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雁塔字体楷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大雁塔字体楷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楷书雁塔圣教序是颜体字吗?
不是颜体。《雁塔圣教序》是唐代褚遂良的书法,楷书,共1463字,共二石,均在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前石为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后石为记,全称《***皇帝述三藏圣教记》,唐高宗李治撰文。《雁塔圣教序》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书风格的作品,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褚遂良在书写此碑时已进入了老年,至此他已为新型的唐楷创出了一整套规范。在字的结体上改变了欧,虞的长形字,创造了看似纤瘦,实则劲秀饱满的字体。
楷书雁塔圣教序不是颜体字。它是褚遂良(初唐四家)之一所作。雁塔圣教序,刻于唐永徽四年(653年)共21行,每行42字,原立于陕西长安(今西安)大雁塔下,为诸遂良代表作之一。此碑是诸遂良58岁时所书,是其盛年杰作,此碑婉媚遒逸,如铁线结成。好评如潮,风靡天下。
楷书雁塔圣教序》是颜体字。
《雁塔圣教序》楷法谨严,笔划变化丰富,奠定了颜体横细竖粗的用笔特点。其结字端庄大气,丰腴宝满,是颜真卿四十多岁时书写的作品,该作品已确立了颜体字在盛唐时期的地位。因其用笔入规蹈矩,结字美观而端庄,对后来的楷书发展影响很大。
欧阳询写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帖吗?
谢谢邀请!
楷书是欧阳询的代表书体。
欧阳询书法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虽稍长,空间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
欧阳询(557-641)
唐•欧阳询小楷《心经》***拓本 ▼
褚时健雁塔圣教序是行书吗?
不是褚时健写的,是褚遂良写的,是楷书。
***《雁塔圣教序》亦称《慈恩寺圣教序》是唐代书法家褚遂良所书,全碑为楷书共1463字。立于653年(唐永徽四年),共二石,均在陝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
褚遂良在书法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优美的褚遂良风格
晚年的褚遂良,在书法上达到了一个至为高超的美的境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把欧阳询、虞世南的楷书作品和禇遂良的作品放在一起,我们会明显地看到一种风格上的转变。显然是对笔法的追求,造成了这种转变。
如果说,书法中楷书之有笔意的表现,当以褚遂良为最高。如果说,北碑体现了一种骨气之美,欧阳询体现了一种来自于严谨法度的理性美,虞世南体现了一种温文尔雅的内敛之美的话,那么,禇遂良却是表现了一种来自于笔意的华美。在欧阳询或虞世南那里,线条与笔法是为塑造字型而服务的。而褚遂良则不然,他是一位具有唯美气息的***,他刻意地处理每一笔画,每一根线条,每一个点与每一个转折……,而结果则是,这种刻意却超出了字形以外,而看来好像具有一种脱离了形体的独立意义,使点线变为一种抽象的美。 可见由欧阳询等人建立起来的严谨的楷书结构,在禇遂良的笔下,已经开始松动。这种松动并不是由于他功力不够,或者别的什么,而是他知道如何运用结构的疏密、用笔的疾缓来表现流动不居的情感。
倘若我们将欧阳询推举为“结构***”的话,褚遂良则是“线条***”。他的线条充满生命,书家的生命意识也融入结构之中,而明显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美学中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飞动之美。 这种飞动之美来自于何处?显然,褚遂良比起欧阳询或虞世南都更富于艺术天赋,也就是说,在他的艺术化了的性格之中,更有一种智慧的流露。袁中道在《珂雪斋集》卷一《刘玄度集句诗序》中说:“凡慧则流,流极而趣生焉。
天下之趣,未有不自慧生也,山之玲珑而多态,水之涟漪而多姿,花之生动而多致,此皆天地间一种慧黠之气所成,故倍为人所珍玩。”在褚遂良的书法中,的确可以见到这样一种由“慧黠”而带出的流动之美、舞蹈之美。他在用笔时就像舞蹈家灵敏比的脚尖,纵横自如、卷舒自如。在轻灵飞动的连续动作中,完成一个又一个美的造型。在褚遂良那细劲、遒婉的线条中,有一种神融笔畅似的适意,悠悠地流动于指腕之间,落实在点画之间,从而体现作者刚正、鲠直的性格和满腹经纶的学识修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雁塔字体楷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雁塔字体楷书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