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用行书字体合适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用行书字体合适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说初学行书临《圣教序》最为适宜?
所谓的初学行书临《圣教序》最适合,是指临《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因为,这个字体的行书写得很规范,他的原因,是当年唐三藏从印度取经***来,唐太宗李世民非常的高兴,就为他写了一篇序文,同时太子李治,也写了一篇序文。这几件事意义重大,当时的大臣褚遂遂良把这两个序写下下来写下来,作品刻石于西安大雁塔,叫《雁塔圣教序》。但感觉这样的纪念行动还不够郑重,而且李世民又偏好王羲之的字,觉得如果王羲之再世来写这个序文,那是多么的好啊,于是,让怀仁和尚用即集王羲之字刻石的形式,就是按照序文的内容,挑选王羲之的字,一个一个排上去。这个时候皇帝的拿出内府所存王羲之的作品1000多幅让怀仁去集字,怀仁,用了11年的时间集字,其中考虑了上下字的关系,左右行的联系,其中有一些字,如果找不到原来王羲之写的就用,王羲之的风格设计填补上去。最后还刻上了唐三奘翻译的《心经》因为是***的工作,事情做得非常的认真,王工之后,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是王羲之的粉丝,他对王羲之的字是有非常深的研究的)非常的满意。 所以说,《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里的字是得很规范,很有王羲之的字原来的味道的,很适合初学者学习临摹。
毛笔字的行书必须写繁体字吗?
谢谢你的提问。行书是楷书的流畅快速写法,一般来说,与写楷书没有太大区别。例如行书《兰亭序》的第一个字“永”,可以看作是楷书了。像“永”字,这样的楷书,在《兰亭序》里还有很多。
只是《兰亭序》是一篇文章的草稿,越写越快,所以,前面接近楷书多,后面接近楷书的字就越来越少了。
既然,行书是楷书的连续流畅写法,那么,楷书的字体怎么写,行书的字体也是怎么写的。
例如欧阳询的《由余帖》中,有两个“乱”字,一个就是繁体字,一个是简体字。
所以,我们写行书,最好按照楷书字体的习惯写就可以了。
但是,草书与楷书不太一样。因为草书是对楷书和行书的写法的概括。很多简体字,就是从草书中来的。
毛笔字的行书不严格必须写繁体字。
谈几个问题。
一、简体字的由来。简体字是从繁体字根据使用需要演变过来的。简体家和繁体字不是割裂的,简体字是依据繁体字的草法和约定俗成的写法逐渐确定下来的。
二、毛笔字的行书从本质上讲不是孤立的,是与草书、楷书是密不可分的,是游离于草书和楷书中的一种书法表现形式,行书作品中有些字需要用草法或用楷法来表现。
三、古代书法大家的行书作品中很多字用草法来表现的,草法的表现与现行的简化字是一样的,如集字王羲之的圣教序和米芾的苕溪诗帖。
简繁之争由来已久,特别是在推行简化字之后更是如此,可你有没有发现,现行简化字却不是凭空造出来的,绝大多数的简化字都能在流传下来的字帖中找到,草书中的简省笔画差不多都是简化字体,米芾字帖中简化字出现频次还特高。
有人说毛笔写繁体比写简体写起来要顺畅,而且还好看些,其实不然,只是我们平常接触的字帖中,繁体字的间架结构已经被前人写溜了,我们学习起来掌握就快一些,如果突然换成简体字,由于对字的结构不熟悉,我们得"设计"新的结构,觉得麻烦,仅此而已。
用简化字写的书法作品很多,犹其"***"期间,如郭沫若、赵朴初、沙孟海丶沈依默等等书法大家,写的毛主席诗词,用的都是简化字,大家不妨在网搜来看一看,相信对不习惯写简化字的朋友有所帮助。
李顺昌(原创)
有关行书可否用简体汉字来书写不?这个问题反复有人在不同场合提及。我想这本身不是一个大问题,分两头说吧。
一,省市及中展中看到的情况
我们都知道,凡是在正规的书法展中很少或基本上没人用简体行书来书写。这是一个传不成文的规矩。在一幅作品中有简体字,异体字,错字等字出现,会被评委们专门提出来讨论是否沿袭古法(汉字规律)。古人在行草书中也有大量的简体(是当时的简体与现在的简体,发生时间年代不同)。从以上可看出行书简体字只要不是通篇简体,在国展中也是没有问题的。此其一。
二,如果在现实生活工作中,在特定场合需要用简体字行书书写,完全是可以的。
综上,行书如写繁体字,可能更接近古人,更接近传统,更能反映出古典美。仅此而已,不必困扰。
从尊重传统,传承传统经典的角度来说,确实需要如此。字体发展至今,如果在简化下去,而不是尽可能多的保留经典的传统的文化,使得传统书法文化的圈子越来越小,这样下去就可能面临消亡的险境。从目前的情况看,现代的简化字基本上满足我们的需要,日常书写应用,大可不必使用繁体字。但书法如果提倡简化字书法,对于书法艺术或传承传统书法来说,无论从长远角度出发亦或现代都是有百害无一利的。
书法特别是作为书法艺术,使用繁体字书写是必须的,毫无异议的。繁体字中所传承的古代经典文化和传统文化更丰富。我们现代人研习书法艺术、书法历史都需要我们掌握繁体字的书写。何况这是经过五千年的沉淀留下来的文化遗产。
从审美角度来说,繁体字在创作书法艺术作品中的表现也比简化字更加出色,更能表现书法家的文化内涵。如果我们使用简化字书法,对于篆书隶书以及草书的发展也非常不利,将会使得如草书符号越来越不理解,越来越离我们遥远。未来的草书符号较之与楷书将会更加不可理解。传统也将不复存在。书法艺术的传承可能会出现脱节。草书篆书也将会使得不能识别者越来越多 。这无疑是悲催之事。
一家之言,抛砖引玉,欢迎批评教正。
练行书用硬笔临毛笔行书字帖可以吗,有哪些好的建议呢?
硬笔的出现,不过是百十来年的事,可供取法的作品并不多,故千百年来毛笔的经典法帖,也是硬笔书法学习不二的选择。
一是要明白硬笔与毛笔的不同,硬笔笔头尖锐坚硬弹性小,不能表现毛笔的粗细、浓淡、枯湿等变化,但硬笔线条匀称,遒劲挺拔,所以不要奢求去表现毛笔的效果。
二是在临习时,可将毛笔字帖缩小复印,这样临习更方便。同时在临习时不必过于强调笔法,而应将重点放在结构上。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谢邀请!练行书用硬笔临毛笔行书字帖可以吗?首先,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可以。并且,重点不在于可以不可以,而是怎样用硬笔临出毛笔字帖的形态和神韵。
书之妙道,神***为上。行书的自由洒脱,更容易体现字的神***。要用硬笔来临习行书字帖应至少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硬笔工具的选择很重要。硬笔是相对于软笔毛笔而言的,主要有钢笔,铅笔,圆珠笔,中性笔,粉笔,等等。根据个人的喜好,和书写工具的特点,选择称手的硬笔是硬笔书法的开端。据目前的硬笔书法圈来看,中性笔和钢笔占据了大半江山。笔者更偏好钢笔。
第二,选好笔后,充分熟悉所选硬笔工具的书写线条特征,是成功跨贴临习行书字帖的关键。每种书写工具都有自己的优势,各人应视情况扬长避短。钢笔在体现行书的柔媚方面,略微不及中性笔来得畅快。这里所用的中性笔,一般为0.7以上,才能更好体现线条的粗细变化。
第三,写好硬笔行书,得有一定的硬笔楷书的基础。起码的点,横,竖,撇,捺等的基本笔画形态需要正确掌握。因为一般都认为行书是楷书的速写。
第四,综合运用硬笔的书写技巧,追求毛笔行书字帖的形神兼具。这也是所有注意事项中的重难点。分三个层次,一,认真读贴,保持硬笔写出的[_a***_]的基本准确,二,充分体现笔画线条的粗细变化,三,追求和保持原贴所体现的神***。
书法不易,要想得到较好的硬笔临贴效果,还是值得每个硬笔书法爱好者去认真地花点心思的。
交流书法技艺,切磋翰墨之功!我是藏海君,谢谢你的关注支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用行书字体合适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用行书字体合适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