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王羲之的行书字体评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王羲之的行书字体评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说王羲之的行书被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
中国有句话叫"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王羲之的书法是没有什么可以质疑的,能被后世那么多书法家的青睐和学习足以见其实力,书圣的称号也绝对是实至名归。但是,如果你因此就得出王羲之的书法天下第一的结论那就是不正确的了。
首先,这个书法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写字,它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在这个大家族里有篆隶楷行草等很多个成员。大多数书法家通常都能做到写好其中的一种书体,像王羲之、颜真卿这种级别的大书法家则能做到同时擅长两三种。但是,真的几乎没有一位书法家可以做到在每个书体上都拿到第一。
况且这个第一不第一实在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为审美这种东西是比较主观的。我们就拿公认的王羲之最擅长的行书来说,虽然《兰亭序》被很多人认为是天下第一行书,但是肯定有朋友心目中的"天下第一行书"是其他的作品。由此可见,如果我们比较的是其他书体,王羲之恐怕还可能拿不了第一。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既然王羲之样样都拿不了第一又凭什么给他"书圣"的名号呢?的确王羲之的书法不能称为天下第一,但是同理其他书法家也不可以,艺术创作不是考试它没有所谓标准答案,书法是不可能像给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那样选出第一第二的。
王羲之是书圣与他的书法是不是第一没有什么关系,而是因为王羲之在书法史上几乎无人能比的影响力,在他之后的几乎所有著名书法家都学习过他。这一点无论是他前面还是后面的书法家都没有做到。
王羲之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他的书法笔势委宛含蓄,在用笔上自然流畅,有些横画一波三折,有着明显的顿挫感。但是有的横画一笔带过。在撇捺的书写上,有的却舒展自如,根据字的走势来布局笔画,让书法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王羲之每个字的墨迹对此明显,粗细不一,有很强的节奏感。基于以上原因,让王羲之的行书成为天下第一。
王羲之生于303年,卒于361年,东晋琅琊(今山东临沂)人。他出身贵族,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王羲之自幼爱好书法,苦心研练,博***汉魏诸家之精华,集其大成,超脱魏国书法家钟繇真书的境界,另辟蹊径,使真书完全摆脱隶书遗迹,成为独立的新体。他兼善隶、草、真、行,后人在研究其书法艺术时赞誉颇多:“点画秀美,行气流畅”,“清风出袖,明月入怀”,“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贵越群品,古今莫二”,有“右军书在而魏晋之风尽”的美誉,被尊为“书圣”。 《兰亭集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有如神助。如其中的20个“之”字,竟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绝。以后他多次重写,皆不如此次酒酣之作,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
第一行书背后的故事
——古代名流的一场诗意狂欢
永和九年, 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 组织了一场风雅集会。 清幽的山水、秀丽的风景 吸引了司徒谢安、 辞赋家孙绰、矜豪傲物的谢万、 高僧支道林等社会名流的捧场, 当然,羲之家的几个孩子 献之、凝之、涣之、玄之 也跟随父亲出来了。 江南三月, 通常是细雨绵绵的雨季, 而这天天气格外晴朗,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惠风和畅, 溪中清流激湍, 潺潺流水声听得人神清气爽, 山间的景色更是恬静宜人! 为应上巳日的习俗 大家用香薰草蘸水洒身上, 或沐浴洗涤污垢, 在春意绵绵的大好时节里, 祈求着消除病灾与不祥。 为了活跃气氛 有人想出了流觞曲水的玩法儿。 大家散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两旁, 然后由书僮将斟酒的羽觞 放入澄澈的溪中,让其顺流而下, 若觞在谁的面前停滞了, 谁得赋诗,若吟不出诗, 则要罚酒三杯。 这次兰亭雅集, 有十一人各成诗两首, 十五人成诗各一首, 十六人做不出诗各罚酒三杯。 四十二人的风流***与美好时光, 不知不觉地就在曲水流觞和 饮酒作诗中悄然流逝。 为了把这些酒后佳作 保存下来, 大家打算把诗汇总, 编撰成集,以此纪念此次盛事, 也给后人留个念想。 可光有诗,谁来做序呢? 于是有人起哄推举聚会召集人、 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 记录这次的雅集。 半醉半醒的王羲之 也不推脱,乘着酒兴, 用鼠须笔在蚕纸上, 即席挥洒,心手双畅, 写下了二十八行, 字字遒媚劲健、有如神助的 三百二十四字。 这就是被后人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王羲之的行书字体评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王羲之的行书字体评价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