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董字黄色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董字***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恭”字在历史上有哪些写法?有哪些依据?
恭 gōng,形声字,从心,共声。本义:恭敬,谦逊有礼。《尔雅》:恭,敬也。在《汉典》当中,“恭”字的异体写法有四种(分别见下图),其中就有题主所问的下部左侧写成两点的写法。
恭字的真草篆隶还有哪些主要写法呢?下面就来看书法文献中的主要写法:
1、唐 · 柳公权 · 神策军碑:右边少一点
2、唐 · 颜真卿 · 颜家庙碑
楷书有点基础后想练习行书可以吗?该如何练好行书?
有了一定的楷书基础以后,行书就会好练很多,通过楷书训练了书法的基本的笔法,对于结构的掌握能力也会增强,也有了比较好的控笔能力。这个时候是可以同步练习行书的。
楷书和行书虽然在用笔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最基础的用笔还是一样的,比如中锋、提按、顿挫等等,二者同同步练习还可以互相促进,练习楷书能够让行书更加稳重,练习行书可以让楷书更加流畅。
那么有了一定的楷书的基础,怎样练习行书呢?我觉得还是首先要从选帖开始,字帖是书法学习者最好的老师,选择一本好的字帖对于以后的书法学习十分重要。
我的建议是选择一些资料书比较常见,有非常优秀的行书作品,个人推荐王羲之的《集字圣教序》。
最好不要去买一些市面上的教程类行书,那些很多都是现代人写的字,影响以后自己的书法审美观念,还是要从古代字帖入手,直接学习原汁原味的书法。
有的初学者可能会说,《圣教序》并不是墨迹作品,太难理解了,很多的笔顺都看不清楚,根据这个情况,我建议学习王羲之《圣教序》以前,可以练习一下赵孟頫临的王羲之《集字圣教序》作为入门,然后再去学习王羲之的《集字圣教序》。
但是要注意,学习赵孟頫临的圣教序时间不要太长,以一个月为宜。
谢谢邀请,欢迎关注。
楷书是行书的基础,有的书法家即是行书已经写的很好了,还要抽空临写楷书名帖,不断从中吸取营养。如果没有楷书笔画的基础,写出来的行书无论在形质和神***上,都要差很多。
楷书有点基础后想练习行书可以吗?
如果你想把书法水平进一步的提高,行书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不要有顾虑。所谓的楷书基础,指的并不是书体与书体的基础关系。是对毛笔的控制能力。初学书法,手脚生疏,只能以书写速度较慢,结构规律性强的书体开始学习。楷书就是这样的书体。当你的运笔能够平稳的运行时,就要加强速度上的练习。为什么要进行速度练习?因为笔法中有些笔法是要由快速来才能达到书写要求的。如果只能慢慢的书写,需要快速才能完成的笔法就领会不到,写出来的笔画就会凝滞雍肿。缺少爽利超逸的神机。
行书的练习,就是为了提高运笔速度的方式。那么选择什么人的行书做为行书入门呢?这没有固定的模式。在行书的学习上,有人一开始会选择《圣教序》,《圣教序》是石刻,写出来的字干瘦乏韵。你可以从赵孟頫的行楷书一步一步来。赵孟頫的楷书多带有行书的笔法。赵孟頫有日书万字之能。他的书写速度是非常快的。以他的字体进行速度练习,对提高运笔速度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行书的练习切岂描摹,不能为了外形的相似而如楷书一样的慢慢描摹。开始时写不到位这很正常。要在连贯的笔画上做重点突破。在快速的折转中,你就会发现许多楷书慢条斯理中无法完成的笔画,原因缺少的就是速度。把速度的问题解决了,又回到慢速的书写中去时,你对书写的节奏就不再是平稳的匀速运行。这时的运笔,就有了疾涩变化。形成了自己的书写节奏。
谢邀!
首先是第一个问题:楷书有点基础后是否可以练行书?第一,虽说楷书和行书的关系很紧密,但从历史上来看,行书是先于楷书产生的,所以单纯地认为行书是楷书的快写体是不恰当的。
第二,在学习楷书的过程中,我们必然要接触到用笔,而且楷书的书写速度较慢,所以要把楷书写好,在用笔上势必要下不少功夫,知道毛笔的笔性,学会如何用笔,是书写各种书体的基础,无论是学习篆书、隶书,还是领会行书、草书,知道如何用笔是至关重要的。而楷书的学习能够为用笔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在学习楷书的过程中,结构也是关键的一环,笔画是血肉,结构是骨架,把握好二者的关系才能写好楷书。
第三,楷书和行书是不同的书体,在楷书有一定基础后,意味着你对用笔和结构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这个时候你不仅可以练习行书,你甚至可以练习篆书、隶书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刚开始练习时,一种书体最好只选择一家来练习,比如行书,你选了王羲之的,那么就专注于这一家,等把这一家练精熟了,再考虑学习米芾、子昂等。不能朝三暮四,看这家好看,就学这家,那家好看,就又改旗易帜。这样练习,常常会导致效率低下,也会打击学习书法的积极性。
董先生个人观点:
一,书有点基础后想练习行书可以吗?这是很多人都干活的事情。当然可以。前提是你确实想这么干。如果说你是少年儿童,那么一定要把楷书进行到底,楷书是一个人书法之根本。所以如果是青少年,董先生建议你继续楷书练习为上策。
二,楷书练习有一个标准,就是你选择的临摹的原帖每个字不看帖能写到七八分相似就可以了。这个帖至少要300字。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去临摹行书了,这个过程一定要有。否则一辈子写字到头来楷书跟不上到头一辈子遗憾。
三,现在靠行书行走江湖的人还是有点基础的,有些靠草书糊弄人的所谓书法家比比皆是。这些人很多楷书都不到位。甚至都是草上飞,没有楷书的基础。
四,如果年龄大了,楷书确实学不进去,写写行书钢笔体也是可以的,修心养性不为别的目的也算是一件好事。毕竟自娱自乐也是幸福。如果要卖艺,还是不合适的。
五,说了半天,意思只有一个,楷书基础一定要牢固,行书才能走远。不然钢笔体的行书写的再流畅,也不算正道。
六,如果要选择行书字帖,还是要多看,看看那个你喜欢,你能有信心驾驭,这样的字帖才是适合你的字帖。
董先生,书法文字旅行美食,欢迎交流。
颜真卿的《裴将军诗》中有多少种字体?水平如何?
颜真卿的《裴将军诗》涵盖了书法五体,楷、行、草、隶、篆,一应俱全!就是这么神奇!
我首先给大家附上颜真卿《裴将军》的诗文原文,大家先欣赏颜鲁公不凡的诗文艺术水平:
颜真卿像
颜真卿《裴将军诗》全文
一代草圣张旭的狂草书法、裴旻将军的无敌剑术、诗仙李白的浪漫诗篇,即便是在唐代当时,就已经被公认为世间“三绝”,这个想必今天也是尽人皆知的事情。可是颜真卿同学是草圣张旭的高徒,估计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为啥我要强调张旭与颜真卿的师徒关系呢?事情是这样的:
颜真卿行草书《三表帖》局部
唐代有一位大画家吴道子,估计名气与上面这“三绝”也在一个艺术层面上,有一天吴道子与张旭、裴旻巧遇,裴将军提出让吴道子为自己的母亲作画,吴道子乘机邀请裴将军一同舞剑、张旭在一面墙壁上作草书,就这样,三人约定了时间地点,消息传遍洛阳城,吃瓜百姓争相围观!
唐朝“安史之乱”,起兵造反,在黄河以北,除了颜真卿及兄长颜杲卿和侄子季明坚持抵抗安史叛军之外,河北各郡无人组织有效的抵抗。颜真卿武能带兵打仗,被封为将军,文以书法著名,楷行草皆为后世称道,其行书《祭侄稿》,后世评价极高,其成就绝不在王羲之之下。《裴将军诗》兼有楷、行、小草、大草甚至书写中也见隶书之笔意,足见你书***底之深厚。
颜真卿确实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书法风格多样,只一个楷书就有多种面貌。
(《忠义堂》版之一)
他最著名的当然是《祭侄文稿》,有人甚至认为,若不是王羲之早生几百年,“天下第一行书”非《祭侄文稿》莫属,其包含的丰富情感非《兰亭序》所能比。
而《裴将军诗帖》则是颜大人的又一奇作,它触楷、行、草于一帖,有些字甚至带有隶书意味。
(《忠义堂》版之二)
裴将军即裴旻,唐朝时,李白的诗、张旭的书、裴旻的剑,被称为“三绝”。
颜真卿大约想以激荡跳跃的书法,来书写《裴将军诗》,表现裴旻剑术的高超,从而融“三绝”于一体,由此,便有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名作《裴将军诗帖》。
(故宫版)
有意思的是,颜真卿去世八百多年后,明代的董其昌也曾临此帖,不同的是,他一改原作楷行草杂糅的形式,用行书书就。
董的临作气势虽也雄壮,但却没有了原作的“调皮”与轻松。
这个《裴将军诗》只有一种体:赝体。因为不可能是颜真卿写的。水平属于宋代仿颜江湖体。
有些人肯定会有不同看法,因为某某说是颜真卿的真迹呀,写得十分精彩呀,书上多次发表呀,等等。
看看作品吧:如说这个震字是颜鲁公写的,一定无人相信。第二个军字,第三个陵字,第四个何壮,这么拙劣的写法,说是古代江湖体,一点也不过分。
其实这个赝品的伪造者,已经给大家打了招呼,就是说我***以后还留下了关于赝品的标记,你如不认识或财迷心窍想拣漏,可不能怨我,这个官司要是打到阎王殿去,我也不怕!
赝品标记是什么?先看图5是什么字:台?合?再看图6是什么字?谁认识?颜真卿会这样写吗?
如果是颜真卿真迹,即使是草稿,像《祭侄稿》《争座位帖》,即使写得十分潦草,也是非常规范的,书如其人,这就是颜真卿的人格。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董字***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董字***行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