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无字字体毛笔楷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无字字体毛笔楷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无字的读音是?
字的读音是wú,mó。
无[wú]
无(拼音:wú,mó)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人拿着舞具起舞的样子,是“舞”的初文。“无”后***借表示没有,此义在现代汉语中最为常用。“无”又表示不要的意思,通“毋”。“无”也同“不”,表示一般否定。
两种读音。
无,普通话读音为wú、mó,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无”的基本含义为乐舞;引申含义为没有,跟“有”相对,如无偿。
在古文中,“无”通“毋”,表示劝阻或禁止,如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无”字初见于商朝甲骨文,金文中“无”同“舞”,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后逐渐演变成楷书体简化版的“无”。
行楷的虚笔画怎么写出来的?
虚与实相对。汉字书法,每一单字中对笔画的处理皆有轻重缓急,同理,通篇之中对每个区位部分的处理亦然,比如王铎的“涨墨之法”,此翁之意不在墨,仍在用笔的虚实。
对单字点画的处理的轻重缓急上,重为实、轻为虚,急为虚缓为实,其意就在一个“取其变而造其势”。故此,书法之中,无字不有虚实,篆隶楷草行各书体皆有虚笔。
行楷的虚笔亦同此理,行楷或者行书线条形貌的一大特点,不仅有行笔态势上的笔断意连,还有形貌上有迹的牵丝。牵丝多系轻急之笔,因此,也泛属于虚笔。
行楷虚实的书写,重在循意取势的技巧。通过用笔提按以及行笔节奏的变化,区分笔画线条的重与轻、缓与疾。书写虚笔时,提笔上抬,以减少按笔的力量;指紧而腕松,使线条尽取灵活轻巧;邻笔写邻字之间,因循运笔的惯性,使提笔从有及无、由无到有,使驭笔经行的力量,自然在纸面体现痕迹。
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我从硬笔行楷的角度来探讨一下。
行楷相较于行书而言,字形结构更完整清晰,辨识度更高。行楷相较于楷书而言,笔画轻盈灵动不必追求严整,可快速书写。有此两样优点,行楷在实际中往往更受欢迎。
因为快速书写的需要,在笔画和笔画之间,经常会连带出一些细的“牵丝”,这些牵丝不是字体本身所固有的笔画,故可称其为“虚笔画”,如上图中“的”字,左右两部分中间的细的线段,就是虚笔画。
这种虚笔画,是出现在上一个笔画的收笔和下一个笔画的起笔之间,是在书写过程中,由于笔尖的快速移动,而在纸面轻轻划过所留下的痕迹。
虚笔画的整体特点,一是要细,二是要顺畅自然。如果写粗了,在视觉上就可能会喧宾夺主,分不清主次,不知哪个是实笔画,哪个是虚笔画,影响字的辨识。因其是出现在一个笔画的收笔和下一个笔画的起笔之间,故虚笔画要自然流畅,要有很好的视觉呼应效果,不能生硬。
“轻重”怎么控制?写实笔画时,力度整体要适当偏重一些,不能写得太细,经常要“按”着笔写,要“粗”。写虚笔画时,原则上运笔的力度要轻,要“提”着笔写,要写“细”。提按的控笔能力需要多练习。另外,写硬笔行楷,纸下垫的垫不能太硬,要适当带点弹性,这样才更容易写出粗细变化。
“缓急”怎么控制?写实笔画时,有时要慢,比如写竖弯钩、捺画、横折折折钩等一些带明显弯度的笔画。有时要快,比如写提画、短撇、短横等。就是说,实笔画要根据情况,有的写快些,有的要写慢些。但是,虚笔画写的时候,原则上是要快的。写慢了,牵丝可能就没法保持细和顺畅自然的特点,会显得生硬、做作。
启功先生说,楷书如行,行书如楷。行楷的字体结构,大致等同于楷书。写字讲求意在笔先,行楷来源于楷书,只有对楷书的结构有精准的把握,下笔写行楷时才能很好地展现,才可以快速书写,把字形写正,牵丝写得更顺畅自然。
牵丝的使用,不是多多益善,而要适可而止。更多的时候,讲究的是笔断意连。牵丝使用得当,会增加颜值,使字看起来更生动活泼,但如果每个相连的笔画之间都用牵丝相连,就适得其反了。那怎么来把握牵丝的“度”?这里面其实有个约定俗成的问题。比如上图中“笔”字的竹字头,左右两部分之间,可以用牵丝自然连带。这是约定俗成的写法,不会影响字的辨识度。这些技巧,要从名家字帖中找寻答案。掌握一些常用的笔画部件的连带写法很有必要。闭门造车,自己“独创”某种写法,是不可取的。
综合以上,简言之,要想写好“虚笔画”,要领是:
“虚笔画”,应该是笔划吧,这个说法,我想实际就是我们常说的牵丝,行楷中牵丝的作用主要为了书写的速度,而在笔划之间做的连接线,所谓意连而行不连,也可以说是藕断丝连。写的时候要注意只是笔法的连接,而不是两个笔划完全连在一起,笔在纸上轻轻带过,细如发丝。这个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平时多加练习,练的时候注意用笔的轻重变化,可以在纸上先写一个横,从左至右由重到轻,再由轻到重,注意笔划粗细的变化,两个笔划距离比较远的牵丝中间是要断开的,也就是说,好像两笔之间有一条线连着,但实际是断开的。比如下面我写的这两个字三点水的两点之间,还有两横之间都可以做牵丝,虚实结合。
行楷有虚笔是行楷的一个特征,如果行楷没有虚笔,也就变成唐楷了。行楷写的最好的要数赵孟頫了。赵孟頫被列为楷书四大家,其实他的开是行楷书。要写出行楷中的虚笔就要从赵孟頫的字帖中学习,比如三门记,妙严寺寺碑,在具体的碑帖中学习虚笔的书写,更能理解书写的规律,如果抛开经典自己盲目的练习所谓的笔法,效果是非常不好的。这是练习书法的一个重要认识论问题。单从技术层面上来讲,要想写出好的虚笔来第一要注意控制笔锋,这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运用自如。第二要注意行笔的速度,尤其是在出虚笔的时候速度要快一点,而且提的起笔,尽量中锋用笔,这样效果会很好。
什么是“清华简”,你了解多少?
最近这十年来,中国史学界、古文字学界乃至经学界中最广受关注、影响最大、也最重要莫过于“清华简”了。大名鼎鼎的“清华简”,一经问世便受到了各个领域专家学者的一致关注和惊叹,相关研究已经成为最显赫的学问。那么这清华简究竟是何方宝贝呢?
“清华简”是“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的简称。2008年7月15日,清华大学校友向母校捐赠了一批战国竹简,受到校方高度重视。清华大学立即组建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由李学勤先生出任主任并组织专家进行了清理、保护和拍照。10月14日,校方又邀考古学、古文字学方面的名家权威对这批竹简进行了观察鉴定。专家认为这批战国竹简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前所罕见的重***现,必将受到国内外学者重视,对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许多学科将会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清华简
根据专家研究和碳14的测定,这批竹简包括整支和残片共有2388枚,是战国中晚期文物(公元前300年上下),主要内容为经史类典籍,而且其中的大多数从未见于史书,是前所未见的珍贵史料,文献价值极高。根据研究还原,清华简原来应该在1700支以上,绝大多数竹简上都有文字,一般都比较精美整齐,保存良好,清晰可辨。少数竹简上还绘有图形,颜色相当鲜明。
清华大学于2008年7月收藏的一批战国竹简,被称为“清华简”。经碳14测定证实,清华简是战国中晚期文物,文字风格主要是楚国的,简的数量一共约有2500枚(包括少数残断简),在迄今发现的战国竹简中为数较多。清华简在秦之前就被埋入地下,未经“焚书坑儒”影响,所以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现先秦古籍的原貌,研究它们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初期面貌和发展脉络。 2008年7月,校友赵伟国向母校清华大学捐赠了2388枚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这批竹简由校友赵伟国从境外拍卖所得后捐赠给清华的。至于这批竹简的出土时间、流散过程,如今已不得而知。竹简上记录的“经、史”类书,大多数前所未见,曾任夏商周断代[_a***_]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的李学勤教授评价说,“这将极大地改变中国古史研究的面貌,价值难以估计”。 这批竹简于2008年7月15日被运到清华大学。校方立即组织专家,用3个月时间对它们进行了清理保护。据清理后统计,清华简中整简所占的比例很大,而且简上一般都有文字。 简的形制多种多样,最长的46厘米,最短的10厘米左右。简上的墨书文字出于不同书手,风格不尽一致,大多精整清晰。有少数简上还有红色的格线,即所谓“朱丝栏”。 2008年10月14日,清华大学邀请了李伯谦、裘锡圭等11位专家对这批竹简进行观察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这批战国竹简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前所罕见的重***现,必将受到国内外学者重视,对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文献学等许多学科将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2008年10月14日,由11位专家组成的鉴定组得出结论:竹简的年代为战国中晚期,内容大多为前所未见的“经、史”类书。 为了印证这一论断,2008年底,北京大学加速器质普实验室、第四纪年代测定实验室,对这批简中的无字残片标本进行了AMS碳14年代测定,经树轮矫正后,得到的数据为公元前305加减30年,即战国中晚期之际,与由古文字学观察的结果基本一致。 另外,专家还请清华大学分析中心对竹简残片的含水率做了测定,结果是400%,这是曾经在水中浸泡千年才有的结果,现代人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李学勤说:“我们大胆猜测一下,如果这批竹简出自湖北,它的制成年代是在白起伐楚(公元前278年)之前。”
【关于《竹书纪年》和《清华简》】“竹简”一词听起来年代久远,满怀求知若渴崇敬之心,建议请将“原著”通过有线、无线、多媒体公之于众,让古史爱好者一睹千年古书风***,到底是陶文、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行书、楷书,还是蝌蚪文写的著作,外行可以瞻仰至圣先贤大作,内行也可增长上古书法文意辨识能力,也可集思广益共研这两部著作的真伪,利国利民。
书法的功夫指的是什么?书法有气功吗?
一,书法的功夫是指字内功的功力深厚,从勤奋中来。方法要正确。如邓如石"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墨尽,寒暑不辍。″
"智永学书积年,秃笔入于翁,一瓮皆容数石,后埋于地,号退笔冢。″
二,书法的功夫还有字外功,从文学、美学、音乐、绘画中来。在其它艺术中汲取营养,丰富作品内涵。
三,书法像静气功,能让人很快入静,排除杂念,放松缓解压力。进入忘我境界,和练静气功的理念相似。能达到健康身心的目的。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下图为王宠所书《行书西苑诗》。
谢谢提出问题。
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很长,我简单回答一下吧。如有不妥,请指正。
书法的功夫不仅包括临帖,读帖,学习古人的书法理论,包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继承,还要有一个平静的心态,审美的取向等等。比如外出游学,看各地摩崖刻字,心追手摩方可。若仅仅为了写字,只需要坚持临帖,持之以恒,亦能有所收获。但不是真功夫。
所谓书法能当气功,倒也没有多少可信的。关键是,写字或创作时,需要静心专一,气沉丹田,身外无物,倒是不错。大抵如此。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无字字体毛笔楷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无字字体毛笔楷书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