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物字颜真卿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物字颜真卿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对楷书书法柳体,有哪些好的见解?
有以下3个粗浅的认识,仅作笑谈:
一、剔除颜筋,则为柳骨
柳公权和颜真卿的书法其实在本质上并无明显区别,仅仅为风格和形态的不同。如果我们有一把手术刀,将颜筋剔除,那么剩下 的骨则为柳骨了。
二、柳公权和颜真卿以及欧阳询风格的内在统一性
其实,不管是柳公权还是颜真卿还是欧阳询,他们内在的书法本质都是继承了二王一派的风格。
只不过颜真卿在继承基础上,吸收了更多篆、碑石的写法,风格上创新更多,欧阳询则从南北书风中,以王羲之书法精神为参照,将南北书法融合成欧体。
柳公权则是站在巨人——欧阳询、颜真卿——的肩膀上,将两者书法融合一起,形成了别具面目的柳体。
三、正笔者先正心
关于柳公权“笔谏”的美谈,历来被人称颂,但是笔谏的传说难免有史官规劝以及后来者历史道德的解说之嫌。
所以,不管怎样,柳公权的笔谏在剔除了历史演义的成分之外,更多的可以看做书法学习以及书法创作的一个箴言、经验。这里绝非仅仅有说教和规劝的意味,而是融合了柳公权一生的书法艺术的主张。
我是学书帝。我学柳体也有几年时间了。现在除了写柳,我还欧,赵,褚,嗯,个人认为柳体确实比较难。他难在下面几点。
第一点。是笔画难。它的笔画,比如方头点,风头起笔。特别特别难写。初学者。面对这个笔画,可以说是无从入手。甚至可以误入歧途。
第二点。是结构难。流体的结构,可以说是。非常的精妙。嗯,可以说是达到了楷书结构的顶峰。他和其他的书体相比。它的笔画之间的长短,比例,粗细等等,变化非常之大。一般书体他都是等比例的,柳体笔画的距离是千差万别,粗细变化非常之大。
第三点是,他的谋篇。柳体特别适合现代人的艺术审美。他和现在的艺术特点非常相符。他不同物欧体,颜体,状如棋子。他的这个排列,它是完全是属于大的大小的,小粗的粗细的细。非常变化非常之多。
第四点是,柳体难在入门难出贴更难,入了门会写是一方面,会创作又是另外一方面。特别的不容易,学了流体的楷书。额,因为流体的特点是它的笔画结构。很特别,相当多的修饰的东西在里面,所以说直接入行书,就比较难,但是我觉得你如果在写楷书的同事时,加入行书的学习,比如米芾,慢慢的会克服这些。
问题说这么多,流体确实是难,但是。她对于喜欢柳体的人来说,都不是问题。嗯。但是我建议在学体的同事。不要仅仅拘泥于柳体。应该以流体为主的情况下,多学一学,比如。欧,赵,甚至,褚遂良,等等。他对你的这个笔画的灵活,以及用笔的这种丰富会有非常帮助,否则你会写的跟刀切的一样,没有书写性,没有笔写出来的那种质感,弹性。那就是那就是真的是照猫画虎。那种。
学习柳体楷书,并不是十分好学的。因为柳楷字它的形体,结构,框架与其他书法楷书比较都有所不同。柳体楷书先入笔划,待熟练以后逐字安顿试写,直到写至像柳的风格,放近致远细微观查它的特别之处。每天不宜练多,十致十五个字就可以了。
柳早年书法二王,遍览历朝书迹,尤喜颜、欧。专心研习,取而融之,自成一体。与欧、颜、赵并称楷书四大家。 其人境界高远,作书斩钉截铁,骨力内含,得“颜筋柳骨”之美誉,流传广远。
柳体中宫收紧,四肢开张,有些结体宽绰开阔,学习柳字,不可胆小、拘谨、刻板,否则英气全无。
以柳公权《玄秘塔碑》为例,此帖大小错落有致,顾盼生姿,临摹时不宜整齐划一。
柳体结体遒劲,刚劲有力,骨含其中,临摹时要点画爽利,用笔要干净利落。方起圆收是柳体横画的特征,短横粗壮,笔势向上略带弧行,长横瘦长。一长一短、一粗一细,对比明显,线条切忌均匀,缺少对比。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我是初学者,临习柳楷八个月。玄秘塔按顺序从头临,每天至少两小时,平均能到三小时,每日两字,不贪多。认为单字写的像了,就通临一段复习,有时从左至右,有时从左至右,有时还从上到下,通临的时候就当是创作了。我始终认为通临能解决章法的问题。期间临过二十天神策军碑,感觉风格不一致,后来继续玄秘塔,逐字过关,逐帖过关,笨人,别无他法。
我现在也有很多问题,如:书写速度的问题,笔画不细致的问题,字大小的问题。我觉得我现在不能再自学了,困惑太多,如果现在存在错误,还这样练习,那就是在强化错误。
书法是实践性很强的艺术门类,得先练起来才能有体会,才有困惑。昨天看了一个关于“中宫紧缩”的文章,才明白“故”的写法,感觉一下子就会写这些个字了。“故”可是玄秘塔碑的第二个字,可能我都写过几百遍了,理论不通,字就是不像。
可能文不对题,就是絮叨一下,见谅。
《九成宫》中的“丹”字为什么没有写出勾画而是一个垂露?
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说明题主非常专心书法。
欧阳询的书法风格总体一致,对于竖钩的写法,虽有多种写法,但不外乎三种:一是典型的“欧钩”,与竖笔似一体,几乎不出锋,非常含蓄,但力势满满。如图一。二是竖至出沟处稍往左下斜,然后出锋,形如竖画上按了一个三角状的钩,如同图二。三是出锋钩,这种竖钩为欧体个别现象,如图三。
欧阳询写“丹”的竖钩,究竟有没有钩,或者究竟用哪种钩法。试作如下分析:
一、在“九成宫”里有几处“丹”,但只有一处“丹”没见钩,其余“丹”字都有钩。这有两种可能,一是欧阳询没写钩,因为,我们发现,他在写竖钩的时候,也有不带钩的现象,如图四。二是欧阳询写了钩,但是,刻石以及拓本致使走形,这种情况也是存在,如图五,我们可以看到钩的痕迹依然存在。
二、在张翰帖里,我们发现欧阳询有些竖钩就没有写的习惯。如图六。
三、欧阳询精书法,通文字,传承古法,时有隶意写法参入其中。同时也受唐代的时代之风影响,时有一些别字出现。因为“丹”的古法及隶书写法,就不带钩。“丹”不写钩也似合情理。
此问题究竟是何缘故,因为我们没见原刻碑石,就是被后世誉为最佳的北宋拓本真迹也难以见到,故难以明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物字颜真卿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物字颜真卿楷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