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米芾行书字体教程行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米芾行书字体教程行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米芾的章法怎么学习,怎么让行书作品有整体性?
经过五代十国长时间分裂和战乱之后,赵匡胤统一了天下,经济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各民族文化也不断融合,书法艺术更是继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呈现出繁荣景象,形成了中国书法史上又一个艺术高峰。
米芾(1051~1107),原名黻,字元章,宋四家之一。米芾能诗文,工画,山水人物自成一家,善画水墨山水。其书法崇尚二王,提倡在二王书风基础上创新。米芾遍临晋唐诸家法帖,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融会众家之长,达到了以***乱真的程度,故而被戏称“集古字”,正是其集古创新而终于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米芾诸体皆精,尤以行书成就最高,其行书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确有“八面出锋"之誉。米芾对于书法艺术的笔法、章法强调“得笔",就是执笔和运笔要能提能按,能往能收。米芾曾说:“若得笔,虽细如髭发亦圆;不得笔,虽粗如椽亦扁。”
从米芾现存大量书迹观察,他的章法经历了几度变迁。从他三十余岁的作品《三吴诗帖》、《淡墨秋山诗帖》、《砂步帖》、《李太师帖》等行距疏朗,频有风神萧散之致。到中年后行距逐渐缩小,从《韩马》、《粮院》、《珊瑚》等帖看出有“茂密”二字了。至晚年似有返回初衷之意,从谢世前所书《无为章先生墓志》就有顿还旧观之态,而且拉开了字距。其章法也与他的结字一样因势生形,旺盛的笔势是交织成欹正相生的章法基调;所以米芾常以下字重心追随上字重心,就是米芾貌似颠逸,实则精警过人之处。所以我们学习米芾章法就会感受到一种充满活力的阳刚之美,我们更细心观察还能发现米芾章法的笔势更富有节律感。其《张长史帖》中有一气呵成六字的连绵,更有笔断意连的上下应接,这些都能看到作者迟疾的律动。我们从米芾晚年杰作《珊瑚帖》的章法分析学习能看到大小疏密的强烈对比关系,还有行气也极为生动,第三行显然放慢了速度而呈现出冲淡之致,最后的结束六字渴笔疾书,一气直下而使墨法的燥润充实了章法的内容;而煞尾“珊瑚”两大字与篇首两个浓重之笔成对角呼应,这恰恰就是我们学习米芾随心所欲大手笔的独到之处!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其点画位置、分行布向、匠心独运,从而达到气韵生动的整体而自然天成的情趣,这就是行书的整体性。
谢谢悟空小秘书邀请!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只要认真临、读和认真领悟米芾的行书创作精神就可以了。
上图为行书创造者刘德升的行书作品
古人学书法是从小就开始的,可以说是他们有的人学书法一辈子,但真正成为名家、大家的却不多。当代人学书法有几个是从小就学的?没学多久就想与古人看齐,或者是想超越古人,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当代人学上十年二十年,能得其古人皮毛,就已经非常不易了。所以说,无论学谁的书法,一是多临帖;二是多读帖;三是多领悟。一定不要急!有些事情急也没有用。另外,自古以来就有“书法之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说。有些事情只能靠自己悟。
还有就是,有几个书法理论家和书法大家在头条回答过这样的问题?一个也没有!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要学好书法,还得靠自己。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米芾的功力主要还是体现在字法上,章法主要的一点就是整体风格一致。米芾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迥异,但每幅作品的风格又十分协调和谐,所以在临摹不同作品时也要随时变换风格。在创作时也要选择主要风格,才能协调。
米芾书法的章法非常好。概括起来说是随行就势,因势生形。奇正相生,轻重相生。
也就是以上字的特点来为标准布置下一字的点画线条和结构。“余收张”三字,第一个字撇长左伸,其势偏左顾右。下一字“收”的左部迎合上一字“余”的字势,余字的右下略虚疏,“收”字的右部用笔略重,重心偏上,以此来取的上下字间的重心和疏密对比关系的融洽和谐。收字的写的较竖直,下一字“张的“弓”部也迎合了”收”字左部的笔势。张的端正,季字也端正如斯。为了追求变化“季明”作连带处理。使得整体复有节奏感。这就是所谓的字字相生,一点生一画,一画生一字,一字生一行,一行生通篇。所以好的书法作品,一幅完整的作品中因为这种借势的做法,往往使得一副作品的字不可撤卸移位。也如果我们背临下来的字要用于作品的创作需要适度微调的原因。
轻重相生如“行相间”的一轻一重一轻。由于米芾书法多取字形的欹侧之势,奇正相生的技法更为普遍,加上是随形生势,其字形态势的变化更是变幻莫测,使得米芾的书法字字不同,篇篇见异彩。
学习米芾的书法章法要掌握一个“借”字,通过借上字的形与势来生成下一字的整体字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米芾行书字体教程行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米芾行书字体教程行楷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