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束缚楷书字体写法欣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束缚楷书字体写法欣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束缚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捆绑,指约束限制。
“缚”,普通话读音为fù,“缚”的基本含义为捆绑,如绑缚、手无缚鸡之力;引申含义为拘束,如束缚、作茧自缚。
“缚”,初见于楚系简帛中,后来陆续在秦系简牍、说文中发现,“缚”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
束缚的意思是缠绕捆绑。比喻拘束或限制。
出处:《庄子·徐无鬼》:“齐人蹢子於宋者,其命阍也不以完,其求鈃钟也以束缚。”郭象注:“乃反以爱钟器为是。束缚,恐其破伤。”
意思就是捆绑,指约束限制
读音
[shù fù]
例句
老师鼓励每个同学的创造精神,从来不束缚我们的手脚。
近义
约束 管束 羁绊 限制 桎梏 拘谨 缚住 管制 拘束 奴役 握住 牵制 管理
反义
放手 自由 解脱 解放 交锱 放荡
写书法,遵循法度真的是一种束缚吗?
这个问题应该这样理解。临摹学习阶段,必须尊存法度。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理解什么是书法。到了后期创作阶段,你可以根据所学的功底适当抛弃法度进行创作。因为到了创作阶段,最大的法度就是字的出处和结构了。其他融合元素可以放弃法度的约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体会到书法艺术的精妙之处。那么精妙之处是什么呢?就是即兴创作而得到的艺术感。
毕竟每个人习书的目的不一样,如果你练字是为了写一手漂亮的字给外人看,那我建议你一定要严格遵循书法的规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你不走弯路,顺利练成一手好字。而且书法的法度规则还能让人习惯性的规避一些平时不注重的小节。比如办事不够细心,忙乱急躁等,这些都能在练习中慢慢的克服掉。是一举二得的事。为什么不好好遵循呢?
如果你习书的目的是艺术方向,那我的建议就是:初期临摹学习一定严格遵守法度。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到了后期进行个性风格融入创作的时候,根据所得基本功进行无法度创作。以个人本意为主,彻底忘记所临摹的字帖风格。其实虽然你忘记了原帖,但是因为深厚的基本功,这些自然法度其实都会体现在你写下的每一笔中。细细品味,确实如此。
写书法,遵循法度并不是束缚,而是为了写的像书法。
写书法的目的是为了给人欣赏,你不遵循法度,完全凭空想象,臆造,写出来的东西人家不认识,不认可,欣赏不了,就违背了写书法的初衷。
什么是书法的法度?概括地说,书法法度也就是书法基本原则性的东西,不能违背。
比如笔法中中锋用笔的主导地位,不依法度,用笔在纸上横拖斜拽,写出来的点画,必定是臃肿残渣,好看不了。
再例如楷书点画的基本形状,撇如掠,捺如刀,不遵法度,把撇写的上下一样粗细,捺画写的像撇法,它构成的字也肯定不美观。
或者在书法的章法上,不遵循法度,每个字都歪歪斜斜,重心不稳,行不成行,列不成列,杂乱无序,一样欣赏不来。
写书法,遵循法度是前提,法度即便是束缚,也是在向好的方向上约束。在熟谙书法法度之后,自然会心手双畅,不会认为法度是束缚了。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法,必乱套,书法也同理。
本人也是书法爱好者,下附临写,请指正,谢谢!
是一种束缚。法度是对书写者野蛮天性的一个制约。这是一个事实,一个必然的规定。因为所有的文化过程都是对人的天然野性的一次洗涤与剔除,否则人将非人。但是,必须看到:书写的法度似乎是给我们的一种约束,然则这一约束并非阻隔了我们的能量释放,或才情的表达,其实也正因为我们由此获取着有前人所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这一书写法度,才能够从无数次野蛮书写的‘‘丑作’’之中抽离开出来,远离盲动,走进规律,拥抱大美,在一个崭新的书写平台上展示出我们的创造美好文字形象的本质力量!试想,倘若没有这些法度的规制和导引,那么我们的书写格局势必任性所为,啊哈那不是也将永远行走在‘‘顽童撒尿’’的原始路上。故法度实则属于自由!
是一种束缚。但要分历史性和阶段性。简单说,从历史上看,每个时期对于“法”的理解不同,比如“唐尚法”,说的是唐朝非常注重书法的法度,而像扬州八怪就是有意要“破法”来彰显个性,提升书法艺术的张力;就每个书法爱好者来讲,也是有阶段之分的,初学书法者与较成熟的书法家就有所不同:前者应严守法度,以节度其手;后者则宜不寓于法,积极探索创新……
这要看那种法度。比如是刷字法还是排字法?排字法的笔笔精同有工艺性完美,刷字法的八面出锋呈自然性缺憾。我更喜欢后者,***用后者,无论何体都不会觉得束缚。我想古人经典也如此。
学书法可以从楷书直接到草书吗?
可以。从书法发展史看,草书出现比楷书还要早。古人都没有先习楷书再写草书,我们为什么不行?
先梳理一下书体发展过程:最早文字甲骨文,到商周金文大篆,到秦小篆定型,到了汉代时候,隶书从篆书中变化产生,随后由隶书变化出草书,这是有实物可以为证的,比如敦煌汉简《误死马驹册》。当然,在进程中,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各地用字风格不同,还有许多分支,这里只说主线。楷书正式成型实在魏晋时期了,所以晚于草书。
其次,从书法学习上讲一下不从楷书开始学习的可能。我们现在一般从楷书学习书法,是因为楷书是各种书体中最规整的,用字、结构、笔法比较其他书体更有规律可循,所以人们都认为应该从楷书学习。从楷书开始学习,没有错,但不是唯一。唐代张旭,我们都熟知他的草书,但他也留下了《郎官石柱记》这样规整的楷书。所以,达到他那样的高度,写字是通的,不管哪种书体。
不学楷书,可以从比较规整的行书介入,和先学楷书的效果是一样的,比如赵孟頫的行书,同样具备规整、严谨的特点。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从一开始就学草书是不会有好效果的。草书并不是字的草写,它有特定的造字规律,每个字都可以看做一个符号,一个点,一个横的变化就会变成另外的字,学草书最基本的是字法一定要正确。现在很多爱好者动辄说自己草书如何如何,结果草法错误百出,何谈水平高低呢。草书的字法来自于章草,章草由篆隶演化而来,所以学草书,需要的知识量还是很大的。
从书法发展史来看,草书和楷书之间并没有直接的继承关系。
草书的雏形是章草,章草是隶书在实践中为了进一步提高书写速度而草化便捷形成的书体;楷书则是隶书发展更加严谨而具法度书体,变扁为方,更加美观和节省空间。
从哪种字体入手都是可以的,关健是要掌握字体的基本笔划和核心规律,书无百日功,开卷则有益,选好自已的努力方向即可。
书法中的“篆、隶、草、行、楷”五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全部产生,并进一步走向成熟,“篆、隶、草、行、楷”五体的诞生顺序,由于以往的篆隶、章草字形结构复杂,书写费时而逐渐被更加简易美观且更易于书写的楷书、行书、今草取代,值得注意的是草书比楷书诞生的时间还要早,
学书法可以从楷书直接到草书吗?按道理应该是先学习草书后学习楷书,因为草书比楷书先产生,其实,学习哪种书体和书法中书体的诞生时间早晚没有关系,只关系书法中“用笔、结体、章法”的运用程度,所以学书法完全可以从楷书直接到草书,
我们举例说明吧,清代书法家傅山学习书法就是从楷书直接到草书的,其书法初学赵孟頫,后推崇颜真卿的人品书品而转学苍劲浑厚的颜体(楷书四大家的“赵体、颜体”)最终自成一家,之后草书取法“二王”,代表作《草书轴》临摹“二王”,全以大草挥就,流宕不羁、巍巍浩荡、气势逼人。
我们所熟悉的草书笔划简略又连笔,从视觉效果上让人很难分辨字体所表达的意思,而且草书的运笔更考验一气呵成、“笔法、笔意、笔势”一步到位的境界,这对于一个初学书法者来说难度是非常大的,所以直接学草书的话反而会得不偿失,甚至会把书法天赋给“夭折”了,最好的学习[_a***_]就是先以楷书入手,毕竟楷书在结体上比较“清晰、规范,不连笔”容易分辨,形象理解学楷书好比学走路,学草书好比在跑步,只有学会把路走稳了,才能追求速度跑步,就是这个道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束缚楷书字体写法欣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束缚楷书字体写法欣赏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