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赵体毛笔推荐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赵体毛笔推荐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临赵体有什么推荐的毛笔用?
毛笔一般分狼毫,兼毫,羊毫三种,唐代以前用的是狼毫,唐朝使用的大都是紫毫(兔毫笔),近似现代的兼毫,宋朝开始羊毫大量使用。赵孟頫是宋末元初人,再者赵孟頫的字体风格潇洒飘逸,清丽遒魅。所以推断赵孟頫当时使用的应该是羊毫笔。字帖上推荐初学者可选笔毫不短于3厘米的羊毫长锋大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如果嫌羊毫笔不好控制,兼毫笔也可以用。
学习书法,必须临习古人法帖,就是要还原古人的书写状态。对笔墨纸砚等工具,尽量接近古人,尤其是对笔的要求更高。
毛笔有四德:尖、圆、齐、健。毛笔依其材质,分为:胎毛笔、狼毛笔、兔肩紫毫笔、羊毛笔、鼠须笔、虎毛笔等,以兔毫、羊毫、狼毫较常见,羊毫较软,狼毫、紫毫较硬,羊毫杂以狼毫紫毫者为兼毫,软硬适中。
赵孟頫书法外柔内刚,绵里裹铁,遒丽劲健。相传赵孟頫日书万字,运笔如飞,笔太硬则缺乏韵味,笔太软则影响书写速度。据说,赵孟頫对笔要求极高,常常自己制笔。
如果临习赵体,使用兼毫笔,刚柔相济,更能接近赵孟頫的风格。
楷书、赵体和行书,最好练的是什么字体?
楷书学赵体,很好的,赵体楷书在结体上比较平正,笔法上有所取舍,赵楷不像唐楷的规矩森严,也不像晋楷的精致,但总体上是继承晋人笔法,有点楷行合一的意思,属于晋楷的简化版,学赵楷要注意不要把用笔简单化,程式化,软化,否则就变成了馆阁体。
赵楷是带有一些行书笔意的,对于学习行书是有一定帮助的,学习行书愚认为不宜直接学赵孟頫的行书,应该直追晋代,从二王入手,赵孟頫就是二王一路下来的,学二王就从《怀仁集王字圣教序》入手,这基本是定论,学好圣教序,打好行书基础,建立行书思维,行书与楷书在结构和用笔上有很大不同,学行书要抛弃楷书思维的,具体的学习方法不再赘述,我前面的回答已经写的很清楚了。头条里黄惇先生、孙晓云先生、***康先生几位的文章很有价值,可以仔细看看。
学行书二王是基础,但不是全部,学行书除了二王,苏、黄、米、蔡宋四家外加赵孟頫都是绕不过去的大家,可以选择学习,赵孟頫注意一下,最好是学他的尺牍信札,那个真是精彩。
作为书法爱好者,书法是怡情养性,自我修养的好爱好。但是学个东西就要有个态度,就要有点精神,不能定位太低,必须取法乎上,才能得其中。而且你越研究越有兴趣,最起码一是能看懂书法的好坏,二是不要练成了江湖体。最后,祝各位朋友写字愉快。
赵孟頫的书法,是一个较为丰富多彩的书法系统。以中小楷居多,尤其是楷书、行书独具特色,并且风格迥异。
赵孟頫的行书帖很多,如《长春道院记》、《崇福寺》等,都非常好。如图:
赵楷大致有两种面貌,一种带有“魏碑”风格的,如《三门记》;一种带强烈行书意味的,如《胆巴碑》。
《三门记》这种风格比较接近唐楷,渗有李邕风格;《胆巴》则个人面目突出,形成世人称道的“赵楷”印象。
赵孟頫行书也分别有三种风貌,三十岁以前,骨秾肉丰,唐、五代风韵较浓;中年渐入晋法,浓纤飘逸;晚岁融晋唐法为一炉,瘦硬恣肆,达到人书俱老境界。
赵孟頫一生留下了大量的墨迹,且成体系,贯穿了一条完整的书法学习轨迹。因此后来者通过学习赵书,循序进入晋法堂室,是一条捷径。
打好了赵楷的基础,稍加放纵,便能无碍地入行书法,稍后参与大王《圣教》、《兰亭》及各尺牍,则更能体会行书意趣。
赵孟頫行书是他的主要成就,其变化多端,风格各异是别的书家无法比拟的,历代学赵书者,不论学其惟妙惟肖,还是通其笔法变化者,皆有不少名世者。所以学习行书,先以赵体入手是光明正途。
[临池管窥]谢谢阅览!
楷书赵体,行书选择学习谁?
自然是选择赵孟頫行书了。不管是爱好,还是想将来有所成就,学习都要讲成效,讲条理。不能因为只是爱好,便不讲效率,这里学习的是赵孟頫楷书,那边又去学习和赵孟頫书风相冲突的行书。
学习唐楷,因为他们的学习资料少,想要在同一家书法体系中学习楷书、行书、草书,会有资料短缺的难题,楷书学一家,行书又学另一家,那是没有办法的无奈之举。而学习赵孟頫书法,在学习资料上,有足够多的学习范本可供学习临摹。他的笔法,用笔,和谐的贯穿在他的书法体系中。风格也不会出现差异。从他的楷书过度到行书上,是顺理成章的事。不会有用笔、风格上的冲突。对学习临摹,悟通笔法用笔十分有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赵体毛笔推荐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赵体毛笔推荐楷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