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赤壁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赤壁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书开始的时候临摹《前后赤壁赋》好不好?为什么?
刚开始学习行书是可以临摹赵孟頫的《赤壁赋》,赵孟頫书法雅俗共赏,行书外柔内刚,笔法和王羲之相比相对比较简单易学,字体也比较中正平稳,适合从楷书过度到行书的学习顺序。
学习行书和学习楷书大有不同,从笔法、结构、章法来讲就相距甚远,行书的变化较大,富有艺术性,初学行书从《赤壁赋》开始是很合适的。
行书中存在笔画相互牵连以达到一定的速度,初学时应该注意各个笔画之间的联系,在保证笔画衔接的过程中富有变化。这是还需注重行书的结构,大致来讲就是要保持字形的平衡,初学行书最难把握的应该就是行书的结构,这是可以选择带有米字格的单字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注意参照米字格的***线位置,一定要先观察清楚再下笔,一个字多练几遍,不要灰心,祝你进步。
当然可以,很多书法爱好者行书是从赵孟頫开始的,学习赵体行书必须了解他的书法特点。
概括地说,赵孟頫行书取法二王,整体风格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字体偏于楷书,结体端正稳健,用笔清晰干净。第二,在严谨端稳中见灵动,突显了赵孟頫书法楷中带行、行中有楷的特点,偶然在作品中出现几个连带,不是经常用。楷、行、草穿插映衬,非常生动。第三,外观圆润,筋骨内涵,点画通姿秀美,结构上竖画多取相向之势,结体宽绰,点画之间呼应紧密。第四,整体一气呵成,书风清秀圆润流畅,在统一中见变化。
赵孟頫《赤壁赋》可窥其盛年书法之严谨,为行书之最佳范本之一。这个书帖具有四个显著特点,临习时要重点把握。
一是起笔以一拓直下为主,收笔意到即止。几乎所有的笔画都是承接上笔的一拓直下或者露锋入纸,很少藏锋,而收笔处则意到即止,常用回锋或短小的出锋。
二是提按丰富,运笔变化明显。在笔锋运用上很有特点,有的笔画轻处如游丝,有的笔画则比较重,提按对比明显。而在行笔速度与节奏的变化上又不是十分突出,往往前三个字行笔速度慢,后两三个字行笔速度加快。
三是重心下压,字型较短。字的中心大都集中在下半部,竖向笔画较短,结体扁平,字体取横势,为扁方形。
四是中宫紧缩,疏密对比鲜明。点画聚散关系处理灵活,或集中在左部,或集中在右部。
了解掌握赵孟頫行书的这些特点对于学习赵体用笔技巧有很大帮助。
可以啊,只有喜欢,任何古人的字帖都可以练,建议你学习赵孟頫行书,如《赵孟頫书洛神赋》,赵孟頫的《妙严寺记》。原因有三:
1.这两本贴都是赵孟頫行楷书代表作,亦楷亦行,由楷入行容易上手,深入学习也不会“跑偏”。
2 .赵孟頫的行书雅俗共赏,能为大多数人接受。
3. 赵氏行书源自于二王行书,尤其是王羲之行书,等你有一定书法水平再学习二王行书或者源于二王的其它行书(如宋四家行书),也较容易上手。
另外如果你以前学习楷书是颜真卿的,建议你继续学习颜真卿的行书,无需学习赵孟頫或二王行书。因为颜氏行书用笔、结字、章法和二王一系的行书有不同之处。
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最近也在写赵孟頫的和文征明的
赵孟頫的行书偏楷书,楷书偏行书,是最正宗的行楷书,一般练习毛笔字都是从楷书入手。宋代蔡襄《论书》曰: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而至于行。说明了楷书的重要性,而行楷可以作为从楷到行书练习的一个过渡书体。
赵孟頫的《前后赤壁赋》就是行楷的代表作,而且里面字数较多,是很清晰的墨迹版本,非常适合行书初期的练习。
下面是我一个11岁学生对赵体行楷的临习,正巧在手机里
根据赵孟頫《前后赤壁赋》书法风格创作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前后赤壁赋》作为赵孟頫中年时期“二王”一脉书风的代表作,展露出书家对“二王”技法的娴熟驾驭。我们在创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内容选择
作为“婉约派”书风的代表,赵书中一线贯穿的是那份轻松、幽婉与不激不厉。毋庸置疑,这样的笔调不适宜表现雄壮浑厚一类的题材,而是契合于凄美、感伤,或者清新的诗词歌赋。例如,陶渊明、柳永、秦观、李清照等人的作品。
(2)行笔速度
我们可能听过赵孟頫“日书万字”的故事,但那是建立在技法精熟层面上的。而对于初学者来说,针对其书风特点,还是应以闲适的心境,“字正腔圆”地进行创作,切不可任笔涂抹,否则其点画起、行、收的动作便难以表现,从而丧失线条的凝练遒劲之气。
(3)笔法运用
赵字在行笔上最易失之油滑、单调。要克服这一弊病,一是要强化腕指翻转动作及其准确性;二要注意行笔力度的协调变化,以笔的提按来完成线的律动。
(4)字势把握
着眼于章法,赵字在舒缓、宁静的节奏中并不乏激越的敲打。或纵横变幻,或大小穿插,或行草夹杂,或欹正相生,或轻重相携,字势丰富多变。因此在创作中要注意字的形状、大小、轻重的变化,并间或使用草书。
(5)计白当黑
知的行书咋写?
知,会意字。小篆字形,一边为口,一边为矢。”矢“为箭,表示可以传递得很快、可以传递到很远 。意思是:用口相传的认识。本义:通过语言所获得的认识。《玉篇》:知,识也。
”知“字行书怎么写呢?左右结构,需要在布势上形成一种美感。行书基本上可以看出字形,草书就变化比较大。一起来领略行草书“知”字风***吧——
汉 · 钟繇 · 贺捷表:这个还保留了汉隶味道,高古!
晋 · 王羲之 · 兰亭序:来自天下第一行书;
知道的知字,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他看似简单,其实写的好看很难,它简单的结构里包含了很多书法的结构规律。
1、让就原理
“知”左右两部分互相相让,左边长横和撇向左伸展,右边则比较收敛,为了给“口”部留出足够的空间。这个原理在左右结构的字里面非常的常见。
2、镶嵌原理
“矢”部的处理上窄下宽,而右边的“口”部则上宽下窄,二者正好镶嵌在一起。使二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很多小学生把这一个字写成了两个字,就是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3、错位原理
左右两个部分写齐了是不好看的,汉字一般会做出一点高低的错落来,在知字里面,就体现了这个原理,口部稍微下落,在整个字的中上部,因为口部笔画少,这样处理使整个字保持了平衡。
4、主笔突出原理
这个很简单,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知字的第二个长横是主笔,这个笔画突出整个字才有精神。
看似一个简单的字,却包含了很多的书法原理,而汉字正是通过这些原理制造平衡、矛盾、落差和变化,通过这些变化形成丰富的汉字结构。
这些变化还包含着中国的哲学理论,看似平淡无奇的字里却充满了各种矛盾和变化,怪不得以汉字为载体的书***成为艺术呢。
你觉得呢?
码字辛苦,
同意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啦。
文徵明的楷书成就高还是行书成就高?举例说明?
文征明是明代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吳中四才子”。
文征明的书法楷、行、草、隶、篆各体皆能,他的楷书艺术成就最高,尤其是小楷,当时人们赞誉“小楷名动海内外”,可见其评价之高。
文征明一生,把楷书作为绘画,书法的基本功来训练,他写楷书,坚持了几十年,从十来岁读书习字开始,直到八十八岁依然坚持写楷书,书史罕见,可见功力之深。他的楷书清劲秀雅,“深得智永笔法”。
他的早期小楷有赵子昂的笔意,起笔较细,体态略扁,如《高士传》,《题赵魏公二帖》。中楷有欧阳询的影子,笔力劲健而结体严谨,如《右参政吴公墓志铭》。晚期小楷取法羲之成份较多,并综合了各家字体,形成了自已的风格和面貌,其小楷舒展自如,挺劲遒逸,端庄方整,秀劲典雅,如《[_a***_]来辞》,《离骚经》,《小楷真赏斋铭并序》,文征明老年小楷依旧骨力健劲,毫无懈怠之笔,达到人书俱老,至臻完美,表现出了高超的小楷书法艺术境界。
文征明的行书主要学习王羲之和黄庭坚,参以颜真卿和苏东坡的笔意,博釆众长,形成了自已的行书风格,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综合文征明的书法艺术的流传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力,他的楷书成就最高。
文征明楷书
文征明楷书
文征明楷书
文征明楷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赤壁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赤壁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