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毛笔字体行书入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毛笔字体行书入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毛笔行书初学什么字帖?
无论什么字体的书法,初学时都应该从楷书开始学习,这是最基础的,因为楷书可以锻炼各种笔法,是整个书法的基础,当然,楷体有不同的大家风格,根据自己的喜好,可以选择不同的书法家字体进行临摹。
最适合行书入门的帖:
1、赵孟頫行书
赵孟頫的流传下来的行书作品非常多,适合初学的帖有:《归去来辞》、《闲居赋》、《吴兴赋》、《陋室铭》、《玄妙观重修三门记》、《洛神赋》等等,这些对我们来说可谓是宝贵的学习资料。若说行书首选入门帖,这恐怕非赵孟頫莫属了!赵孟頫的行书,继承王羲之之气韵,圆转流丽、雅致平和,最易上手。
2、王羲之《圣教序》
圣教序,全称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是唐朝的和尚怀仁用了20多年的时间来寻找王羲之的字,不够的字进行笔画拼凑,最后集成的一部名帖。圣教序的字数较多,结字变化丰富,是学习王羲之很好的范本。我记得上初中时,初一初二的写字书上正是用了圣教序当教材。不过,因为圣教序是刻在石碑上的字,刻凿的痕迹较重,学习需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有人说,为什么不能学兰亭序呢?兰亭序的技法丰富,要求较高,初学者容易不得要领。
大字阴符经实际上属于楷书,但是完全是用行书的笔意在写,动静结合于一身,学习了它,对写行书的过渡非常有帮助。
苏轼的这部帖,初看上去不太显眼,却能为很多的人字治病,消除软弱浮滑。苏轼的手上功夫高超的很,写出的字凝重劲道,力透纸背,在极小的笔画内完成复杂的动作,看后如品茶,越品越香。话说,编者本人也在临这部帖哦!
5、陆柬之《文赋》
毛笔字行书要点有哪些?
【寒柏陇卧子/答文】
首先,说一说什么是行书,行书分为几种;再分享一下行书的特点和练习要点。
—— 什么是行书?
行书:是为了补救楷书的不便书写和草书的难以辨认而产生的一种字体。
行书的笔势不像草书那么潦草,也没有楷书那样端正,是一种介于草书、楷书之间的形式。行书始于汉末,流行至今。
行草:行书中草法多于楷法,而接近草书的叫“行草”。
—— 行书的特点和练习要点
行书的特点在于它的大众化,行书的书写速度不仅比楷书快,而且又比较容易辨认,特别适合书写宣传专栏、通告、布告等,古人用毛笔写文章更是多用行书。
行书的笔画之间出现连笔,如有的由几个笔画组成的偏旁部首,在行书中已连写成了一画或二画的连笔笔画,而不像楷书的笔画总是各自独立存在。
练习写行书,要根据行书的上述特点,像练习楷书必须首先认真练习写好笔画一样,要先写好行书的偏劳部首。
「注:如需转载,请事先告知,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以上,就是寒柏陇卧子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浅见薄识。本人专注于文化历史、读书心得、诗词对联、谜语谚语、文玩收藏、邮票及书法知识等方面。请关注@寒柏陇卧子,获取其他精彩内容。
学习行书的要点在于:要有一定的正书(篆、隶、碑、楷)功底,又有一定的草书功底。
很多初学者以为有了楷书的功底之后,就可以直接学习行书了,在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自己的行书笔画特别僵硬。有的甚至写上十年,也不得妙法!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没有学习过草书。
先来看一下楷书,楷书的笔法,以折笔为主,转笔为辅。而草书以转笔为主,折笔为辅。行书则是兼而有之,转折通用。所以说行书是最难的字体。
(楷书九成宫)
(小草十七帖)
很多书法爱好者之所以写不好行书,在于只会折笔不会使转。有的甚至连楷书功底都没有,直接学习行书。所以大部分都学不好行书。
之前在网上看过一条评论,有一个书法的初学者提出了一个疑问。他说把笔画把横写直,写正怎么就这么难?这种就是属于完全初学,不懂真正的书法。书写唐楷需要横平竖直,但别的字体可就不是了。横从线向上分,一共分为三种:抬头横、低头横、仰头横。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下面这一幅米芾写的行书
咋一看东倒西歪,歪歪扭扭。其实这就是趋势问题,通过笔画的方向,笔画的长短变化,使得字势不一,有往左侧倾倒的,有往右侧倾倒的,有正的,有歪的,正奇相生,趋势不同。这是真正艺术性的书法。只学习过唐楷的话,就不懂得取势的问题,因为唐楷呢,他是四平八稳的,偏向于实用性。
我们再来看一下王羲之的《十七帖》他在书写草书的过程中呢,也是有趋势的,取势特别明显,东倒西歪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毛笔字体行书入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毛笔字体行书入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