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月历小篆字体怎么写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月历小篆字体怎么写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历的读音?
回答:历的读音:lì
基础释义
1.经历;经过:来~。~程。~时半年。身~其境。
2.统指过去的各个或各次:~年。~代。~次。~届。
3.遍;一个一个地:~访各校。~试诸方,均无成效。
历,读音为lì,最早见于秦朝说文小篆。《说文解字》解释为:过也。从止厤声。郎击切。历的基本含义为经过,如:经历、来历;历的引申含义为经过了的,如:历程、历代。
历读音是:li
历的部首偏旁是:厂
历的笔画数是:4
历的意思
lì①<名>历书;历法。《孔雀东南飞》:“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②<动>经过;经历。《<指南录>后序》:“~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③<动>越过;度过。《游黄山记》:“石块丛起则~块。”④<动>指时间上的经历。《隆中对》:“孙权据有江东,已~三世。”⑤<副>各个;逐个。《谭嗣同》:“先遣内侍持~朝圣训授君。”⑥<副>屡次;连续。《陈情表》:“~职郎署。” 【历块】⒈跨过土地,形容急速。⒉良马,比喻良才。 【历历】形容清晰分明。 【历数】⒈推算节气之度。⒉天道;也指朝代更替的次序。
汉字是当今世界唯一存在的象形文字,那么简体字还是象形文字吗?
肯定是。
不管简体字还是繁体字,都是汉字,只要是汉字,而不是拼音文字,就是象形字。
汉字的简化从古到今,一直在进行,从未间断,你不能说简化后的汉字就不正宗了。
一、简体字并不是建国后才有的。
简体字已见于南北朝(4-6世纪)的碑刻,到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
我们今天使用的许多简化字,在这时候就已经开始出现。如“营”、“寿”、“尽”、“敌”、“继”、“烛”、“壮”、“齐”、“渊”、“娄”、“顾”、“献”、“变”、“灯”、“坟”、“驴”,等等。
宋代以后,随着印刷术的发明,简体字由碑刻和手写转到雕版印刷的书籍上,从而扩大了简体字的流行范围,数量大大增多。根据《宋元以来俗字谱》,宋元明清12种民间刻本中所用的简体字多达6240个,合为繁体字共1604个,平均每个繁体字有3.9个不同的简化字,与今天使用的简体字完全相同的有:“实”、“宝”、“听”、“万”、“礼”、“旧”、“与”、“庄”、“梦”、“虽”、“医”、“阳”、“凤”、“声”、“义”、“乱”、“台”、“党”、“归”、“办”、“辞”、“断”、“罗”、“会”、“怜”、“怀”等等共达330多个。
二、为什么要简化?理由很简单,繁体字太“繁”、太“烦”了。
举些例子:
1.干:有两个繁体字:乾、幹。“干粮”“干脆”“干燥”用“乾”;“干部”“躯干”“树干”用“幹”;但是,“干涉”“大动干戈”“天干地支”却只能用“干”。你说烦不烦?
今天世界上,221个国家和组织,使用象形文字的仅剩中国文化系的东亚,其他各国使用的全是拼音文字。
这很容易给我们造成一个重大误解,让我们以为拼音文字才是文字的发展方向。因此,上个世纪的***,一直有不少学着强调应该放弃汉字,改用拼音文字。
事实上,人类最早出现的所有文字,都是象形文字,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都是如此,拼音文字是中世纪才出现的文字。
从1899年王懿文发现甲骨文到现在,国家共发现甲骨片多达十万片,总结甲骨文字4500多字,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文字,只是其中1200多字演化而来的,所以汉字还是属于象形文字。
为什么另外另外3200甲骨文字被废除了。是因为文字和语言是两个变种。亚里士多德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符号,文字是语言的符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月历小篆字体怎么写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月历小篆字体怎么写的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