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笔法厚重的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笔法厚重的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代草书书法家怀素和尚书法特点有哪些?
怀素的书法特点:
怀素善以中锋笔纯任气势作大草,如骤雨旋风,声势满堂,到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境界。虽然如是疾速,但怀素却能於通篇飞草之中,极少失误。与众多书家家草法混乱缺漏相比,实在高明得多。是知怀素的狂草,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这确实要归功他从极度苦修中得来。 其风格并非全部相同,大到可分为三种:
1、尚未完全摆脱前人作风的:如圣母、食鱼、苦荀、藏真、诸帖,保留晋法甚多,圣母帖且多有颜真卿作风。
2、他自成一家本领作风,如清净经、四十二章经、自叙帖(堪称标准的怀素书)。
3、循和平澹的书风,如小草千字文,与其狂肆作风,大异其趣,完全换过一番面目,也可说是他过人之处。 行云流水,心在笔端,意在笔先(这个对于草书特别是狂草尤为重要)。怀素狂草中锋运笔,转折之处毫无拖沓矫揉,前后呼应,笔断意连。
如何理解草书的笔法、笔势、笔意关系?
笔法,笔势,笔意是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笔法:包括执笔,用笔。笔势:笔峰往来运动的态势。笔意则是由笔势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精神风韵.笔法,笔势是形。笔意是神。
草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
笔法、笔势、笔意是沈尹默在谈书法文章中总结的关于书法分析研究的三个层次即三个方面。不仅是草书,书法的其他各体也都适用,但是草书的法、势、意更明显也更难。
笔法就是书写笔画的用笔方法,笔势是书写笔画及组字的运笔趋势,笔意就是由笔法和笔势完成文字书写后所产生的艺术意韵。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连一体的,由法生势,法势出意。无法无势则徒具字形,字形无意亦非书法,古称俗书,亦即实用书写。
笔者在长期书法实践、研究、鉴定和教学中对沈氏“三笔理论”的笔***述作了形象化、具体化的总结,提出新三笔理论,即一、合笔法,二、出笔锋,三、极笔性。
新三笔理论认为草书首先要写出中锋圆润劲健的笔画,即合笔法。孙过庭《书谱》说:草乖使转,不能成字。其次是在草书笔画使转中笔势挥洒龙跳虎卧,写出笔锋,即出笔锋。当高手充分利用毛笔性能写出异常精彩的杀尽中山兔的笔锋,自然笔意出神入化,瑰丽高雅,充分展示了毛笔字的艺术性,即极笔性。
笔势是指草书点画,线条在行笔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所以笔势是建立在娴熟的笔法和结构基础上的,笔意则是统领笔法,笔势,章法,通过构思布局,使作品产生和谐统一,笔脉相通,生动活泼的节奏和效果,正如张怀瓘所说"必先识势,乃可加工"。
草书遒劲,苍劲,秀润各种的线条质感、力度不是出现在表层,而是表现在点画中,若不是全身气力的功用,秉笔直书,一气呵成,章法一致,笔调统一,是很难左右逢源,欹侧相宜,应付裕如的。
沈尹默先生在谈"笔势、笔法、笔意"的关系时指出:“离开笔法和笔势去讲笔意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情”、“笔法是任何一种点画都运用着它,即所谓笔笔中锋,是必须共守的根本***,笔势乃是种点画各自顺从着各具特殊姿势的写法。二者本来是有区别的。”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书法创作的根本途径应是以意用其力,以力成其势。
什么是笔法、笔势和笔意?
笔法,就是用笔的方法。线条有没有变化,有沒有骨力,全在于用笔。所以笔法决定线条的质量。
笔势,是线条的形态和笔的走向。线条按照笔的走向就围成了字形。字形的形态不同字体也不同。所以笔势决定结体。
笔意,就是通过线条、结体和章法表现出来的意境和情趣,即神韵。.
从以上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没有线条的质量就没有神韵;没有神韵字的形态再好也是有形无神;而神韵是寄托在形即线条和结体中的。所以笔法、笔势和笔意是互相寄托、共同依存的关系。其中,笔法是基础,笔势是手段,笔意是灵魂。
草书的基本笔法就是中锋运笔。要提高线条质量.在坚持中锋运笔的同时还要通过转、折、顺、逆、留、纵、提、按等增加笔法的变化。有骨力变化的线条才能增强笔意。
草书的结体虽然变化多端,但是它决不是乱写,而是有自身的规律。因此笔势上既强调变化,又强调古意。往往笔势的形态寄托笔意的神态和趣味。
从这个意义上讲,笔法、笔势和笔意是一幅书法作品成败的关键。质量好坏、品位高低全在于此。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笔法厚重的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笔法厚重的行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