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书法字体设计手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楷书书法字体设计手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吗?这么肤浅的说法如何自圆其说?为什么书法还是用毛笔?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吗 ?
基本上可以这样说,虽然不全面,可线条的质量是书法中最重要的因素。
书法的本质就是“质”,也就是每一笔、每一划的线条的高质量。
最后形成的字的形态也大同小异。
请想一想,为什么高手看字,很容易就知道对方写字时,写到哪一个笔画时,去舔笔了?
能知道字的气脉有没有断?在什么地方断?
能知道一个字或一个笔画是一笔写成的,还是多次描画的?
毛笔自己运行的轨迹基本是固定的,这样才能做到“高线质”。
本人书法造诣肤浅,不敢妄加评论,姑且给你摘录一点大家的观点吧: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其实这句话时近几十年才有的。
那书法真的是线条的艺术吗?
说的没错,书法确实是线条的艺术。但是,有个基本的要求,就是基本功要够。只有好的基础,才能发展艺术,这是毋庸置疑的,无论古今。
古人讲书法,是从多方面论书的,说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神韵,气息等等。
古人讲书法也是有基础限制的,他们讲结字,需要建立在“正”的基础上讲,也就是说基础不好不算,这一点跟今人是一样的。
说笔法,简单到有方圆转折,有清秀雄厚,说结字,有内缩有外拓,章法有松有紧,说墨法有五色。
等等这一切,其实今人归结为“线条”。
你会发现,一根线条里,会有方圆,也能看出清秀或雄厚,内缩和外拓用笔在线条表现上就有区别,依然能通过线条表达,更别说章法和墨色变化了。
也就是说,书法理论,研究到现在,依然是古人的东西,但是说法不一样,今人用一词概括。
谢谢邀请!点画和线条,表面看是名词之争,实际是两种观念,两种思想之争。点可表示一块石,一座山,一个村,一个城市,一个地球,乃至宇宙等等。画可表示一个人,一棵树,一条河,千里沙漠,万里山川等等。点画可穷尽你的想象。筋骨,气血,皮肉,精神,气项,品格,精神的,物质的等等无所不包,内涵无比丰富。线条概念,想想看,无论是形,质,内涵,外延,能和点画比吗?所以,我认为,点画是活的,线条是死的。书法是中国汉字的特殊产物,她有独特的严密系统。我们祖先的聪明智慧令人叹为观止。点画论也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无需引用外人的线条说。
线条是西方的东西,用来概括书法确实肤浅了!点画和线条,表面看是名词之争,实际是两种观念,两种思想之争。点可表示一块石,一座山,一个村,一个城市,一个地球,乃至宇宙等等。画可表示一个人,一棵树,一条河,千里沙漠,万里山川等等。点画可穷尽你的想象。筋骨,气血,皮肉,精神,气项,品格,精神的,物质的等等无所不包,内涵无比丰富。线条概念,想想看,无论是形,质,内涵,外延,能和点画比吗?所以,我认为,点画是活的,线条是死的。书法是中国汉字的特殊产物,她有独特的严密系统。我们祖先的聪明智慧令人叹为观止。点画论也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无需引用外人的线条说。
确切说,书法不仅仅是线条艺术,线条只是构成书法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书法艺术是笔法、结构、章法等方面构成的综合体,书法艺术离不开线条,但更需要结构美,章法美,没有这些就不可能有书法完美的艺术效果。练习书法,练好线条很重要,但并不是说掌握了线条技巧就能写好书法艺术了。这一点,是自己的看法,不知是否妥当。之于书法还是用毛笔,这是因为书法分为软笔书法和硬笔书两类,软笔书法当然要使用毛笔,这个不足为怪。
千百年来,书法的字体在不断演变,那么笔法改变了吗?
笔法是个剪不断理还乱的话题,赵孟頫的名言"用笔千古不易",启功先生就不同意。笔法也不玄乎,单笔划的起、行、收,笔划与笔划的连接、呼应,是笔法的节点所在。不同的书体、同一书体的不同风格、同一书家的不同创作时期的笔法都会有明显差异,说“千古不易"大概是指同一种用笔技法产生的书写效果是相对不变的。但是书法的灵魂是"变",书法作品的鲜明个性往往也反映在用笔的变化上,藏与露、方与圆、直与曲、快与慢、粗与细、提与按、断与连、向与背,组合得宜皆风流,而笔法真正没有变化的是印刷字。
谢谢邀请。我只能根据我的理解来说说这个问题。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书法的形态是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以及大众审美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改变的。中国有意识的书法大约自秦汉开始。汉字书写的形态由质朴的篆隶逐步演变为笔法丰富的楷行草等,用笔方式也由篆书的单一笔法演变为隶书四种笔法,然后又到永字八法。这是汉字书写形态的可变性。但就书法用笔而言,它本质的东西相对稳定的。如以中锋为主,起收笔藏锋,注重线条质量等核心标准一直未曾动摇过。至于赵孟頫所说的"用笔千古不易",我觉得他说的主要是指自晋王羲之以来所确立的核心笔法和用笔肌理不宜大变,而并非是指字的面目。所以我们今天学习书法,还是应该尊重传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体现自己的审美理想;而不是以创新为名,不顾法度,肆意发挥。创新是可以的,也是必要的,但必须经过时间的检验。尤其对于书法这种很难速成的艺术来说,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是的,千百年来,书法的字体在不断演变,因为最早期的字体太复杂了,运用起来不方便,审美起来更不方便,当书法脱离实际记录意义,发展成为独立的书法艺术时,对于字体的造型就更加讲究了,让“书法如画”是每个书法大家毕生的追求,那么书法字体在演变的时候,笔法改变了吗?
可以很肯定的说千百年来,书法的笔法从未改变过,为什么说的那么绝对呢?很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了“所有的后人都在临摹学习前人的书法”要知道书法的神韵是学习不来的,这是个人的意境,也只有技巧可以学习(技巧是固定的、已成型的),技巧就是笔法,
在书法史中,当书法艺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书法理论也会随之而兴,所以也就有人研究探索书法的笔法,其目的是为了让书法艺术得到更好的发扬光大,就好比“数学公式”一样,熟悉了,便可以灵活运用了,深知笔法的“章程”,学习书法就容易多了,
然而书法理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在理论上的总结,是在实践的过程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具体而生动地记录了这个时代在书法方面的审美趣味和时代特征,同时还兼具对于当时书法实践、品评的指导功能。也就是说各种字体的笔法都有属于自身的“模型”了,前人已经“板上钉钉”了,
就比如,后人都在临摹“二王”的书法,每个时代的人都有,包括了现在,不要真以为那些书法家学习前人的书法是想吸收其书法神韵意境,那是不可能的事,他们学习的是笔法,千年之后的现在和千年之前的“笔墨纸砚”都大不相同了,谁又有能力模仿前人书法的神韵意境呢?书法的“神韵”很大程度是由书法工具的“笔墨纸砚”决定的,唯独“笔法”这模型,几千年都变不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书法字体设计手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书法字体设计手绘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