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西瓜新人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西瓜新人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写毛笔书法,执笔有多高,各有什么不同?
写毛笔字时,执笔要多高,先录古人经验:
王羲之《笔阵图》曰:“若真书,去笔头二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虞世南《笔髓论》曰:“笔长不过六寸,提案不过三寸,真一、行二、草三”。此二家经验之谈是正确的,可是寸之说也许太刻板,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加以调整,自然、习惯、适合自己就好。
一般来说,写小字(小楷)执笔要低,离笔头一寸左右,太低了笔画局促不自由;写中楷成较大的字,执笔高一些,约二寸左右;写大楷或草书,笔管要再高一些,约三寸左右。执笔越高,回旋的幅度就加大,更便于挥运自如;但过高了,下笔飘浮,无力无筋骨。另外,执笔的高低还要根据字体的类别、大小和笔管的长短而定,原则是:你觉得怎么写,怎么才能比较好地将笔控制住,而又能应用自如,就是适合自己的执笔高度。就是在长期训练临习中,得出自己的适合高度。五指执笔法:yue押钩格抵五字,要求做到指实、掌虚、掌竖、管直、碗平。还有松紧适度。
宋曹在《书法约言》中说:"真书握法,近笔头一寸,行书宽纵,执宜稍远,可离二寸,草书流逸,执笔更远,可离三寸。笔在指端,掌虚容卵,要知把握,亦无定法。熟则巧生,又须拙多于巧,而后真巧生焉。″
楷书用以坚实沉着、笔笔有力为上,所以执笔宜低。行草以纵逸为上,所以执笔宜高。执笔过高不好控笔,影响力达笔端。写行草虽比楷书快,但飞动中还是要注意沉稳。行中有留,留中有行。
执笔高低和书写时字的大小有很大关系。要灵活掌握,以书写适意,能正常发力为佳。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上图草书《心经》为张旭所书。)
感谢您邀请。可能是天意吧,学生我也在临玄秘塔。关于您说的执笔高低的问题,学生我倒是出来没纠结过,全凭感觉,跟您一比较,可能我偏低。恰好近几天写大字,发现执笔低了没法写,所以适当抬高了,跟您一样,发现字是完全不受控制,正在努力练习,万事开头难,只能慢慢适应,悬腕更是写的一塌糊涂。
直觉应该是字越大,执笔越高,越小越低。没练过小楷,所以不能妄下结论。
请您指正学生的单字临习。
写书法,执笔的高低与字体、字的大小和个人习惯有关。
执笔高与低,其实是关系到运笔半径的大小,执笔高,笔端向四周的运动幅度大,笔就活。
执笔低,笔端向四周的运动幅度小,笔就稳。
一般来说,写楷书、隶书和篆书,或追求端庄凝重的书风,执笔要低;写行书、草书或流畅奔放的书体,执笔要高。
上面说的是一般规律,但具体到书体,执笔高低又与字的大小有关。
写蝇头小楷,执与运多靠指来完成,执笔低。写大楷时,指在执笔,运指过多、执笔过低就会影响腕力的发挥和灵活。
当然,不同的书家执笔的习惯也不一样。比如,林散之喜欢高执笔,而谢稚柳先生喜欢低执笔。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执笔方法正确与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我是赞成五指执笔法的,当然,在具体情况下,灵活掌握其他执笔方法也是需要的。致于执笔高低,,一是根据笔、字的大小等因素调节,二是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习惯来判断掌握。就一般规律,小字执笔低,大字执笔中,站着执笔高。
已练习写小楷近9个月,一直写简化字,写的怎么样,请指点?
练习书法写简化字是完全可以的,但是,不能像手抄文稿似的练字。这么长时间能坚持不懈的努力练字,确实很让人感动。只可惜方法不对,9个月在写小毛笔字儿,不是练毛笔小楷写法。感觉好像小楷字帖看的很少,抖音、火山、西瓜等网上有很多写小楷书法的视频,看看好了。总之,似乎不知道真正的小楷什么样子? 对小楷书写技法不太清楚,甚至连横细竖粗、主笔突出、疏密均称、收放适度、驶转自然……这些小常识问题尚未解决,看不出取法于哪个范本。如图:
▲图为题主提供的
历代毛笔小楷字帖品类很多,风格迥异。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写经体、馆阁体等。如图:
▲隋人书毛笔小楷《大般涅槃经》
▲钟绍京毛笔小楷《灵飞经》
▲赵孟頫毛笔小楷《太极图说》
▲文征文毛笔小楷《离骚经》
▲成亲王毛笔小楷《群仙高会赋》
【注】想了更多的小楷字帖,可上〈书法欣赏网〉翻阅。如图:
▲图片源于网上
大家好,我是景行书苑。谢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认真欣赏了题主的字,可以说写的很熟练,也很漂亮。练习9个月,能够轻松使用毛笔写小字,还是有一定的能力,应该也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从书法艺术的角度去分析,题主的字并没有入门,结合题主所说一直写简化字,可以知道你只是把毛笔当做硬笔来使用而已。
这几天刚谈论过书法使用简体字与繁体字的问题,我支持书法作品用简体字书写,但不是说自己想当然的去写。中国书法艺术是讲究继承传统的,必须建立在前人书写体系之上。
现代人学习写字多是从硬笔入手的,而毛笔书法经过了几千年的积累所形成的艺术成就不可能通过几个月来自己摸索出来。没有深入的学习古人,是不可能另辟蹊径,达到一定高度的。
由此,对于题主的学习我提出以下建议:
如果你只是想用毛笔写写字,达到一点实用的目的,这已经够用了,不必要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如果你希望发展书法这个业余爱好,甚至期望能在书法上有所成,那么赶快改变学习方法,从头开始,学习经典法帖吧。
至于学习方法,前几天我也谈了一些,建议你选择一位明师,按照专业学习的程序展开学习,不要拘泥于写简化字而浪费时间了。
以上建议是我自己的真实想法,可能有些尖锐,但“良药苦口利于病”,有冒犯之处还请多多理解包涵。
文中所附为钟繇、王羲之、文征明的小楷,都是经典,可以借鉴学习。
景行书苑旨在建立一个传承专业学习理念,展示景堂书法日课,分享文化艺术感悟的交流平台。我将始终秉持这一宗旨,努力把更多更好的临帖和创作作品展示给朋友们,坚持每日更新。欢迎关注景行书苑,欢迎点赞、评论、收藏、分享、转发,谢谢支持!
景行书苑设立“景行书友会”与“景行书学院”两个圈子,欢迎加入一起交流学习书法艺术,欢迎定制收藏景堂书法作品。
很不错,可以进入[_a***_]协会了。天赋、天赋……应该相信的。
简化字,时代的印记,理所当然。
非要追求繁体,更可以***[捂脸]。
我信天赋,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親眼看到一个叫花子,居然能画人民币,晚上月光下,难以分辨……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能够看的出来很认真,也够坚持,但是个人觉得这个方向不太对,从图片上来看,笔法太单薄,有点类似毛笔写钢笔字的嫌疑,软笔书法不管是大楷还是小楷,我觉得笔法都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这张图片当中,所有横画起笔都虚了,没有力度,而且每个横画完全一模一样,缺少了力度和变化。
再来对比一下我们小楷名帖《宣示表》
横画起笔不尽相同,粗细变化明显,非常的浑厚朴拙。下面再来对比一下以秀美著称的《灵飞经》
笔画与笔画之间相互映带,行云流水又不缺法度。以这两个例字来说明一下笔法的起笔问题。
再来看看笔画力度的问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西瓜新人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西瓜新人行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