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戈字的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戈字的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羲字草书怎么写?需要注意些什么?
王羲之被称为中国的书圣,现在的帖学多取自二王笔法。学习二王建议从《圣教序》的行书开始,不建议直接进入草书。不建议直接从《兰亭序》,因为《兰亭序》是唐代的临摹本。《圣教序》的字比较多比较全,学习王羲之草书首先要想研究字的笔法每个笔画的起、行、收三项、再研究字的结构,最后就进入字的布局。《圣教序》之后可以选择《十七帖》,《丧乱帖》等等
羲字草书可以参考王羲之在《秋月帖》、《寒切帖》、《得示帖》、《初月帖》中的写法。
也可以参考孙过庭《书谱》,怀素《论书帖》草法。
怀素的狂草比张旭更恣肆、险绝,在《自叙帖》、《论书帖》中可以看出,用笔迅疾,气势恢宏。
无论学王字还是怀素,根据我自己学书的体会,学羲字草书应注意疏密,线条的流畅,转折的变化,中锋、侧锋并用,翻笔自然。
如羲之的写法,上疏中密,上面二点中锋侧锋转换,第二点下来到横画的转折、连带,中间的二撇都是调锋、顿挫的关键,尤其要注意观察体会。
学习怀素的狂草应该多注意连笔、翻笔,狂草求势,失去了势,就毫无一气呵成,力拔山河的气韵。
门外汉说外行话,见笑了。
“羲”字的本义:
“羲”字这个汉字在历史上留下来的写法还是比较多的,也是一个比较古老的汉字了,在古代中国的神话传说里面,我们人类的鼻祖伏羲的名字里面也带有这个字,同时这个字还是一个姓氏,“羲”在古代还是一种官职,掌管着天文和历法。
晋朝王羲之楷书是这样写的,如上图:
我们看着个“羲”字,它是一个会意字,由16笔组成,包括一个“羊”、一个禾苗的“禾”字、一个“丂”字和一个干戈的“戈”字。
许慎的《说文解字》里是这样写的,如下图:
它的本意是指的牲畜或者庄稼按照人的期望生长,禾苗像队伍一样排列整齐,生长茂盛,而左下角的“丂”指的是经历风雨,大概意思就是风调雨顺吧,在古代农业社会,这是一种美好的期望,换成现代的话说就是六畜兴旺、风调雨顺。
王羲之行书的“羲”是这样的,如上图;
这个字之所以留下来的写法比较多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书圣”王羲之名字里面有这个字,历史上的书法家不断的书写,出现了很多的不同的写法,包括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王羲之“羲”字草书的写法如上图,它的草书的写法和行书及楷书区别很大,需要单独的的记忆,没有太多的技巧。
“羲”字的草书有两种类型写法,一种是接近行书的写法,一种是完全草书的写法,差异比较大,很多人初看以为是两个字,其实都是“羲”字。这两种写法的来源当然都是王羲之,也是他写得最好——人家名字就是这个字!
下面就一一来看:
1、晋 · 王羲之 · 参朝帖
2、晋 · 王羲之 · 丧乱帖
每个人写得最好的字,一定是自己的名字。“羲”字写得最好的人,一定是王羲之了。
我们先来看看书圣写的“羲”字,从楷书到行书,再到草书,重点看其结构的变化。
草书的笔画看不太清楚,我们来看明代陈道复写的“羲”字,可以清楚地看到其运笔轨迹。
在汉字中,“羲”字容易与“義”字混淆,粗一看,长得差不多,但实际上写起来,除楷书有些相似外,行草书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摘掉“书圣”头衔,真实的王羲之是怎样的?
这个问题有意思,我喜欢。说说我心中的王羲之。
一,我行我素,恬淡自然。有个故事叫东床快婿,坦腹东床。人家上门选婿,都争着比美,他倒好,该干啥干啥,不当一回事。再看这形象,坦腹,这个仕族青年可真有几分竹林七贤的那种感觉。得之淡然,失之坦然,这就是王逸少。
二,鬼才。他的大脑可不一般。从他书法中推断,他的很多写法,穷我一生,我也想不到字可以这么写。手边没帖,以存的临写《圣教序》图为例,左二行,一般人谁敢把“葛”上下这样写?况且他很少写平淡无奇的字,每一个字到他手上,要变出不同花样。就好比玩杂技,每一个动作都那么精彩,惊险,但一直却能保持平衡。
喜欢就关注我吧!
王羲之永远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和文学家。
书圣的头衔,还真不是王羲之时代给他封的,而是随着中国书法历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王羲之的伟大了,所以,对他的膜拜就变成了对他封“圣”的地步。
那么王羲之被后代封为“书圣”,是不是对王羲之的过度崇拜,或者任意拔高呢?
这个问题,我们真的认真想一想的。
事实上,王羲之生活的那个年代,真不是我们想象所能解释,王羲之并不是大多数人无限崇拜的书法家,而是一个文学名仕。
王羲之真正的文化地位,其实就是一个文学品德修养极高的一位名仕,他的书法我们大家看看王羲之同时代人,刘庆义写的《世说新语》这部晋人风流韵事的笔记***里面,有没有关于王羲之书法如何了不得的记载就非常清楚了。
为什么王羲之同时代的人并没有记载王羲之书法的大量文字呢?
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王羲之的书法,在当时属于少数人对书法研究的探索者而不是成功者。
这是为什么?因为当时绝大多数人都是用传统的隶书在写字。
王羲之希望找到一种更好更快的书写方法,所以,他精心研究了汉代以来写得最好又最快的书法家。例如钟繇、张芝等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戈字的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戈字的行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