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与行楷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书与行楷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书与楷书的笔顺有什么区别?
楷书与行书在笔顺原则上是相同的,但在写行书时为了书写的方便,有时笔顺“顺势”而为,打破了楷书书写的笔顺,一是借用草书的符号,二是为了书写的便利,三更好地展现了行书的特点。如: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中的王字:
楷书的王字应是先写二横后再写竖,但行书打破了楷书的笔顺,先写第一横后再写竖,后把第二横以一个圆转的符号代替。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王字在写行书时打破了楷书的笔顺。之所以如此安排,很明显是从草书而来。行书出现在草书之后,行书王字的写法与草书王字的写法差异并不大,只是草书更简约一些:
王羲之草书王的写法:
如果行书王字按楷书的笔顺先写二横再折上去写一竖,最后一笔又是一横,我们很快可以想到横画会机械地重复,而且不如第一横后再写竖来得自然顺手,第二横以一个圆转的形式也可以打破原来三横的重复,以体现书法的变化。
写行书打破楷书笔顺的例子并不是很多,古人如此安排,无疑更加丰富了书法的视觉感受与书写的便利,不得不佩服古人心灵手巧。
说几句楷书笔法吧,点划有八种有上点、下点、左点右点、左上点、右上点、左下点、右下点。八种写法,八种用笔动作。永字八法共八笔但变化起来共六十四笔划。不包括转左笔划,则右笔划。
行书乃楷书之小伪。什么意思?就是楷书稍微的改动一点,就是行书。
我们在学习行书的时候,常常会犯的一个毛病,便是在运笔时笔不离纸不停顿的一气呵成。而在写楷书时又一点一画的慢写。前者过于油滑,后者失于板滞。都是书法之病态。
楷书的概念,在今天的人的认识中,是以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碑刻字帖中的字为楷书。这是楷书,的确没错。但这种楷书,是碑版楷书。它的应用范围在古代是专门用于碑铭记功,庙堂诰敕,官府政令行文等重要场合。其特点为端正严谨,工整庄重。我们现在练习这类楷书,总是不能够和行书合上拍。以致于产生楷书不是学习书法的基础这样的疑问。
其实,古人的楷书,还有一种。叫做“翰牍书”。如智永千字文,赵孟頫所有的楷书,这些类型的书体,书写灵活多变,趣韵生动。稍稍变动就是行书。是古时文人士大夫们日常书信交往,游翰戏墨时的字体。应用十分广泛。
从翰牍书过渡到行书,几乎不需要做专门的行书练习,纯粹的水到渠成。
把碑版楷书和翰牍书分清楚以后,对学习的方向和方法才能明确。由楷及行,由行及草,自然而然的触类旁通。
初学书法,我们一般的顺序除了学习执笔和基本的书法常识以外,最先接触到的其实就是笔画的学习,笔画的学习是书法学习的基础,无论是对于楷书还是行书。
现在很多书法学习者受到邱振中的《书法的167个练习》的影响,学习书法的第一步不是是练习笔画,而是去练习直线、竖线、s形线,把书法的练习完全解构和分解,这种解构是以书法的笔法为核心的,把书法里的中锋和侧锋、起笔和收笔单独拿出来心境训练,这样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但是,这种结构离开了书法的最基本的元素,汉字和汉字的笔画和部首,这种脱离了汉字最基本元素的训练未免显得太过于琐碎,而且即使这种解构已经比较全面了,但是还是不能完全呈现书法的书写状态。
而通过笔画训练就不一样了,通过笔画的训练,尤其是楷书笔画的训练,基本能够练习书法学习中所遇到的所有的笔法技法,由于笔画又是字的一部分,并没有脱离书法本身,对于接下来正式的临帖也非常有益处。
所以古人学习书法,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叫“永字八法”,通过练习一个“永”字学习书法的最基本的笔法,因为永字包含了书法里的最基本的八个笔画:横、竖、撇、捺、点、折、钩、提。
对于初学者来说,作为训练的书法的基本笔画,当然都是有严格要求的,是有一个笔法的标准的,首先你要达到这个标准,能够通过熟练的技法把这些笔画写出来,才算完成了训练的目的。
而书法的基本的原理都是相通的,能够完成这个标准,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去学习和理解其它的笔画的写法,如果连这八个基本的笔画都写不好,写不像,达不到这个标准,那么进行接下来的学习也是很困难的。
所以说,对于初学者来说,我个人建议最好是先学习楷书,通过楷书的基本笔画的训练来完成学习书法的第一步,你觉得呢?
不管是毛笔书法还是硬笔书法,行书与楷书的笔顺是有一定区别的,这其实也是行书的一项书写技巧。
具体来说:
书写楷书,要严格遵循”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内后外“等等一系列笔顺规则,而书写行书,为了连写的便捷,有时借鉴草书的写法,适当改变楷书的笔画顺序,让字形更加优美,但是切忌不可生造笔顺。
下面我用签字笔书写几个行书,笔顺都与楷书明显有区别,这样写的目的有三:一是加快书写速度,二是为了字形更加好看;三是有时为了与上下字连属呼应。
1、”些“字
2、”半“字
现代汉字的楷书和行书在运用的场合和字形上有何区别?
区别:
1、行书和楷书的形态不一样
2、行书和楷书的用笔不一样
3、行书的笔顺可根据具体情况改变楷书原有的笔顺
4、行书和楷书的笔数不一样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和艺术性相对不足。相比较而言,草书艺术性高,而实用性相对不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与行楷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与行楷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