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颜真卿楷书字体转化方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颜真卿楷书字体转化方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颜真卿字体大小不一,一列老歪怎么办?
颜真卿的字大小不一,在楷书中也有体现,《自书告身帖》尤其明显,除了一些笔画简单的字外,笔画繁多的字也不例外,这是由颜真卿的性格决定的,不拘小节,随行就字的率性而为,但整体又显得严谨整饬,充分体现一个艺术家对作品高度的把控能力。我挑了一些字例说明一下,如图到、奉两个字就很明显的大小差异。
另外行列歪斜也很明显,如图所示行笔中轴线是歪的: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一、字的大小还是要按照原帖来临写,这是临帖的基本要求,最好跟原帖一模一样。不建议每个字都按照印刷体那样大小粗细都不一样。
二、对于竖列,临写建议大体一致,竖列的中轴线是一幅作品行气的脉络。我们虽然没有颜真卿那种高超的把控能力,也没有办法达到颜的字外功夫,字外修为,但我们学习临写要尽可能的靠近他。
这是对颜体《自书告身帖》的一点体会,欢迎讨论交流,谢谢!
颜真卿字体大小不一,虽是颜字风格特点之一,但不具书法的一般法则规律。
你讲的这种情况,在“颜体”早期作品中少见,如“多宝塔”等笔法、结体都比较规矩,而晚年作品中这种情况比较突出,尤其“自书告身帖”墨迹,字体竖列,无格,虽是楷体,犹如行书排列。
其实没必要学这种“歪斜的行气”。
这种情况出现在他的“三稿”中尤其突出,因为是无意书作,随性挥洒,加之个人情感因素,往往不纠结在笔法、字法以及章法上的精雕细刻,而这恰恰是“三稿”的特征,字里行间充满书者的极高的笔墨精神和书法意境,故历来评价甚高。
我们在明白了“颜体”的这些特点之后,临帖时,要注意两点:
一是切勿刻意模仿颜字的这种“行气”、“章法”,这是超出笔法、字法之外的意境,即使效仿的一模一样,也无益于掌握颜体法则。
二是“颜体”、尤其“三稿”的艺术境界之高往往体现在字外功,这些“字外功”,对于我们初学者而言,是没办法学到的。例如,“祭姪文稿”中的一些笔法不到位、结体不规范、甚至夸张、变形以及随手涂鸦等现象,没有必要照葫芦画瓢,我们只要懂得理解和欣赏就可以了。
我们临帖学书法,是学法帖的一般规律和具有共性的法则,而书法的“精气神”,主要靠自己的长期修炼才能获得。@微头条
颜楷,猶如大将軍坐帳,气势輝弘,姿态軒昂,正气凛然。与颜真卿个性有关,正人君子,忠君爱国之情,溢于纸上。其行书..争坐位帖,与小人抗争,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自然倔强,不与小人同伍的君子风范;祭侄帖,把颜氏一门忠列的大义凛冽精神反映到作品中,是书家的心声与书法艺朮的高度统一。其运笔姿态横生,畅达果断,渴笔处多现枯墨,反映书家作书时纵筆浩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若篆籀,或似镌刻,其妙渾然天造。被历代书家视为肝胆相照之作。今人学写其书,写不到称形似,反认为歪扭之说,乃功力与心境不到也。
如何分辨欧、颜、柳、赵四种字体?
颜体和柳体主要是正书流传,端庄大气,外形一个丰满点,一个骨感点,一个有扩张感,另一个内收,其实结构倒是差不多;赵体笔法比较潇洒漂亮,行草正篆皆有作品,传世作品比较多,风格多样;欧体笔划注重提顿,字体很是清秀。
分辨的方法有五种:
1.从形状上分辩。
欧体比较四方, 颜体和柳体长方, 赵体略显扁圆。
图为欧体
2.从笔法上分辨。
欧体、颜体、柳体都以方笔为主; 赵体以圆笔为主。
图为颜体
3.从线条上分辨。
欧体、柳体以直线笔画为主; 颜体、赵体以曲线笔画为主。
图为柳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颜真卿楷书字体转化方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颜真卿楷书字体转化方法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