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体大小怎么设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草书字体大小怎么设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草书中,怎样才能处理好字的大小?
行草书中,要想处理好字的大小,先要做到心中有数!每个字笔画的多少,什么结构的字平时一定要勤加练习。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今天我也总结了一句话:写字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新人写行草书,首先要从基本功入手,三个结合:临帖与创作结合,大字与小字结合,楷书与行书结合。其次要多看:看名帖,看书法展,看名家挥豪。从中汲取更多的书法养分!
书写关键词:
1,四面出锋,借助四面出锋,自然显现出浓墨色彩,浓中有淡,谈中有浓,千变万化,使作品更富有节奏感!
2,刚柔并济,该重的地方重,该轻的地方轻,做到行云流水。
3,一气呵成,写书法是感情的流露,不是技巧的表现。要在身体和心情都好的情况下书写,随意挥洒,一气呵成!
……
总之,在行草书中,要想处理好字的大小,写出来的字让人看着舒服。除了平时自己多看多练,做到下笔前心中有数,更重要的是要保持身心愉悦,状态良好的情况下才能写出非凡的字画!
这个问题属于创作范畴。字体大小错落有致,系章法技术处理要素之一。在书法艺术层面,将其定义为节奏感、韵律感。
想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办法很简单,我先举个例子,把一篇行草作品当成是一首曲目,试想,乐曲在演绎过程中,必须要有高低音、长短拍,甚至有装饰音。同理,写书法也是这样,比如,粗笔画相当于重低音,细笔画就好比轻高声,大字为低声、重音,小字为高音、轻声,长画为拖音长拍,短画为短拍……
这种感觉印象,可以通过听音乐,看打击乐表演等方式去悟。当然,这只是一种概念性的感应训练方法,多少能有点心理作用,也是必要的。真正想亲身体验到这一点,还需在笔尖上去多实践,比如,多读帖。不妨看看宋高宗《千字文》,文征明《朱懋功五十寿》这类。
一点点建议,仅供参考。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互动交流。谢谢!
行草书的书写,字的大小,轻重,应顺其自然。
字本身有大有小。大字宜密,小字宜疏。大小轻重,不要人为的去安排做作。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行草书书法作品,一个重,或是两个重,接下来写一个轻……在另外一行,旁边的是重,就在旁边写轻……如此对应,美其名曰“错落有致”。其实这就是典型的做作安排。
字的轻重大小,首先看字的本身,字本身大,就写大,小就写小。再有看笔的含墨量。初蘸的墨,自然就会重,写过几个字后,笔中的含墨量少,自然就会写的轻。再看纸的尺寸。纸的情况发生在一行的末尾,字势未尽而空间不足,只有把字写小。
总的来说,不要刻意去写。顺其自然就可以。
谢邀!我也是一名书法爱好者,对于你所提出的问题在书法中称作‘章法’。章法,顾名思义就是整个书写版面的法则。
做个比如:基础笔画可以叫作每块砖;每个字的结构叫作一面墙;而章法就是整个房子的布局。要像房子好看肯定布局上有条有理、收放得体。我总结了关于怎样注意章法的3点意见:
一、找到行字的中心点,这是写好整篇字最重要的部分。在写每一个字的时候自己心里要对这个字的中心点有明确了掌握,然后再进行书写;
二、中心点掌握好后就是多字组合的过程,有这样一个规律笔画少的形体写小笔画写粗、笔画多的形体写大笔画写小,最后一笔为竖的放开写,总体来说写得合适的字较多,写小的字较少。
关于章法的问题我也发布了教学***,大家关注我,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在书法的道路上我们结伴同行。
细品王铎行草,总是蘸墨后由浓墨直写到墨枯。一行写下来,尽合浓淡枯润、大小错落、粗细匀合、韵势贯通……!
时听到一些朋友在评论或书写时,总强调一些如:字眼、字魄等高深“要诀”。殊不知这样刻意写的字,初观善可,细品则生厌。
总的说,笔画多的字,写得稍轻、笔画少的,写得略重;墨饱时写得收、墨竭后写得放。一切顺应字形的变化而变化。不要刻意造“矛盾”!
[临池管窥]欢迎关注!
书法里的草书和狂草,该怎么理解?
从书法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看,与草相关者,有"章草″丶"今草″丶"小草″丶"大草″,等分类。大草也有叫"狂草"的,如张旭的《古诗四帖》丶怀素的《自叙帖》等作品。
怀素在《自叙帖》中说到,"草槀之作,起于汉代。杜度丶崔瑗,始以妙闻。迨乎伯英,尤擅其美″。最初"章草″是由隶变而来,也可以讲是正写隶书之外的方便之体。今楷丶今草都是隶变结束之后的产物。有人误解"楷书″后于"草书",完全是一种文字名词引起的误会。篆丶隶丶楷丶行丶草的先后顺序是符合历史发展实际规律的。今楷丶"楷书″之名称固定,肯定是很晚的。"真书"丶"正书″皆同"楷″之义。篆丶隶丶魏碑楷丶唐楷(今楷),皆为特定历史阶段中的真书,或说正书。"楷″本一种树木,转用在书体定义上,为法则丶规范。
行书丶草书,都是正丶真丶楷法之外的方便书写法。行书除书写技巧的流便,在字体结构的使转变化丶点画的省简方面,都不如草书的幅度大。所以不单独对草书字体进行识别丶书写训练,辨识欣赏草书作品就有难度。
草书的原始期,也称"稁书"。如怀素所说"草槀之作″。很简单的原理,庙堂公文的撰写不能没有起草打稿的前序,久而久之,在正写之外再形成一套写法简便的字体,是顺理成章的事。
魏晋以降,草书受宠,完全是它的流便书写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和抒情性,正适应着当时的社会上层官僚士族群体的格调情趣。二王书风的形成正在于此。当时這群人的时尚,便帖信简互送赠答,以草书为尊,不能不说有闲情逸致的释放和书写技能的炫耀。"匆匆不暇作草"是当时向对方致歉的措辞。
到唐代张旭丶怀素的狂写大草,完全独立到纯欣赏的功能上去了。
谢邀。章草是草书的一种。汉代以隶书代小篆,但书写仍不便利,于是就出现一种“解散隶体,简略书之”的新书体――章草。章草与今草的最大区别有两点:一是,使用隶书的波、磔笔法。二是,字与字不接连。代表人物三国时东吴皇象、晋代索靖,代表作索靖《七月帖》。
狂草最为狂放恣肆的草书。又称“大草”。这种草书一笔数字,大开大阖,大小错落,纵横腾挪,有如飞瀑长河,一泻千里之势。代表人物唐怀素,张旭宋黄庭坚,明徐渭等。代表作怀素《自叙帖》。
由泰汉形成快写隶书的一种独特体系,今草的一前身,叫章草。狂草从东晋形成以放纵多变连绵起伏,点画十分简练的规范体系,以章草基强进化而来,装饰性极强难度极大书写个性化为狂草吧。
草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草书,是指一切写得不规整、潦草的字体,从这个意义上说,篆隶楷都有草书体,前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就自称其隶书为“草隶”。
狭义的草书,是指篆书隶化后产生的章草及演化出的今草、狂草。这种书体已将前“潦草”之书规整化、格式化。
平常我们所说的草书,主要指后一种,它既要遵循一定的书写规则,又将自己性情等个性特征融入作品中。
从东汉开始流行的章草,在魏晋时逐渐向以二王为代表的今草演化,而后出现更加大气磅礴、一泻千里、情感更加丰富的狂草。
草书,尤其是狂草,已脱离其实用性,成为艺术性最高、情感最丰富、创作最难也最难于识读的书体。
但千百年来,草书尤其是狂草并没有消失,反而更受大众喜爱,这正表明草书更能表达个人的喜怒哀乐。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草书是统称,涵盖章草、今草和狂草。狂草是草书中最放纵,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一种书体,历史上的大家如张芝,张旭,怀素,黄庭坚,祝枝山,王铎、傅山等,张旭、怀素被尊为草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体大小怎么设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体大小怎么设置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