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长字楷书法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长字楷书法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我楷书写得挺好,但是用钢笔为什么就不会写了?
你所反映的问题,充分证明在市场流行的所谓硬笔字帖,对学生的学习造成的严重影响。这类字帖,都是扭捏成毛笔字帖的撇、捺等结构,学生临耒临去用不到完成作业的笔顺中,造成作业完不成,所谓“书法”练不成,,有些死搬硬套的临写楷书,好像有点成效,其学科分数,大大落后别人,仍低分数被录取,继续用书法在误导学生,这一问题教育应引起高度重视。
下面根据我的学书经历从三个方面来简洁、明了地回答这个问题。
1.首先,我们从执笔上谈一下。我们都知道学习书法,首先要学习执笔。执笔虽然说不是绝对的,但是一种合理的执笔法对于我们学习书法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都知道只要毛笔书法好,硬笔书法一定不会太差。这句话没有问题,但是从毛笔书法转到硬笔书法上,需要一个过度时期。
毛笔我嫩通便执笔都是五字执笔法,但是硬笔执笔和毛笔执笔有很大不同。钢笔的支持虽然说也是五个手指发力,但是笔的角度与纸面却是45度角。所以说执笔要正确。
2.我们再来谈一下结体的问题!
毛笔字我们通常写的比较大,大学十公分左右。而钢笔字则比较小,一般一公分。从结构上来讲差距就很大!
宋代大书法家苏轼曾说“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
所以说字体大小不同,结体也不一样!
3.再者就是用笔的力度问题!
钢笔字以间架结构为主,追求自然书写。因为你写毛笔字习惯了,使用钢笔,还是用毛笔的运笔方法,这样会越写越不好。由于钢笔没有毛笔柔软,转折角度较小,想写出毛笔字效果是很难的。可以写大一点的钢笔字,体会运笔方式,慢慢的就能写好了。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这很正常,主要是“欠操练”。这也充分说明,毛笔字写得像模像样了,但钢笔字未必就能够得心应手。不仅是你,就连一些传统毛笔书法大家,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直接的原因,是对硬笔书写的用笔技巧还不熟悉,还指挥不了硬笔。有毛笔楷书的基础,按理说,对笔法、结构、结体都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对点画线条与结字之法也都有心得,关键是工具变了,由大字变成了小字,由弹韧的毛笔换成了坚实的硬笔,由柔软涩糙的草宣换成了光滑平整的工业化浆纸。简言之,你需要一个适应改变的过程,得系统深入地了解硬笔的书写技法技巧。
最务实有效的办法,是把毛笔楷书的书写经验与硬笔书写结合起来,以硬笔点画塑形与结字技巧为突破的重点,增大书写的强度与频度。配合参照临摩硬笔字帖,形成以坚硬笔尖写小字的技法能力。也就是说,丢开毛笔直接拿硬笔写肯定是不行的,必须经过硬笔临摩的过程,辅之以大量的书写实践,来快速形成肌肉记忆,固化为书写能力。
随着“现代硬笔”研究的不断深入,以硬笔仿毛笔的技能技法也持续臻善,这样为连接硬笔与软笔的技法通融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在临摩中,也应多看一些他人的习练心得,形成理性的思考加以借鉴,这方面也是很重要的。
抱庸浅谈。
我楷书写得挺好,但是用钢笔为什么就不会写了?
感谢邀请:
这应该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也遇到过同事存在这种情况。为什么用毛笔写的楷书很工整而端正,而用钢笔时就写不好字了。那时我也很奇怪,就问他这是为什么?当时他也很难为情的说没有好好练习钢笔字。但后来我学书法时间长了也想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
一是练习毛笔字和钢笔字是分着练的。本来我们常用的是钢笔,钢笔应该是最为熟悉的书写工具了。平时用的也多,以前没有大量用电脑之前,大多数人生活工作写字99%是在用钢笔。而多数人还不会用毛笔。如果从小就没有养成很好的书写习惯,没有一个正确的用笔方法,我们写的钢笔字就写的很随意,时间一长字就东倒西歪,混乱潦草,不成体也没有形,到后来自己想改就没有信心了。而开始学习写毛笔字,那是很正式的一种学习,多数人开始就按字帖上练习。写钢笔字时是为了用文字交流,只是把它当成了一种工具;而写毛笔字时,时把它当成一种技艺,一种艺术。所以专心程度不同,效果自然就高下有别了。
二是钢笔和毛笔的共同点没有打通。毛笔和钢笔字是有很多共同点的,如笔法、结构、章法等,在掌握了一定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两者之间的规律是可以共享的。这在平时可以把毛笔字的技法运用到钢笔的书法过程中的,主要是结构上的借鉴,如果我们以前的钢笔字写的不好,那么就可以很好的总结毛笔写在结构上的方法,把它移植到钢笔字的书写上。反过来,在写钢笔字时,也可以体会毛笔字的一些笔法和结构等方面的技巧,使两者融会贯通。
三是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加大练习力度。钢笔字,也是而要很好的练习才能写好的。前提是开始就要打下一个好的书写基础。先要把字写正,定了型就好办了。再就是多学习一些法帖,现在钢笔字帖也很多,找一两本名家的帖,深入研究一下,找出书写规律,用以指导钢笔书写,这样的提高是很快的,这也叫得法吧。在练习上,应在一段时间里集中写,每天写3个小时硬笔字,巩固写字的习惯,过了一年的时间就能纠正不良的书写习惯,钢笔字也就能够很成形了。我看过田英章、卢中南两位老师平时写的硬笔书信,他们都是在工作时写的,是因为需要文字交流写的,看似很随意,但写的都很规范工整,也很秀丽。看了就感到不愧是大书法家的手笔。实际上就是在于他们平时写字时严格要求自己,书写的一丝不苟,即使到了工作上要求快速书写时,也能够保持训练有素的文字队形,让人看着赏心悦目。
田英章楷书算不算古时候的馆阁体?
田英章楷书不算明清馆阁体,但他们的内在精神有一些相似。今人看馆阁体也不能一棒子打死。
一、所谓“馆阁体”,明代称“台阁体”,是指因科举制度而形成考场通用字体,早在宋代即已出现,是一种方正、光洁、乌黑而大小齐平为特点的官场用书体,以明清两代最为盛行。明朝永乐年间,翰林院学士沈度的书法秀润华美,正雅圆融,深受成祖朱棣皇帝的赏识,因而名重朝野,乃至片纸千金。于是士人争相仿效,逐渐成为标准书体。
二、二田楷书(包括田蕴章、田英章楷书),主要取法唐代欧阳询《九成宫》一类法帖,继承了欧阳询的衣钵。取法不是馆阁体,目的也不是科举考试或官场用书,从取法和应用的环境来说与馆阁体相去甚远,二者不能相提并论。
三、但二田书法和馆阁体在内在精神上有一些相似之处。如强调楷书的共性,即规范、美观、整洁、大方,并不强调如今所谓的个性(笔者曾看过田老师对取法魏碑一类的楷书阔有微词);从实用写字的角度上看都很美观、适用,比如馆阁体可以说在当时印刷不发达的情况下,取到了电脑打字的作用;但从书法的角度上来看,馆阁体不强调艺术个性,艺术的美是各种各样的,如果都是整齐划一,那也就没有艺术可言。
四、当今人们看馆阁体,似乎都有些偏见,其实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还是有很多的积极意义,当时士人,馆阁体作为安身立命的入门功夫,因此对官场和士人群体的汉字书写水平提高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仅仅从写字的角度来看的话,馆阁体与二田的毛笔字都写得非常精到,难能可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长字楷书法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长字楷书法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