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台湾常用的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台湾常用的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繁体字在书法艺术上很受用,但日常交流及书写极为不方便,台湾民众日后会使用简体字吗?
其實,簡體繁體字都可以看的懂的。只是在台灣一般民間用簡體字一般人會覺得怪怪的。簡體字在解放前民國時期就已普遍使用,只是現代台灣一般人不懂歷史原由典故,覺得這是大陸字。简体字用於快速书写更有便利性,各有优点,两者皆可。
谢邀,删繁就简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时间可以改变一切。文字的目的是书写,书法只是副产品,因此汉字的简化是必然,相信在汉字的使用上,各地区都将趋同,这并不影响书法的传承,现代有书法家工大篆,籀文的,字美得象画,我们不可能要求大家回到大秦时代,按李斯赵高的帖子写字吧。那些打着继承传统的旗号,背简就繁的忽悠,注定是行不通的。
繁体字的使用,在书法作品中很普遍。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书法的朋友,都是从临写古代碑帖中学习。
简化字由于没有太多的古代范例,学习书法的朋友又习惯了对繁体字的审美标准,在应用简化字写作品时,总是感觉差了点什么。
删繁就简,一直是书法发展的自然规律。大篆替代了古文,小篆替代大篆,隶书替代小篆,楷书替代隶书。现代的简化字替代繁体字,都是以简代繁。遵循的是便于书写,提高书写速度,节约书写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我们现在的简化字,有的在古代就已使用。如”无“、”万”、”制“、”修”、”后”、”质”、“于”……等字。”后“在古代,专指后宫,皇后、太后。无前後之义。现在以音同简化为一字。简化字的另一个方法,是以草书为简化基础,把繁体字的草书写法直接搬过来,如“学”、“与”、“时”等字。
港澳台地区,以及使用汉字的其他汉文化地区,目前还在使用繁体字。相信随着我们国家的国力不断的提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简化字将会普及到所有使用汉字的角落。
谢题主之邀。很同意您对繁体汉字的欣赏,余亦持此看法,偶而在书写时也无意识地蹦出一、二个繁体字的。如电费,我就常写成電费,审美习惯。其实,文字是为生活服务的,只要在实际运用中,不产生歧义、表达准确即可。自建国以来,我国的文字改革委员会似乎已经进行和頒布了两次?文字改革及名录,目的是为了统一标准和生产生活的方便。至于台湾,本就是华夏一统的一家人,同文同种。到底是用繁体或简体,似乎不是问题。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谁能会处理不好自家的事呢?无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华夏民族始终如一,有能力,有信心,如磐石般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除了草书,笔画越简单的字,想写俊越难,也最见书者的功夫。繁体字笔画多,结构紧凑,成字便于遮丑,因此也更受看。加之寻常所见的书法珍品、名家法贴,大多是古人以繁体字书写的传世之作,人们潜意识里也更倾向于繁体字更为古朴典雅。
其实这只是一种欣赏习惯,而非结论。当代也有名家常以简体字入墨,比如启功老师,功力深厚,不仅美观大方,更有一种删繁就简的畅快。
因历史政治原因,不仅是港台,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大中华文化圈(不含大陆)大多仍旧承袭民国时期的中文繁体字。按题主所问,台湾日后会不会使用简体字,我从两个方面回答。
一是作为语言工具,台湾普及简体字是大势所趋。政治与历史上,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回归是迟早的事。当政治樊篱被打破,两岸同胞之间的共事交往将更加紧密,通用简体字是必然的。在全球舞台上,大陆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大,不远的将来,不仅港台地区,整个大中华文化圈都会普及简体字。
二是作为文化遗产,繁体字仍将长期存在,尤其是书法艺术领域。没有其他原因,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像甲金小一样,历时数千年也没有泯灭。
抱庸斋主,问候朋友。八一节快乐!
名位,《天下十大行书》之十的李建中《土母帖》,如何欣赏与学习?
北宋初期的书法,承袭唐人的传统,以丰肥为美。李建中是北宋初期的书法名家,他的书法骨肉停匀,神气清秀,对宋代书家有很深的影响。除了黄庭坚曾以“肥而不剩肉”的世间美女赞誉他的字之外,《宋史》本传中,也称赞他“行笔尤工,多构新体,草、隶、篆、籀、八分亦妙”。
这幅作品又名“土母帖”,是李建中存世墨迹的代表作。天下十大行书之一,土母帖排第十。 作品中,字的结体紧密而修长,用笔沉着而丰腴。虽写的是行书,但起笔、收笔处仍见严谨的楷法笔意,可看出不少唐人书法的特质。此外,由于尺牍内提及“新安门”,地近洛阳,所以推测这是李建中晚年居住在洛阳时所写。
要了解书法首先得了解书法家及其朝代背景,历史文化。
李建中(945~1013),字得中,自号岩夫民伯。汉族,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北宋书法家。曾任太常博士、金部员外郎、工部郎中、西京留司御史台等职。被人称“李西台”。流传至今的李建中书法墨迹比较少,“土母帖”是李建中存世墨迹的代表作,天下十大行书之一,排名第十。
《土母帖》,行书,纸本,纵31.2厘米,横44.4厘米。凡十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一百零四字,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都知道唐朝的文化中以丰肥为美,所以受到唐文化的影响,北宋的书法审美也是以丰肥为美。
“土母帖”中文字的结体紧密而修长,用笔沉着而丰腴。虽写的是行书,但起笔、收笔处仍见严谨的楷法笔意,可看出不少唐人书法的特质。少数字用草法,用笔中锋,行笔沉著稳重,法度严谨,深得欧书神韵。
李建中的书法对宋代的书法有不小的影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台湾常用的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台湾常用的行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