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旧小篆字帖练字体推荐大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旧小篆字帖练字体推荐大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哪些小篆字帖值得推荐呢?
小篆是秦时期官方的通用文字。它是在秦大篆的基础上简化而成的。纵观历史,篆书发展最好的两个时期是,初创时期的秦朝,代表人物是李斯,代表字体是《峄山碑》《琅琊刻石》等。第二个时期是清朝,代表人物有邓石如、吴昌硕、赵之谦等。所以初学篆书应从这两个时期的作品着手。我意先从《峄山碑》临起。《峄山碑》是最早的篆书刻石,先临《峄山碑》侧重练用笔,通过中锋用笔提高线条的质量,即线条的骨力和弹性。在基本掌握了中锋用笔之后,再重点临邓石如的《千字文》,重点是字的结体。在熟练掌握《千字文》后再多选几家,把你认为好的字和某些偏旁部首融入到《千字文》的字体之中,这样就逐步形成了你的风格。
总之,临《峄山碑》重点是用笔,求其高古。但《峄山碑》字少,创作时不够用。所以应把重点放在《千字文》上。临《千字文》的重点在结体。用笔熟练和结体形成自已的风格后,就可以转入篆书作品的创作之中。
感谢邀请!如果说大篆的美,在于粗犷、稚拙、自然甚至原始之美,那么小篆则以其修长、精细、中正而又对称式的美让人迷恋,各自代表了美的不同方式。如果说大篆是乔峰式的粗豪汉子,豪爽自然不做作,让人见之心生欢喜;那么,小篆则是一名气宇轩昂剑眉星目的长身美男,亦或端庄秀丽的小家碧玉,亦是让人暗生羡慕亲近之心。
清代以邓石如为代表的篆书兴起,则是更深入地挖掘和丰富了篆书的表现形式,将篆书的笔法丰富化,而且在整体的空间上加以强化,让篆书表现力更丰富,笔法更丰满,整体形态更美。犹如丰姿绰约的窈窕美妇人,款款碎步之中便有余韵,更加***撩人。
小篆自秦李斯以降,一直处于衰落状态,汉袁安、袁敞已然远逊前人,至唐李阳冰横空出世才大放异彩,但仍然无法撑起篆书在整个书法领域的地地位,直至晚清邓石如等人在篆书细长的线条上,融入了隶书笔法,大大拓展了小篆的表现力。
至于推荐学习哪些小篆,给你提供两种方向,供参考。
一种是写经李斯精简之后平直整饬的峄山碑、泰山石刻、琅琊石刻等作品,对篆书用笔、结字的控制力训练有好处,如果想提高控笔上的精准度,那么自李斯峄山、泰山、琅琊刻石之后的小篆书,都能有帮助,比如袁敞、袁安,比如李阳冰,等等皆可;
另一种是以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为代表的清人篆书,他们一改历代平直呆板的篆书书写方式,赋予了篆书更丰富的用笔、更鲜明的风格。如果你主攻方向是篆刻,或者想让线条加进一些笔意,可以写一写吴让之、徐三庚、赵之谦这一脉的小篆,在笔画上增加了方折类的形式强化,字的形式感更加鲜明。往往局部形式感上的强化,会带来一些整体上处理的不协调,这是难点,所以要注意协调这其中的关系。
我是@牧心观道 ,欢迎关注交流。
我同意书写篆字推崇清人的说法。邓石如,吳昌硕,赵之谦等一大批书家,将篆字推上了艺术最高峰。不过我更喜欢的是徐三庚。徐是飘逸秀丽派的代表,他平平淡谈,刊石鬻字为生,但功力颇为深厚,笔底灵动娴熟,让人爱不释手。我写徐三五年,非常痴迷。后因转学草书,无暇顾及。今奉上一篇拙作,成败得失,仅供参考。谢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旧小篆字帖练字体推荐大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旧小篆字帖练字体推荐大全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