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圣教序的草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圣教序的草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王羲之集字圣教序哪个字帖好?
《大唐三藏圣教序》,简称《圣教序》,由唐太宗撰写。最早由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称为《雁塔圣教序》,后由沙门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或《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因碑首横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圣教序》。
书法练习最好的是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因为王羲之最好的字都集在这里。
圣教序里面的“洁”字笔顺和写法?
洁字繁体为潔,因碑文漫患,字迹有所不清,我们有时可以参照书法字典中其他书家的写法来判断,如董其昌、赵孟頫同出二王,写***有些渊源
赵孟頫的洁,下部还保留楷化写法
董其昌的洁刃部省点,圣教的写法察看原帖,应该与这两种写法相类,右刃部有点如赵字,下部糸则草化如董字,
其写法应如下
我临写《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长达数年之久,对这个帖比较熟悉。该帖中的“洁”字,***用的是古体写法,也就是现代所说的繁体字——“潔”。部分人对这个字的笔画顺序弄不清楚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这个字在王羲之留下来的其他碑帖中都没有,是怀仁在集《圣教序》的时候,将王字中的一些部件,拼凑而成的一个字。
第二,碑刻从唐代历时到现代,有一定的风化和损坏的痕迹,“洁”字的部分笔画有些残破不清(见图一)。
有人说可以参考赵孟頫等人的写法,但是实际上比对一下就会发现,这个字他们的写法存在较大差异。
看得多了,我才发现,《圣教序》这个字残缺部分,使用的是草书写法,鉴于以上原因,我们把这个字写成墨本,然后在将其笔顺标记出来,见图二。
这个字,按复原墨迹来看,可以分为9笔,因为行书有很多连笔,连笔就算一笔,解说如下:
第一、第二笔,写成三点水;
雁塔圣教序和集王圣教序的区别?
雁塔圣教序是唐代褚遂良的代表作,是褚遂良用楷书精心写成。
集王圣教序比较特殊。他是由唐代怀仁和尚收集王羲之的书法,用了二十多年时前汇集而成,字体主要是行书,但其中也有行楷和草书字体。
雁塔圣教序和集王圣教序都是唐代大儒韩愈所作的序文,但它们针对的作品不同。
雁塔圣教序是为了序《大正藏》中唐僧玄奘所译《大般若经》(又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而写的。这篇序文讲述的是佛教的价值和意义。
而集王圣教序是为了序《隋书》中《经籍志》里的《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易传》、《春秋传》六经而写的。这篇序文主要论述的是六经的重要性和价值。
因此,虽然两篇序文都提到了圣教之名,但它们所关注的对象、内容和表述方式都不同。
书法经典字帖有雁塔圣教序和集王圣教序。虽然都是经典名帖但又有区别。具体区别如下:一作者不同,雁塔序是褚遂良书,而集王序是怀仁集王羲之书而成。
二是字体不同。雁塔圣教序是楷书,而集王圣教序是行书。
三是时间不同,雁塔圣教序为永徽四年(653年)十月十五日,而集王圣教序为咸亨三年(672年)十一月八日。雁塔圣教早集王圣教十九年。
五是存藏地点不同,雁序在西安大雁塔,集王序在西安碑林。
六是内容不同。
书法作品《***三藏圣教序》好在哪里?
我个人以为,《***三藏圣教序》好就好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虽是怀仁集羲之字而刻碑,但还是典型的王体书法作品,能体现王体书法的突出成就。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该帖既有内蕴的刚劲筋骨、不凡大气,又显得流丽自然、婀娜多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对其恰如其分地称赞。
明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王世贞,说《圣教序》:
补充说明一下:
“八法”,简单的讲就是传统书法中”侧、勒、弩、趯( tì)、策、掠、啄、磔“八种笔划的写法,是中国书法历代书法名家书法理论精华的归纳总结,也是书法初学者必须要掌握的技法之一,也就是现代汉字中的”点、横、竖、撇、捺、勾、挑、折“。
永字八法图解
“八法”中最有名的如王羲之(一说隋朝智永和尚)的"永字八法"、颜鲁公(真卿)八法、柳宗元八法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圣教序的草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圣教序的草书字体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