中,确实有很多人比较急躁,抛开楷书,直接学习行书,但终究练不出名堂。有的人,不学楷书,写大字以为看不出水平高低,其实一落款就会原形毕露。
所以,这个问题,应该反过来说,初学书法的人,不学楷书而直接学行书,才是误入歧途。
稍微学习过书法史的应该都知道,有一种介于楷书和行书之间的书体叫行楷。行楷是楷书的快写,而行书又是行楷的快写。至于草书,比楷书更早,是直接从隶书演化过去的。
其实,你直接学草书可以,因为草书先于楷书,但是实在是太难学了。直接学行书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行书就是楷书快写再快写。
有楷书功底的学习行书是比较容易的,而会行书的去学楷书,那就需要从头再来。
学书法有从楷书入手的,也有从隶书入手的,但写隶书的人容易犯得的毛病就是行书常常写不好,没有像学楷书的过渡到行书转换的自然。
所以题主的问题我是不认可的。
其实问题没那么复杂,也无需谈太多理论。练过行书的人都知道行书笔画中的撇、捺、点、钩等如果没有楷书基础怎么写的出来?最基本的横平竖直又怎样出的来呢?诚然直接练行书,经过刻苦努力,可能会把字的结构、整篇作品的章法结构都掌握的都不错。外行人一看就是一个漂亮,可是行家一看你的功底不行,也就是说没有楷书底子。临过王羲之《兰亭序》的人都知道,整篇文章字里行间夹杂着多少楷体笔划及楷体字,还有赵孟頫行书中包含了更多楷体的笔画。所以初学书法的人一定要学好楷书,之后才能学行书,这样才不会误入歧途。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书法字体楷书行书行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书法字体楷书行书行楷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