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在线转换楷书欧体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在线转换楷书欧体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学了两年欧体楷书,再换赵孟頫的《胆巴碑》学习可以吗?有何建议?
用一生挖很多井不如挖一口井!人这辈子做好一件事已经不容易,尤其现在这个社会,大量时间被无效的东西占用,不太可能博***众长而大成,书法需要工匠精神,书法家也都经历过死板匠气的俗书阶段,我的经历做减法少做加法,把一种字体挖的够深吃得最透,就够了,时下很多大家给学生上课,离开字帖就不会写字,不客气的说只处在临帖阶段,入没入帖尚待商榷更不用说出帖,但还真有人说诸体皆通,换帖一定要慎重,至少要能背贴出帖的时候换最好。
我有一些建议,因为我也是学书法的:
1、书法是长期积累的一个过程,既然在学习就要有长期时间的打算和学习的精力,而书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专一,如果是在初学阶段学什么都好说,如果是已经学习了某人书体已经有几年了,建议还是不要丢掉,如果再去学其它的可能会事倍功半,起不到太好的效果,就好比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已经会讲一些普通话了,如果再把他放到美国的环境里去学习英语,我想小孩子会很难受的,至少这一二年够他受的,而刚出生的小孩一二年可能语言都基本学会了,所以不是不可以,就是花的时间会比别人多。
2、欧体是现代中国最热门的一种书法,如果改掉真有点可惜,你去看看大多数的书法培训班,他们主要学习的都是欧体,因为欧体属于楷体,非常适合观赏性,写得好的欧体看起来非常漂亮,所以,既然学习了二年了,也有基础了,建议一直学习下去。
3、如果欧体学得已经较成熟了,我觉得可以去学习其它的一些字体,因为已经深根固蒂了,就好比初中了再去学习其它语言了,因为母语已经深深地扎进脑海里了,学习其它的也不会抹去任何东西了。
你学了二年的欧楷,现在想改学赵孟頫的字,恭喜你,选择对了。
自古学习欧楷,没有造就一个大书法家,一个都没有。
有人说文征明是学欧才有成就的,这是严重的误导,文征明主要学的是晋朝的二王,文征明也学过颜真卿,也许文征明也学过几天欧楷玩玩,但是没有对他的书法成就起到丝毫作用。
明朝的董其昌也是靠颜楷起家的,宋四家都是学的颜真卿。
有人说姚孟起 学的就是欧,但是姚孟起只是小书法家,称不上大书法家。而且姚孟起也学过二王和颜真卿。
姚孟起已经把欧楷发挥到了极致,发挥到了不可逾越,你再学,也不可能超过姚孟起。
有人说当代二田是欧楷大家,欧楷不***,“大家”二字休提。。。二田自己都承认远远比不上姚孟起,何来大家?
赵孟頫的字艺术水平极高,他学的是二王,他的书法有晋人风流。
所以你选赵孟頫是选对了。
学习了两年的欧楷,想换到赵楷的《胆巴碑》学习,当然可以的。欧阳询和赵孟頫都属于二王一脉的,很多地方拥有相同之处,而风格上又有取长互补之处,非常的好。
欧阳询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又结合了北碑的优点,然后才成全了欧体的面目。赵孟頫的书法渊源也是学习王羲之,后来还取法钟繇、李邕、柳公权,从《三门记》开始逐渐形成了赵体的面目。《胆巴碑》是晚年赵孟頫大楷的代表作,也是历代学习赵楷的入门首选。
因此从上面的书法师承关系来看,欧阳询和赵孟頫具备了“二王”这一相同要素,从二者书风上来看,也都属于秀美风格的。
另外通过学习赵楷的《胆巴碑》为以后学习行书也可以打下一个不错的基础,赵孟頫的楷书是典型的翰牍书,具有用笔灵活的优势,楷里寓行,一笔之末又为下一笔之始,点画间的顾盼呼应做的非常好。因此学习一段《胆巴碑》再转向二王一脉的行书的话,是非常容易过渡的。
欧楷因为是碑版楷书,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不是很强。《胆巴碑》是墨迹翰牍书体,点画之间的呼应关系很强,这是我们要注意的地方。因此在写《胆巴碑》的时候,要注意用笔的流畅性,每一笔的收笔与下一笔的起笔之间的呼应关系。
在学习《胆巴碑》的同时,还不妨适当练习一下赵孟頫的行书作品,我记得启功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楷书要当行书写,行书要当楷书写。”很多书法家都建议楷书和行书不妨一起练练,对二者都有好处。
另外就是比《胆巴碑》稍早一点的《湖州妙严寺记》和《昆山淮云院记》也都是赵楷成熟期的代表作,平常临帖之余不妨多看看。
另外对赵氏的各种书法作品都多些了解,对赵氏本人的生平和书法师承也不妨多了解一下,对赵孟頫了解的越多,对你学习《胆巴碑》帮助越大,这都属于字外功夫,看起来似乎与写字关系不大,但其实帮助很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在线转换楷书欧体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在线转换楷书欧体字体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