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软笔字体欣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书软笔字体欣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楷书和行书区别?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楷书讲究严谨的法度,笔法规范,端装正危,结构求形质。而行书则是简洁流畅,讲究韵味,结构求灵变。以军人队列训练为例,楷书就是正步,齐步走训练,要求令行禁止,整齐划一,步调一致。而行书好比战术训练,求变,求活,出奇制胜,以战胜敌人为根本。部队上有句老话叫“队列没有对,战术没有错",这句话很够品味。中国汉字的特点是横划多,在王羲之的《姨母帖》,横划很少雷同。
行书的韵味在于精气神。笔法多变,起承转合连贯性十分强烈,是书者性情,审美,笔***力,文化沉淀,阅历积累的集中表达,书法的乐趣也体现在行草书中,书法家于右仁讲,我在写行草书中才体会到书法的美妙,乐此不彼。对书法爱好者而言,还是不要只停留在楷书阶段,要勇敢的向行草迈进。看王羲之的正楷书传下来不多,王羲之是在中年三十多岁写的《兰亭序》和《黄廷经》,可见,他没有在楷书上停留很长时间。
练习行书还是以二王为宗,依《圣教序》《姨母帖》《二谢帖》再配以得圣教序笔法明显的杨凝《韭花帖》,遂步走向创作之路,享受书法的奥妙与乐趣。
行书和楷书之间没有任何联系。行书和楷书的根本区别是用笔和结构布局不同。虽然楷书早于行书。
上图为行书创造者、东汉时期的刘德升的行书作品。
根据汉字演变和发展过程,楷书早于行书而晚于草书,所以说,行书和楷书之间是没有一丁点儿联系的。近年来,有不少书友总是把“只有写好楷书才能写好行书和草书”当作学书练字的真理,实际上这是对初学书法者的误导。行书的笔法和结体,与楷书的用笔和结体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是行书与楷书的区别。用行书的用笔去写楷书,是行不通的。用楷书的笔法去写行书,也是行不通的。
上图为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的楷书作品。
王羲之学行书,师法的是东汉时期刘德升的字。王羲之学楷书,师法的是楷书鼻祖钟繇和卫夫人的字。王羲之学草书,师法的是草圣张芝的字。由于王羲之学书刻苦,且天尊和悟性极高,他的草书,楷书,行书,都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通过王羲之学书的经历可以看出,行书和楷书之间是没有任何联系的。
上图为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兰亭序集》局部。
通俗讲——
一笔一画写的汉字,若结体符合书法审美,就是楷书!若仅仅横平竖直,我们又俗称“方块体”。
楷书具体又分三类:魏楷、晋朝楷书、唐楷;我们大众练的最多的,当属唐楷;
而我们所谓的“连笔字”,若是其结构、章法符合书法审美,就是行书。行书又分为行楷和行草,但市场上的硬笔字帖,又分为:硬笔行楷、硬笔行书、硬笔行草;
楷书辨识度更高,美观大方,但书写速度较慢;而草书,书写很快,但却难以辨识。
于是,作为折衷平衡的书体,兼顾书法艺术性和实用性的行书,就成为大众欢迎的书体,正所谓:不真不草,是曰行书。
历史上,行书的审美,沿袭二王,追求飘逸、妍美风格。
硬笔行书,名家很多,如:田英章、荆霄鹏、卢中南、吴玉生、沈鸿根等等。
1、符合传统书法结体,但表现的是硬笔的特性,若过度去追求软笔的效果,就书写过程看,已近乎是美术字式的描字了,包括行书在内。
放弃自身特性,不会是任何美的实质,正如:男性不宜婀娜,女性不宜粗犷。
我想要搞清楚行书和楷书的区别及联系,就必须明白中国汉字的产生、演变和发展。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流传至今从未中断的文字,汉字历经几千年历史的发展,其演变过程如下: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中国早期文字为甲骨文,刻在龟甲和动物骨头上的;金文是在钟鼎和器皿上的;篆书分大篆和小篆,大篆据传为周朝史籀所创,故又称籀文、籀篆、籀书等,大篆是古字向小篆过渡的一种汉字字体书。秦统一后,书同文,就是小篆,秦后期开始出现隶书。传说是一***程邈在狱中创立,也就是秦隶,汉朝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汉隶)。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基本奠定了现在汉字的格局。随着经济的发展,书写的需要,隶书开始向楷书演变,最终确立了楷书,三国时期魏国的钟繇被称为楷书的鼻祖。后来发展到行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
说一下草书,草书是隶书发展演变而来,分为章草、今草、狂草。章草是在保留隶书笔法形成,今草又叫小草,小草继承章草,狂草最为奔放洒脱,与小草一脉相承。
回到行书和楷书的区别和联系上,行书是以楷书为基础的一种快写方式,也是楷书的延伸。
区别就多了,简单的说两种字体发展演变直至成熟时间不同,结构特点、运笔方式不同。
一家之言,多多指教。
1、用笔上
行书在用笔上有了很大关键性的改变,比方说变楷书的方为圆,并去掉了顿笔。
楷书在用笔上是非常复杂的,除了斜捺之外,起笔和收笔都需要顿笔,尤其是在转折处都需要顿笔。
2、字形上
行书在字形上还借鉴了草书的写法,很多笔画可以简省和替换,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书写的速度还可以增强表达的元素,起到一种简省笔画,以简代繁的作用。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楷书是我国封建社会南北魏到晋唐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在楷书产生之前,我国的书法已产生了大篆、小篆和隶书三种书体。大篆是相对小篆而言的,一般把小篆以前所有的古文字统称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和战国时期除秦国之外的六国文字。
小篆是秦统一中国之后通行的文字,它是以秦国的文字为基础,参照其他诸侯国文字,为便于书写而删繁就简、规范统一的,这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初的规范化书体。隶书是继小篆之后出现的又一代表性书体,它是在小篆的基础上产生的。
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真所谓空前。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硬笔和软笔各用什么字贴好?
1、如果没有书法基础,推荐使用司马彦的楷书字帖,比较正规适合练习,也可以练习庞中华的正楷字体,各大书店皆有售。 2、如果有较好的正楷字体建议练习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祭侄稿》誉为“天下第二行书”,[_a***_]的《寒食诗》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可以选择临摹。 3、描摹并不是单纯的描横,一定要多观察,特别对字体笔画的书写、结构的安排等要多揣摩,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字帖自己独立书写,这样反复琢磨并持之以恒。 4、练字是一件艰辛的事情,一定要持之以恒的练习,是独立书写!平日书写的时候多想想多改善。如果一日曝十日寒,是练不出字来的。
硬笔
1、如果没有书法基础,推荐使用司马彦的楷书字帖,比较正规适合练习,也可以练习庞中华的正楷字体,各大书店皆有售。
2、如果有较好的正楷字体建议练习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祭侄稿》誉为“天下第二行书”,苏轼的《寒食诗》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可以选择临摹。
软笔的话
王羲之《兰亭集序》、王珣《伯远帖》、欧阳询《张翰思鲈帖》、颜真卿《祭侄文稿》、柳公权《蒙诏帖》、杨凝式《韭花帖》、李建中《土母帖》等。
谢邀。尝试作答,仅供参考。
硬笔书法,市面书帖很多,令人眼花缭乱。但也有不少不错的硬笔书法帖子。
如果说推荐什么钢笔书法帖,本人建议查核历年硬笔书法大赛金奖或特等奖得主,如果有出帖,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硬笔高手的字帖临写,还是不错的。比如卢中南,陆启成及田英章田蕴章二田的欧楷帖,刘惠浦的楷书帖;上海书法家沈鸿根(江鸟)和林似春的行书帖,,黄若舟行书(有其钢笔横写行书帖《钢笔快写法》)也是不错的行书帖。
实际本人喜欢用钢笔临写毛笔行书帖,比如宋代苏黄米蔡的行书都不错(本人尤喜米芾行书贴),王羲之的《兰亭序》,启功先生写的《启功千字文》等。又比如钢笔临写小楷《唐灵飞经》。爱好书法之人,一般会尽量购置历代各种名帖。各种书体都可置备,即使未临,多看多读,开卷有益。
那么,毛笔书法字帖,置备上面提到的毛笔名帖外,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的帖子,必备。行书帖,除了米芾的,苏轼,黄庭坚的也不错,还推荐一本行楷《唐李邕书麓山寺碑》还有赵孟頫好多书帖接近行楷,沙孟海的书帖也都不错。草书帖,入门则可临写《孙过庭书谱》《草诀百韵歌》(传系王羲之书,可不管),《智永真草千字文》,加大难度可临王铎和祝枝山的,上溯怀素,张芝,张旭的帖子。现代的,林散之先生的草书帖也很不错。隶书入门《曹全碑》,《乙瑛碑》,魏碑《石门铭》,《张猛龙》。篆书,吴昌硕的帖子不错。
好,不多介绍,太多,学不过来。多看,多读,多练,总有进步提高。
附图:本人一件参赛作品和两张近期临写作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软笔字体欣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软笔字体欣赏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