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有没有简单的草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有没有简单的草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创作中越简单的字,越难写,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严格意义上说,字不论繁简,就没有好写的字。
一个字,你今天写一个样,明天写又一个样;有自己满意的,也有自己不满意的;一个字,纸张不一样,写的效果就不一样;一个字,笔不一样,写的感觉就不一样;一个字,你坚持一天一练一个样,两天一练一个样,三天一练又一样;一个字,你心情好的时候写的一个样,心情不好的时候写的又一样;一个字,有灵感的时候写一个样,没灵感的时候写的又一样。
字无繁简之分,人有愚悟之时,写到生时即是熟时!
学书法的人都经历过此事情,我也学习过书法当然经历过了。
难写主要是重心不好掌握。如“文”字。写行书时咋写都难看。主要是上下重心不在一条直线上。如果重心在一直线上了就好看了。上面的“、”和下面的交叉点X上下对齐就可以了。如图所示,大家看看是不这个道理?
难写还有是笔画布局不好掌握。如“人”字。关键在一奈上的布局不好写。如下图所示。这个奈的高低长短基本在45度角附近才好看。不这样布局就难看。
写的次数多了,就不难写了。说到底功夫到了自然就成功。田蕴章说过不好写的字或者笔画你只要反复写下去都会写好。一百遍不可以就这一千遍,一千遍不可以就写一万遍。总能写好的。其实想想就是这个道理。我实验过写“冠”字。大概写了10张报纸就掌握着了。并且一直没忘。前提是临帖写,不是乱写。
所以学习书法你只要有“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毅力。没有不成功的。
简单的字不好写,这是事实。
下面我们拿最笔画最少结构最简单的“一”字来初步讨论一下。
且看下图。
微距下的蝇头小楷,拉得够长,上方很整齐,收笔很完美。
功力比上一家深厚一些。
藏头不露尾,厚重感十足。
前辈行笔快,手够稳,收笔至少暗含三个小动作。
有何感想?“一”字够简单,想要写出书法的艺术效果并不简单,且很不简单,而要写出上图中大咖们的艺术细节,放眼当今书坛,恐怕凤毛麟角。
写一个简单的“一”字,躲不过“起,行,收,提,按”等最基本书法技能的考验。想要表现出艺术情趣,在书写的速度,力道,心理素质等方面都有极高的要求,稍有差池,整体则废,若气场不强,则孤立无援,终难出人头地。
这还只是“一”字,如果换成结构仍然简单,笔画仍然少的“三”字呢?
应该说笔画多的字好写,笔画少的字难写。作为爱好写字者,都有这样的经历。
一、笔画少的字难写
二、笔画弯的字难写
比如:孔、乙、已、弓、为、之、又,等。
三、笔画斜的字难写
比如:人、八、久、多、义、长、尺、水,等。
书法组字难,难的就是把握重心,就像盖房子一样,让人看着平稳不倒。所以,要练好单体笔画最为费劲。这一关过了,其它横竖笔画组成的字就好写了。
中国书法比绘画要难很多道理就在这里,比如写个人字总共两笔,变化起来难度就大了,要是创作一篇作品里边有几个人字你怎么变化?画画就容易的多了有好多人可作***,绝不会有千人一面的可能存在。真是这样笔画越少的字越是难写,那难在什么地方呢?第一就难在重复上字形重复。大家都知道“兰亭序”里的之字无一重复,可见王羲之用笔的变化有多么妙啊。
在求变这一点上楷字比真书相比见拙了,比如写一口字,很多书家就没办法变化字字一模一样象印刷字,在书法上叫状如算子,很不美观。真书就高妙的多了,口字第二笔叫侧右,用笔十分精到的智永禅师侧右一笔就能写出十几个变化,那么在一篇里出现十个口字也绝不重复,水平之高令人难望其项背呀!天晚了,谢谢邀答,一管之见方家教正。
有没有人喜欢这样的硬笔书法字体,我的手写体哦?
我感觉这个字很好看,最起码很正宗,这才是真正的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或许很多人会说这个字中规中矩的,不和书法沾边,其实在我们大众心中端庄大气就是好字,不像书协的要求字要有个性,要奇葩,没有奇葩必须创造奇葩才能显现出魅力,那就是让人不好好写字罢了。
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书法。这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就让孩子们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我们现在来看历代大书法家的字,都是让人一目了然,端庄大气。而不是现在某些人写字,必须让人们都不认识写的啥那才叫书法。这本身就偏离了我们大众的审美标准。
所以说我们还是要提倡写字要正规化,不走歪门邪道。
草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书写时有何技巧?
感谢邀请,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以下三点看法:
第一,草书最主要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第二,我们在学习草书的时候,不仅要了解草书的主要技法,还要对草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草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重要书体,这种书体形成于汉代,最初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草书分为章草、今草、狂草。章草最有名的莫过于三国吴皇象的《急就章》,今草当以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书谱》为最佳范本,狂草则主要是学习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
第三,说到草书技法,其实并不复杂,只不过有些人爱神乎其技,把简单的事情搞得复杂了,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不明所以。下面重点说一下草书的技法。
草书跟其他书体一样,同属于中国书法,那么该遵循书法的普遍规律:“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需用功。”
2.在结字上,草书主要有有四字标准——连、省、变、符。
(1)连,就是把两笔或者更多的笔画连接在一起。比如,“反”字,楷书共有4笔,草书却连成了1笔。
草书的主要特点就是“草”!这个草字不是潦草、草率,是指的草书书写时的笔墨若不经意、疾如闪电的狂放惊奇效果,而这种奇特意象又不是用毛笔胡乱忽拉出来的,所以创立草书的草圣张芝说:”匆匆,不暇草书!”就是说急吼吼写不了草书。
这是一个矛盾,既要写出自然界的惊天地、泣鬼神精彩景象,又要从容徘徊、指点江山,下笔千里阵云,谁能达到?
因此张芝草书以后,王羲之甘拜下风,王献之只是略胜其父,……直到大唐张旭、怀素奇绝独出,才颓然天放、纵横千万,把狂草推上了书法的高峰,成为唐代文化三绝之一,成为中华文艺精绝之首。
那么狂草书写有什么技巧?这个问题使汉末的草书追求者几乎疯了,即使疯颠也无济于事,因为学草如丈二金刚,也摸不着头脑。
唐人怀素以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闻名天下,他最终公开了书写狂草的诀窍是:自言转腕无所拘,大笑羲之用《阵图》!
运腕,就是笔法,就是草法。不会运腕,无缘狂草。不会运腕,也无缘书法也!
草书的产生,是在秦时战事频急,战攻并作,军书交驰,信鸽纷飞,迫于军情,篆隶费时,趋便救急,故作隶草。汉末张芝所创今草,把原来实用型的草书,转变成了更富于观赏性的书体。
草书的特点有什么?疾、逸、韵、奇。
疾如惊蛇入草,电击长空。逸如群鶴戏海,凤舞九天。韵如流风回雪,薄雾蔽月。奇如云集水散,山崩浪奔。
若美人之婀娜,若藤萝之繁萦。欲进还止,欲展复停。婉若杨柳迎风,飘若惊鸿一瞥。其状无方,仪态万千!
草书的书写技巧,是一个人书***底综合能力的体现。笔法的精熟,构思的奇巧,没有坚实的书***底,靠理论上的诀窍是不可能有任何实际意义的。草书的书写技巧,除了苦练,别无途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有没有简单的草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有没有简单的草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