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小篆字体教程字帖推荐大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小篆字体教程字帖推荐大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哪些小篆字帖值得推荐呢?
学习书法,讲究“取法乎上”。而学习小篆,首选当然是李斯。李斯传于后世的有《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其中尤以《泰山刻石》为胜,它几乎是所有学习小篆者必修功课。
(泰山刻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拓本)
《泰山刻石》,公元前219年为颂秦德而立,四面环刻。字形平正匀称,修长宛转;线条圆健似铁,结构外拙内巧,疏密得宜,是秦代存世不多的经典作品,上承两周籀文之遗绪,下开汉篆之新风。
《泰山刻石》有直线和弧线两种基本笔画,用笔藏头护尾,笔笔中锋,裹锋行笔,线条浑厚圆劲,字势通达。行笔中和弯曲处的处理,或用提转之法,以见圆畅;或 用先停后转,以见外圆内方;或用顿挫之法, 而显方劲。收笔***取“平出”之法,于笔画末端戛然而止,稍停后即回锋提笔。
(泰山刻石 上海书店藏整幅拓本)
《泰山刻石》中弧笔的运用难度较大,书写时应在转弯处调整笔锋,保持圆转的笔势。对于不规则的弧形,书写时针对其环转的程度,可分作两笔或多笔来完成,尽量做到搭笔处不露痕迹。
平正、装饰、排叠、工稳、整饬、匀称是《泰山刻石》的形构特征。
1、修长飘逸。《泰山刻石》字形长方,符合“黄 金分割”比例,是长方形中最具美感的一种形式。结体上密下疏,笔画上下舒展贯通。不少具有较长垂脚的字,更增添了其婀娜飘逸的神***。
2、稳定对称。《泰山刻石》较完美地运用了中轴分割的方法,既保证了字的中心稳定,又使左右和谐一致,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中和”之美。
(泰山刻石(安国北宋拓本))
我同意书写篆字推崇清人的说法。邓石如,吳昌硕,赵之谦等一大批书家,将篆字推上了艺术最高峰。不过我更喜欢的是徐三庚。徐是飘逸秀丽派的代表,他平平淡谈,刊石鬻字为生,但功力颇为深厚,笔底灵动娴熟,让人爱不释手。我写徐三五年,非常痴迷。后因转学草书,无暇顾及。今奉上一篇拙作,成败得失,仅供参考。谢谢!
大家好,我是景行书苑。
近几年,我的学习根据老师的教学程序进行了调整,从篆书入手感觉受益匪浅。书法最早能够统一规范的文字应该就是小篆,学习书法从小篆入手,是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来进行,可谓事半功倍。
那么,针对“”小篆的学习临习什么帖好“”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学习,我认为《峄山刻石》是最好的入门法帖。
首先,《峄山刻石》原碑是李斯所书。小篆是秦代统一的文字,李斯正是这一***的重要代表人物。现在,《峄山刻石》也被越来越多的书法学习者认为是最好的书法入门法帖。其线条圆润,结体方正匀称,笔画简单易学,被称作书法学习的“零起点”。因此,《峄山刻石》不仅是学习小篆的最佳选择,也是学习书法的首选。
其次,《峄山刻石》虽然已经不是原李斯所写,但很好的保留了原书的特点和精神,这对比《泰山刻石》就可以发现。同时,这个刻石字迹清晰,易于初学者学习,相较于《泰山刻石》等更合适作为入门法帖。
当然,在学习一段时间以后,还是要多涉猎一些经典法帖。那么秦汉篆书,清人篆书还有唐代李阳冰的篆书都是可以学习的,常见的法帖有《泰山刻石》《袁安碑》《三坟记》以及邓石如《千字文》,吴让之《崔子玉座右铭》,王福庵《说文部首》等,都是很好的学习资料。
以上是我的一点浅见,仅供参考。
小篆有著名的《峄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廿六年陶诏量》、《秦诏版》丶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瓦当文丶有《泰山刻石》、和清代的邓石如的篆书。邓石如不但继承了古小篆的精髓,又对小篆进行创新、充实丶调整丶和提高,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可以说,至此布衣傲王侯。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颁布一系列政策,其中“书同文”说的就是统一文字,在全国推行小篆。所以秦朝通用的官方文字是小篆,这也是小篆在书法史上的第一座高峰。秦朝小篆一《峄山碑》(宋徐炫重刻)、《泰山刻石》最为著名。
唐朝文化高度繁荣,各种书体都有过复兴。小篆的第二次高峰便是出现于唐朝,其代表人物是李阳冰。李阳冰其人非常自负,自诩“斯翁之后,直至小生。”当然他的篆书劲利豪爽,风行而集,也的确直追秦篆,所以李阳冰被后人称为“李斯之后千古一人”。李阳冰代表作《三坟记》、《城隍庙碑》。
元代在赵孟頫高举复古大旗的影响下,篆书也有一定程度的复兴,其代表人物有赵孟頫、吾丘衍等,但影响始终不如行草书。这次勉强算是篆书的第三次复兴吧!但不建议学元人。
清代碑学大兴,篆书、隶书和魏碑取代了千年的主流书风——二王书风。在这种大背景下,涌现了大批篆书名家,其中以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为最。他们的代表作:邓石如《白氏草堂记》,吴让之《吴均帖》、《宋武帝与臧焘敕》,赵之谦《铙歌册》等。
学习篆书,有哪些不错的字帖值得推荐?
学习篆书的选帖问题,我认为有两种选法:
1、选秦篆,主要以李斯、赵高作品为代表的小篆,但秦篆没有墨迹的,只有刻石的拓本,如李斯的《泰山刻石》、《会稽刻石》和《峄山刻石》等,初学者用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2、选清篆,主要以邓石如、吴让之 、赵之谦、吴昌硕为代表,清篆大都是墨迹的,用起来非常方便,学起来容易入门,建议初学篆书的朋友,先选清篆为学习范本。代表作在此就不例举,我们可以在网上查寻。就说这些了,对错与否 ,请友指正!
学习篆书,有哪些不错的字帖值得推荐?
首先恭喜你,有兴趣选中了学习篆书这一经典书法。因为几乎历朝历代的大书法家,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导后来者,学书法必须从源头篆书学起,“无篆隶不成书法”,才能练出笔力,为以后学正书,行书,草书打下坚实的基础,起点高,只要坚持临帖练字,以后的字要比没有经过篆书训练这一环节的人,写出的字气象,底蕴高许多。
篆书的发展脉络很清晰,就一个大篆,一个小篆,还有清篆,唐朝时期的李阳冰也属于小篆范围。
二 如果想学篆书,首先不建议学大篆,因为年代久远,剥蚀严重,碑口字迹难以辨认,笔画不清。其次不宜学清篆,清篆不够单纯,已经是二手三手的演变了,过多的融入了个人的风格,这样字体纯度不高,打个比方,不是纯粮酿造成了勾兑酒,有句古语,“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就说的是这个道理。而且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比如说起清代邓石如,吴昌硕,现代的王福庵,他们的字确实好,而且都各具特色,一说就是创新。开拓了篆书风格,具有里程碑意义。而另一面就是,他们有些书写习惯,已经背离,扬弃了古篆书的精致笔法,变成了邓氏篆书,吴氏篆书,赵氏篆书。如站在欣赏者角度,你大可以多看看,但是从学习角度,你就必须学正宗的,原汁原味的碑帖,而不是二手甚至三手的资料。再一个他们用笔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能把握住分寸,我们初学不行,时间长了容易养成习气。想改也改不了的,
三 建议最好学小篆原碑,有人初学篆字选近代清篆的[_a***_],是觉得现在人写得,亲切,里面用毛笔写,可以学到笔法走势纹路,这点不用担心,现在的许多字帖里,都有名家老师的笔法,结构辅导的图文说明。你在选书帖时,留意选有图文介绍笔法结构的帖就可以了。不用顾虑自己看不出,搞不懂笔法走势。
篆书里不错的字帖有东汉《袁安碑》,唐代李阳冰的《三坟记》,而最好的帖,字口清晰,保存较好的就是《秦峄山碑》。由于篇幅关系,这里把此碑作重点介绍。此碑特点是字迹笔画特别细,但却均匀挺直,这就从一开始就能训练你养成中锋行笔的好习惯,此碑整体风格端庄舒展,修长严谨,体清瘦修长,风格精致典雅,特别是字的竖画一般比较长,看起来就有点挺拔俊秀,帅气又大方典雅,有贵族气息。
峄山又名东山,与泰山南北对峙,孟子所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东山即指峄山。原石已不在,相传魏武帝曹操登山时令人推倒。现在的摹本比较有名的是“长安本”。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年)郑文宝根据五代南唐徐铉的拓本重刻于长安,碑阴有郑文宝题记。现存西安碑林。
四 字帖,现在书店常见的较好的版本有中华书局版,中国书店版。另外还有许多名家老师有专门分析笔法,笔法结构的有图有文教材的书,网上孔夫子旧书网各种版本都有,而且里面也有各类书店经营的全新书。
五 学习篆书的方法和注意要点,首先最好用羊毫,这是传承下来写篆书的传统。
其次用墨要浓,才能写出厚重感,起笔墨多行笔快点,墨少,速度可以放缓。不要用枯笔写,
再一个注意笔法上,篆书是逆锋入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要把线条写得流畅优美。起,行,收三个环节的用笔,做到笔头,笔中,笔尾圆润饱满,不出现虚尖之笔,结构上注意对称。篆书特别讲究对称,很多的字都是左右对称。具体见下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篆字体教程字帖推荐大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小篆字体教程字帖推荐大全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