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流丽行书体繁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流丽行书体繁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宴会玩乐,曲水流觞,论天下第一行书是怎样炼成的?
兴致来了,不去考虑谋篇布局,不去思量笔墨浓淡,即兴挥毫,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跃然纸上。据说后来王羲之也曾多次重写兰亭,但都没有当时的神韵。书法创作也是需要灵感的,兴之所至,心手合一,摒除杂念,是书法的至高境界。
《兰亭序》的横空出世,我们放下王羲之本人的艺术积累历程,把这件作品放在雅集背景下,那么,作品与雅集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
一,雅集参与者的高水准。其时兰亭雅集,汇集江南名流,饮酒赋诗,且推王羲之作序,其本身不啻于对王羲之的一次众目睽睽的公开考试。而王本人心理素质极佳,且有众人面前自炫不俗的气度,因此,下笔心气极高,故成绝响。
二,所谓雅集,本就是抒怀大志的场所,其时,王羲之心有所感,他在序中也有呈现,也就是作文写到的——以后的人会怎么看我们今天呢?是带着发自内心的情怀来写的,情之所致,书写的书与泻,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其情境,其所感,不可重复。
三,就雅集过程推测,其时,王羲之酒一定是喝到了好处,所谓好处,应是对创作书写刚刚好的程度,过之则不省人事,不足也潜能无以激发,以西方艺术理论而言,那就是强大的潜意识被调动出来,给艺术作品以不同寻常的力量。
有此三点,《兰亭序》代代相传,魅力延绵不绝,后人仰之喟叹,唏嘘不已。
本人酷爱书法,虽还未窥得书法门径从而登堂入室,试着为君解答下这个问题!
上图:唐太宗时期,冯承素双钩描摹本,被誉为最接近原作面貌的摹本
王羲之《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集序》写作于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日,旧俗要在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即上巳日)这一天到水边修禊(音同“联系”之“系”)祈福。王羲之(时任会稽内史)与著名士大夫谢安、孙绰等40余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饮。天高气清,春风骀荡,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下,一众俊才围水而坐,由王羲之主持,高雅地做起“曲水流觞”之戏——他们约定,酒杯流到哪人身前,他就要赋诗一首,如若当众吟不出诗来就要被罚酒三杯(当时有十几人被罚,其中就包括自以为书法已乃父的王献之)。随即,大家公推王羲之把大家的诗歌汇编成集,王羲之欣然应允且在酒酣耳热之际铺纸挥毫,用潇洒秀妍的行书体写下了这幅千古佳作。
古画:兰亭修禊图
这是“天下第一行书”写成时的大体情形。
《兰亭集序》用笔、构字和章法诸方面堪称完美,并且三者融合无垠,呈现出潇洒流丽、秀妍飘逸的独特魅力,南北朝时被米芾称为“天下行书第一”,被后人誉为“神品”。
但是,如果要问这么厉害的《兰亭集序》到底是怎样炼成的,还需要我们再进一步思考。在这里,我想强调三点:
第一、最基本的是王羲之深厚的书法“功力”。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丑书”吗?
不知道这个说法从何而起,如果照这个说法,天下的行草就都得归入“丑书”了。
其实,国内的书法界会出现“丑书”这个怪象,很大程度上和近代以来对文化的西化有关。按照西方那套进化论的观点,书法这种沿着严格传统走下来的审美格局,走到今天就没有进步和突破的可能了,这不符合西方美学的那一套理论,所以就要给它添加各种审美元素进去,这才能算是美学。
于是乎,丑书、射书这种怪咖的出现,看似不合理,其实背后还是我们文化观念西化之下的一些产物,其企图和念头都把美学看成是一种可以对象化和形式化进行分解加工的东西,而忽视了中国人的书法和美学,实际上从本源上是必需讲究历史绵延、天人合一这些气象和意象的,没有了这种本源,就根本不是书法了,那就更谈不上新的书法审美了。
而历史上,有些看起来拙朴、或者笔画不那么规整的书法作品,比如黄庭坚的草书:
而这些本源和共同旨趣,恰恰是所谓“丑书”所不具备也不可能具备的,所以其也就根本无所谓进入书法审美范畴的可能了。
回答完毕,
一点个人愚见,权作抛砖引玉~
欢迎关注“曲江家学”,共同学习、探讨文化的传承与修习之道。
《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稿》,颜真卿50岁时书。计25行,共230字。
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季明为杲卿第三子,真卿堂侄。其父与真卿共同讨伐安禄山叛乱时,他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间,传递消息,使两郡联结,共同效忠王室。其后常山郡失陷,季明横遭杀戮,归葬时仅存头颅。颜真卿援笔作文之际,悲愤交加,情不自禁,一气呵成此稿。
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通篇波澜起伏,时而沉郁痛楚,声泪俱下;时而低回掩抑,痛彻心肝,堪称动人心魄的悲愤之作。元代张敬晏题跋云:“以为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元鲜于枢在《书跋》中称:“唐太师鲁公颜真卿书《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此评为历代书家公认。原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综上所述,《祭侄文稿》作为天下第二行书是正确的,也是为古今书法界认可的。当书法与情感完美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也是书法浑洒自如、自然随性的最高境界,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还是苏东坡的《寒食帖》,都是最完美的典范。因此,说《祭侄文稿》是“丑书”,也是加引号的,并不是真的丑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流丽行书体繁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流丽行书体繁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