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欧阳询字体行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欧阳询字体行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家见过欧阳询的行书吗?感觉如何?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仲尼梦奠帖,张翰帖,卜商帖,其中千字文很大程度上非欧公亲笔书写,张翰帖和卜商帖为双钩填墨。真迹也只有梦奠帖,虽然其他三件并非真迹,但对于学欧者来说,学习他的楷书同时,如果能学习他的行书,对于欧体的认识会更加完善。另外还有人说敦煌残卷,现藏于法国国家博物馆,也很类似欧公风格,又为欧公行书带来新鲜血液,为学习者多了一份选择。
欧阳询的行书与楷书一样,都是书法爱好者临摹的对象,倍受喜爱,其行书解体取法二王一脉,与颜真卿、米芾等书法家的字形有所不同,欧阳询行书代表作《千字文》笔画刚劲有力,字形秀气,既有行书的洒脱又有楷书的严谨,是初学行书者不错的临帖选择,虽取法二王,但用笔较二王简单易懂,更能让学习者理解增加其信心,行书的学习同时又能对楷书的认知上有所帮助,达到楷书与行书的共同进步,对书法爱好者来说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我对欧阳询行书抱有一种欣赏同时又要努力去学习的态度,欣赏它的美,努力去达到它的境界,我想这也是看过欧阳询行书的朋友们共同的感觉吧,奔放又不失严谨,清秀又不失刚劲。
歐陽詢的書法在唐四家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特別是他的楷書《九成宮》名氣最大,成為後人學習的經典法書。他自創的歐體學派與顏體、柳體和褚體皆不同,他是初唐時期最著名的書家,尤其㕥楷書傳世。縱觀他的行書同樣不失一代大家的風范,他的行書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行為,應該介於亦行亦楷二者之間,我認為有㕥下個特點:1、布字謀篇舒朗。有云“密不透風,疏可走馬””說的就是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都留有一定的空間,而歐陽詢的行書正好契合上面的“疏可走馬”之詞。2、字的橫畫要比他的楷書《九成宮》裏字勢向右上傾斜更甚,就是右肩提高在3一6度之間,而不是一般說的橫斜2一5度,他敢於打破固有橫斜的模式和窠臼,與同代人有不一樣的思維。3、他的行書可以說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行書,應該是“兼行兼楷”更准磪些。4、從行書的字裏行間處處顯示歐字的結字特點和用筆轉換的風格,不用注名,一看字就知道是歐字書法。以上是自己的看法,歡迎大家評論。
欧阳询的行书:欧阳询曾记述古人逸传数种,被后人汇为一集,总称史事帖。据资料记载,《史事帖》原有十余帖,后逐渐散失。现存《张翰帖》、《梦奠帖》、《卜商帖》三种墨迹。称为《史事三帖》。这些都是行书。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别的。
这些帖,都是学习行书的珍贵资料。
提起欧阳询,学书法的都熟悉他是楷书四大家之一。欧阳询的楷书写得好,这是没有争议的。古往今来很多练习书法的人都拿他的楷书做入门碑帖。 但是欧阳询的行书少有人热衷,这是为何?
我们来根据他的碑帖一探究竟,据目前我们所留下的欧阳询行书真迹共有四种,也就是“史事四帖”:《卜商帖》、《张翰帖》、《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
欧阳询行书《张瀚帖》
四帖中,《卜商帖》是欧阳询手稿,行书中楷书味道偏重,字中折笔较多,同时又有草隶风味,由于廓填而显得有点写意不足,不过整体的风格还是比较厚重的。
相反,《张翰帖》中廓填比较精彩,行书味较浓,略有王羲之行书的遗风,有些许北朝碑刻的风味。《仲尼梦奠帖》是四帖中难度最大的,起笔、运笔、收笔都有许多动作,多自然流露,能充分表现欧阳询所创造的新笔法和新形势。
欧阳询行书《卜商帖》
《行书千字文》虽是墨迹但不能确定是不是欧亲笔书写,略有争议,但也可作为学习的范本。
欧阳询行书《仲尼梦奠帖》
不过现在南方很多的书法家都在学习欧阳询的行书,主要的原因是欧阳询是王羲之的忠实粉丝,而他肯定是见过王羲之的真迹的,现在王羲之的真迹都没有了,他们希望从欧阳询的行书里面找到一点王羲之的笔法。
欧阳询行书的十大特点?
欧阳询行书有十大特点,具体如下:一是字形瘦长,二是字势险峻,三是左缩右伸,四是左低右高(左右结构),五是上下错位(上下结构),六是中收外放,七是方笔居多,八是大小相间,九是欹侧取胜,十是以楷入行。以上十个方面也就是欧阳询行书的十大特征。
欧阳询书法特点:严谨工整、平正峭动,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日、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能,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
<用笔论>中欧阳询认为:用笔之体会,须<1,钩粘才把、缓绁徐收。>梯不虚发,斫必有由。天下第七行书<张翰帖>为欧阳询所写。此帖的书法特点:<2,笔法险劲,猛锐长驱。>
《丘尼梦奠帖》最为精彩,<3,转折自如,>无一笔不妥,无一笔凝滞,上下映带清晰,结构稳重沉实;这<4,运笔从容,气韵流畅,><5,体方笔圆,妩媚刚动。>作品充满自信。
《卜商帖》<6笔意首层强化方折,利如斩钉截铁,<7,又有碑帖精神,以笔作力,圆畅方挺;>清人吴升评"<8,笔力峭劲,墨气鲜润">。
他的高超运笔驾驭能力,9<点画上细瘦而峭硬,件件精品。>行书始终一股豪迈之气,书风一直<10,游走在质和文之间将两者交融>在内涵、厚道、精准独到。
后世如何评价欧阳询的《行书千字文》?
在唐书家中,欧阳询最谨遵古法,笔笔严谨、丝丝入扣,毫发不爽,无懈可击。他既具北碑方正峻利、强悍旷迈之势,又有南帖文质彬彬、风姿秀雅之韵,形成其骨硬肉丰,俭劲平和、健而不野的独特风格。翁方纲曾在《复初斋文集》中说:『千门万户,规矩方圆之至者矣。斯所以范围诸家,程式百代也。』这是他在看了欧阳询一系列碑帖后得出的结论。
这通《行书千字文》是欧阳询根据周兴嗣本所书,千字文传本共有三种,一为王羲之临钟繇所书的古千字文,一为萧子范所撰千字文,一为周兴嗣撰千字文,前二种已不传。而欧阳询所书千字文见于著录的共有三本,但存世的仅此一本,可见弥是珍贵。此《行书千字文》风格儒雅俊秀,风神清朗;结字颀长娟秀,精神独具;用笔来往有法,书写自如;点画无懈可击,笔笔精绝。其风格面貌与《张翰帖》极为接近,当是欧阳询中年时精力弥满时的精品之作。应该说,这通风骨清峻的《千字文》已臻达人们向往的『古淡』的境界,它更少了一分欧书早期作品那种剑拔弩张的火气,已臻老境,也臻化境,出神入妙,难以言表。杨仁恺认为它达到了『上称下载,东映西带,气宇融合,精神洒落的要求。用墨极浓,却没有绝浓必滞锋毫』的毛病。此可谓的论。
欣赏此幅作品,我们可以充分感觉到欧阳询在书写时,点画勾邏,谨严有致,他将个别的点画和结构加以夸张,为一捺(反捺)的舒朗洒脱,宝盖头的取下抑平横之势,以及弯钩的二王笔法等等,都让人感觉到畅达处尽舒其势,含蓄处尽敛其趣,一张一弛,一收一放,方才体现出欧阳询在处理手法上的高超的美学理念。欧阳询早年取法以北碑为主,故其作品大抵雄强刚健,到了中晚年,其竭尽所能地汲纳魏晋风韵,将之糅合,方能出现像《行书千字文》这样亦雄亦秀、亦刚亦柔的作品O
据说欧阳询作书时恭谨严肃,一笔不苟,故而能在用笔时做到随势抽锋,无施不可,让人感觉到其作品高华浑穆、气象万千,有大家风范,令人叹为观止。
后世如何评价欧阳询的《行书千字文》?
在唐书家中,欧阳询最谨遵古法,笔笔严谨、丝丝入扣,毫发不爽,无懈可击。他既具北碑方正峻利、强悍旷迈之势,又有南帖文质彬彬、风姿秀雅之韵,形成其骨硬肉丰,俭劲平和、健而不野的独特风格。翁方纲曾在《复初斋文集》中说:『千门万户,规矩方圆之至者矣。斯所以范围诸家,程式百代也。』这是他在看了欧阳询一系列碑帖后得出的结论。
这通《行书千字文》是欧阳询根据周兴嗣本所书,千字文传本共有三种,一为王羲之临钟繇所书的古千字文,一为萧子范所撰千字文,一为周兴嗣撰千字文,前二种已不传。而欧阳询所书千字文见于著录的共有三本,但存世的仅此一本,可见弥是珍贵。此《行书千字文》风格儒雅俊秀,风神清朗;结字颀长娟秀,精神独具;用笔来往有法,书写自如;点画无懈可击,笔笔精绝。其风格面貌与《张翰帖》极为接近,当是欧阳询中年时精力弥满时的精品之作。应该说,这通风骨清峻的《千字文》已臻达人们向往的『古淡』的境界,它更少了一分欧书早期作品那种剑拔弩张的火气,已臻老境,也臻化境,出神入妙,难以言表。杨仁恺认为它达到了『上称下载,东映西带,气宇融合,精神洒落的要求。用墨极浓,却没有绝浓必滞锋毫』的毛病。此可谓的论。
欣赏此幅作品,我们可以充分感觉到欧阳询在书写时,点画勾邏,谨严有致,他将个别的点画和结构加以夸张,为一捺(反捺)的舒朗洒脱,宝盖头的取下抑平横之势,以及弯钩的二王笔法等等,都让人感觉到畅达处尽舒其势,含蓄处尽敛其趣,一张一弛,一收一放,方才体现出欧阳询在处理手法上的高超的美学理念。欧阳询早年取法以北碑为主,故其作品大抵雄强刚健,到了中晚年,其竭尽所能地汲纳魏晋风韵,将之糅合,方能出现像《行书千字文》这样亦雄亦秀、亦刚亦柔的作品O
据说欧阳询作书时恭谨严肃,一笔不苟,故而能在用笔时做到随势抽锋,无施不可,让人感觉到其作品高华浑穆、气象万千,有大家风范,令人叹为观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欧阳询字体行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欧阳询字体行书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