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练字练什么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书练字练什么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30了,因为字不好看想练字,是练楷书合适还是练行书合适?
我看到很多老师已经从毛笔字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那么我从硬笔字来说说这个问题。题主的问题是想练字,因此我猜想应该是想练习硬笔的日常书写,如果是这样的话,不妨先从行书学起。
练字未必一定要先从楷书练起
成年人练字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以实际应用为前提,主要能够满足日常书写,写得工整、大方符合规范就好;还有一个是向着硬笔书法方向发展,这个方向的话要求就高一些。
如果是以后想好好练硬笔书法的话,还是需要先练楷书比较好,而且选帖的话以毛笔小楷或者毛笔字帖为范本比较好。
如果只是从实际使用考虑的话,从行书练起实用性比较高。练习的话可以以当代硬笔书法名家的一些行书字帖为主。
怎样练好硬笔行书呢?
不管练习哪种书体,临摹是必须的,临摹之前先要选帖。练习实用性硬笔行书,以当代硬笔书法名家字帖为主,这里推荐三位市面常见的老师,吴玉生、田英章、荆霄鹏三位老师。
为何选这三位呢?因为他们都有着比较深厚的传统书法的根基,他们的硬笔书法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属于雅俗共赏的那种。而且教学经验比较丰富,市面上各种字帖版本较多,能够满足大多数硬笔书法爱好者的需求。
临帖的时候,按照字帖上面的编排来练。练的时候最好是先摹写,也就是拿张纸覆盖在上面描着写,写几遍熟悉行笔后再临写,就是把字帖放在一边对着写。
练字不能只是苦练,还要学会巧练,什么是巧练呢?就是学会总结,举一反三。学习硬笔行书,可以先把主要的偏旁部首学会,打个比方学会“木”字旁,所有“木”字旁的字:林、柯、棵、栋等等,这些字的偏旁就都会写了;再例如学会写“青”字,那么你就顺便把下面这些字学会了:清、请、情、晴、倩、精、靖等等。
另外在练习的时候,边练习还可以边创作,例如可以抄写古诗,提前找出每个字的行书写法,然后自己按照正确的写法,写在一起,也就是古代的集字方法。
其实练字这个事情,就是一种长期坚持,打消速成的想法,按照正确的方法持之以恒,相信很快就能练出一笔漂亮的实用手写体了。
练行书,建议从《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入手。《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绝大多数都是王羲之的行书真迹,而《兰亭序集》则不是王羲之的行书真迹,流传下来的都是摹本,要学,就学王羲之行书真迹,摹本是变了“味”的,已不是王羲之原汁原味的行书作品。临摹《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要“透过刀锋看笔锋”,因为《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是碑刻作品。
另外,清代的的一位书法家说过,临帖,应以碑为上,帖则次之。
上图为《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局部。
如果题主认为行书入门较难的话,可先临摹一段时间汉隶或唐楷,之后再转入行书学习。
练行书,应专工一个碑帖。如果题主有兴趣的话,不妨临摹一下颜真卿的行书《祭侄文稿》和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这两个行书字帖都是行书中的上品。
练行书,先临出形似,再向神***方面努力。重点要掌握好行书的用笔和结字规律。我认为,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可学之,因为王羲之的行书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先练正楷比较稳妥,这个年龄已经有了一些楷书基础,练起来更上手快一点。然后再练行书会避免一些毛病和弯路。那些让你直接练行书的人,估计楷书一塌糊涂,正所谓以其浑浑使人昭昭。
楷书、赵体和行书,最好练的是什么字体?
赵楷大致有两种面貌,一种带有“魏碑”风格的,如《三门记》;一种带强烈行书意味的,如《胆巴碑》。
《三门记》这种风格比较接近唐楷,渗有李邕风格;《胆巴》则个人面目突出,形成世人称道的“赵楷”印象。
赵孟頫行书也分别有三种风貌,三十岁以前,骨秾肉丰,唐、五代风韵较浓;中年渐入晋法,浓纤飘逸;晚岁融晋唐法为一炉,瘦硬恣肆,达到人书俱老境界。
赵孟頫一生留下了大量的墨迹,且成体系,贯穿了一条完整的书法学习轨迹。因此后来者通过学习赵书,循序进入晋法堂室,是一条捷径。
打好了赵楷的基础,稍加放纵,便能无碍地入行书法,稍后参与大王《圣教》、《兰亭》及各尺牍,则更能体会行书意趣。
赵孟頫行书是他的主要成就,其变化多端,风格各异是别的书家无法比拟的,历代学赵书者,不论学其惟妙惟肖,还是通其笔法变化者,皆有不少名世者。所以学习行书,先以赵体入手是光明正途。
[临池管窥]谢谢阅览!
楷书学赵体,很好的,赵体楷书在结体上比较平正,笔法上有所取舍,赵楷不像唐楷的规矩森严,也不像晋楷的精致,但总体上是继承晋人笔法,有点楷行合一的意思,属于晋楷的简化版,学赵楷要注意不要把用笔简单化,程式化,软化,否则就变成了馆阁体。
赵楷是带有一些行书笔意的,对于学习行书是有一定帮助的,学习行书愚认为不宜直接学赵孟頫的行书,应该直追晋代,从二王入手,赵孟頫就是二王一路下来的,学二王就从《怀仁集王字圣教序》入手,这基本是定论,学好圣教序,打好行书基础,建立行书思维,行书与楷书在结构和用笔上有很大不同,学行书要抛弃楷书思维的,具体的学习方法不再赘述,我前面的回答已经写的很清楚了。头条里黄惇先生、孙晓云先生、***康先生几位的文章很有价值,可以仔细看看。
学行书二王是基础,但不是全部,学行书除了二王,苏、黄、米、蔡宋四家外加赵孟頫都是绕不过去的大家,可以选择学习,赵孟頫注意一下,最好是学他的尺牍信札,那个真是精彩。
作为书法爱好者,书法是怡情养性,自我修养的好爱好。但是学个东西就要有个态度,就要有点精神,不能定位太低,必须取法乎上,才能得其中。而且你越研究越有兴趣,最起码一是能看懂书法的好坏,二是不要练成了江湖体。最后,祝各位朋友写字愉快。
学了赵孟頫楷书,行书也宜学老赵,这样有承接性,更加系统。
赵孟頫,是个矛盾体。
关于其人,大多数人认为他没有骨气,作为宋朝皇室后代,却作了元朝***,当了贰臣。但也有人认为,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这岂是一个人所能阻挡的?更何况,赵氏书法笼罩整个元代,不是表明,元人的铁蹄虽征服了中原,但赵孟頫却以中华文化征服了元人。
关于其书,有人认为他是“书法史上最接近王羲之的书法家”,但也有人认为他的字过于“甜熟”,一个字:俗。明证便是,清代的康熙与乾隆,一个喜欢董其昌,一个喜欢赵孟頫,写来写去,直接导致了馆阁体的产生。
可是,馆阁体确实与董、赵无关,写得俗、写得甜,不是老赵的错,是学的人走错了路。
但这也引出一个问题,即学赵孟頫不宜太久,由他入门行书后,应该很快向他所取法的对象王羲之学习,否则会有甜俗的可能。
回到题目,你现在已有赵体楷书基础,学习行书的正确“路线图”是,由赵孟頫行书入手,掌握基本特点后,应立即转向怀仁集《圣教序》,而后再学习王羲之尺牍和手札。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赵孟頫的书法,是一个较为丰富多彩的书法系统。以中小楷居多,尤其是楷书、行书独具特色,并且风格迥异。
赵孟頫的行书帖很多,如《长春道院记》、《崇福寺》等,都非常好。如图:
楷书学习赵体是可以的,赵体指的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的楷书,赵孟頫本身就是楷书四大家之一,和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齐名。
赵孟頫的楷书非常出众,他的大楷学习钟繇和[_a***_]的楷书,同时加入魏晋行书的笔法,去掉了欧体、颜体和柳体等唐代楷书顿挫用笔,书写非常流畅,和唐代的楷书有很大的不同,赵孟頫中年以后,又在他的楷书里加入了李北海的笔法,使他的笔力更加雄健,风格更是卓然超群,自成一家。
赵孟頫楷书
其大楷的代表作品有:《胆巴碑》、《湖州妙严寺记》、《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等等。
在书法的创作上,赵孟頫是一个五体兼擅的大家,虽然他的楷书卓然出众,但是最能体现他的书法成就的还是他的行草书。
他的行草书初学高宗、释智永,后来又学习晋唐书法大家,对于王羲之和王献之的学习可以说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宋濂说他学习书法非常用功,把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临摹了好几百遍,其书法在当时就已经“盛名充塞海内”。
赵孟頫行书《兰亭十三跋》局部
赵孟頫的在学习古人的行书基础上,也有自己对于行书的理解,他的行书可以说以“中和”二字贯穿始终,无论他学习谁的书法,到了他的笔下总能变的温润秀雅,把牙和俗的度掌握的恰到好处,文质彬彬,不激不励,温婉而平和。很多人不建议学习赵孟頫,说容易写俗,其实就是没有掌握好这个度。
赵孟頫的行书代表作品有:《兰亭十三跋》、《归去来兮辞》、《前后赤壁赋》等等。
赵孟頫行书《赤壁赋》
综上所述,根据题主的情况,题主楷书学习的赵体,建议行书还继续学习赵孟頫的行书,这是最好的选择,等行书入门以后,可再去学习王羲之、王献之书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练字练什么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练字练什么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