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田字格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楷书田字格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米字格怎么跟文字组合?
米字格是用来练习汉字的间架结构的。汉字按结构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独体字,如天、也、午等等;另一类是合体字,这类字如果也按结构去划分,有上下结构,如尖、昌;左右结构,如:和、球;上中下结构,如:葱;左中右结构,如:辨;半包围结构,如:这;全包围结构,如:国。练习楷书的时候,就是强调每个笔画在米字格内的精准位置,从而使每个字由最初的“形似”达到最后的“神似”。
如何练到脱离田字格米字格还能把硬笔书法练好?
中国书法向来博大精深,想要学习到其中的精髓是需要背后付出巨大的努力。
然而,这过程却有一些途径可以走,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所以,利用米字格或田字格的***来帮助更快的提升练习水平就是其中一条捷径,这起先并不是什么坏事。
不少人会出现的问题就是,在临习完有田字格和米字格的***后,无法摆脱对线条定位的依赖,并且没有信心在空白格子里写好。针对此类问题,我给出两个意见:
1、掌握基本规律
在练字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练习的经验或者老师教授的知识,掌握好一些结字规律,或是位置规律。例如:左右结构的字一般是左高右低,偏旁稍小些,突出主体。有多个横画或者竖画之间一般是等距且平行。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你要发现这些规律,并将其转化为自己东西。
2、大量的练习
虽然有田字格和米字格的***,但是依旧离不开自身大量的练习。关于勤奋的话我就不多说了,要想摆脱对线条的依赖,唯有不断反复的写,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五遍,直至你能巩固到下笔如有神。把这种对字的印象练习到最终变成潜意识里的东西,你就能成功了。
希望我的意见能对各位书友有所帮助,并附上我自己练习的字帖。
#笔墨千秋# #硬笔# #硬笔书法#
感谢邀请!
我们用米字格练字是为了给笔画找一个参照物。比如这一横的起笔点在横中线的左1/2点,那一竖末端在竖中线上……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定位。
但是当没有米字格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写字了吗?
最近二刷《银河补习班》,其中有这么一句话“儿子加油!相信你行的,看看你身边有什么东西能用得上……”
由此我想到我们写字也是一样:没有参照物的时候,我们要把旁边能看到的字作为参照物,不也就是看看旁边有什么能用得上的吗?
比如:这一横在左边字的第二横的上方还是下方?这一撇的起笔比左边这个字撇的起笔高还是低?……
经过长期练习你就知道了:原来三点水的两个点一个提,和左边的“三”分别在同一高度啊!等等,等等。
另外,还有一些基本规则需要我们掌握,比如:横画一般都是左低右高;多个横画之间的关系是平行且等距;人字头撇和捺的最低点要左低右高……
这些都掌握了,脱格书写就不再是难事啦!@药师小平 @艾达在德国 @燕妮在职场 @安妮职场说
我国的汉字书写,早在殷商时代就有了甲骨文那样的"硬笔书法"了。汉字字体历经篆、隶、草、行、楷诸体演变,魏晋以后,社会通行的实用字体就是行书和楷书了。古人书写,悉用毛笔,"唯笔软则奇怪生焉",毛笔书写是中国书法艺术形成、发展乃至成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近现代以来,钢笔、圆珠笔等书写工具取代毛笔,当代科技进步,用指或硬笔在电脑、手机的屏幕上书写,大有取代钢笔或圆珠笔、等硬笔在纸质媒介上书写的趋势。因此,练习汉字书写,方法亦应适应硬笔书写的特点,而不可全盘套用毛笔书法的练习方法。
田字格、米字格还有九宫格,是毛笔书法练习大字结字时所常用的***方法,练习小字时一般不用这些。古人习字,先大后小。大字写好了,小字一般不会差。而小字的结构把握比写大字容易多了,只要把写大字的一般结构方法移用于小字书写就可以了。
硬笔书法练习,用笔十分简单,结字是重点也是难点。硬笔方法,字体小,在空白方格内练习即可,使用田字格、米字格反而有点繁琐,大多数习硬笔者实际上是不大关注这种格子的。而习书者所使用的硬笔书法字帖,加上这种格子,则有助于习书者读帖时分析和把握每个汉字的结构特点,对临习是很有帮助的。
从理论上掌握各种汉字类型的一般结字原则,如天覆、地载、左低右高、左收右放、左缩右伸、撇短捺长、三横参差、突出主笔等等,再认真读帖,加深理解,运用于单字的临写,每个单字结体写准确了,字形就好看了。
硬笔书法笔画均匀,线条明快,不受书写条件的限制,易于结构的研习,它与毛笔书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毛笔书法临习的一般方法亦可运用于硬笔书法的练习。同时,硬笔书法的练习亦有助于毛笔书法的临习,尤其是在对每个单字的结构把握上,是十分有利的。
另外,先楷后行,选好字帖,认真读帖,心摹手追,由易到难,各个击破,学以致用,持之以恒等等,都是硬笔书法练习时所要重视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田字格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田字格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