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正书法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正书法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怎样做书法风格的夸张练习?
所谓夸张练习是弥补我们看帖不足与书写的偷减动作而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古人优秀碑帖只所以优秀定然是有其不同于普通人的地方,尤其结字,写的精彩的字都有比较精彩的主笔,普通练习往往达不到他的夸张,所以需要做强化的训练。大的更大,小的更小,轻的更轻,长的更长。其实还是为了像本体,这个只能是阶段性的!
谢谢邀请。书法风格的夸张练习,我觉得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一个人冬天里在雪地里光着膀子赤脚走,两颗花生半斤酒,胳膊赛过大腿粗,脸上生痣像北斗,有个性,吸眼球,路过的人皆回头。这是人生长相及个性的夸张。书法风格的夸张性练习,也就是要把字写的特点突出,与众不同。如何做到呢?纵观书法史,能够青史留名的,大多是在前人基础上有所创新,个性突出的书家,也许我们现在看来,这种感觉并不明显,但这是因为时经这么久,那些夸张的风格已经被人们看作传统。在他们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张芝、怀素、张旭,苏轼、黄庭坚、米芾、张瑞图,王铎,傅山,赵之谦,邓石如,这些书家都是个性风格非常明显的书家,从一定意义上, 都是风格夸张的,张芝、张旭、怀素的草书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变革,张芝化章草为今草,成为一代草圣,张旭将草书的笔墨变化、章法变化发挥到极致,时若枯藤绕树,缠绵多姿,时若崩雷激荡,惊心动魄;怀素舍弃笔法变化中的大起大落,以流畅的用笔书写心中的韵律;苏轼的字虽然被戏虐成踏死蛤蟆,字形总体偏扁,但大小参差,偶有纵笔,使章法丰富多变;黄庭坚行书放射形的结字,中宫紧收,四臂开张;米芾的字,风樯阵马,力扫千军,痛快淋漓;张瑞图的字,硬笔方折,跌宕起伏;王铎的字,涨墨自然,字形似斜却正;傅山的字,丑极而美的连绵大草,包裹着线条无尽的变化;赵之谦的字,以魏碑立形,二王取雅,雄劲而不粗俗;邓石如的篆书,结体茂密,用笔自然,以圆笔为主的线条,细微处却有丰富的变化,既劲挺,又多姿。以上所列举,都是书法史中具有变革性,风格夸张的书法家,因此,风格的夸张,没有固定的形式,将自己在自然界中观察到的美融入书法,形成自己独有的面目,也就实现了风格的夸张。但是在风格夸张的同时,切忌滑入恶俗一路。就像文章开始时所列举的人的各种怪象。
书法的风格如果是夸张练习形成的,就废了,不是成了江湖书写,就是做作的俗字。
唐代孙过庭《书谱》中指出的鼓弩为力,标置成体。以及宋代苏轼说的书至无意于佳乃佳耳,都是说书法贵在自然,切忌刻意夸张。
如果练习书法按笔法运腕书写,自然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因为书如其人。试图以夸张练习来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不啻拔苗助长,适得其反。
练好基础功,学好书法理论!
打个比喻,我们学习篮球,首先需要学习运球,只有运球熟练了咱们才能学习突破,运球尚不熟练,你就去突破,不会篮球的人防守你或许还成,篮球好的人防你,丢球是必然的结果。
书法不是不需要夸张,是需要夸张,就像李白的白发三千丈一样,越是技艺高超的人越以夸张为能事,最典型的人物是米芾,夸张险绝不惜让自己的书法有缺欠,还没有人敢说三道四,因为人家的技艺太高超了!夸张是夸张了,但是确实夸张到个性了。
没有高超的技能别盲目地学夸张!有人喜欢夸张,夸张得成静脉曲张了,不懂书法的人为之叫好,懂的人对之嗤之以鼻!
艺术作品中赋有夸张创作理念,书法也不另外。但是创作中不是人人都能用夸张的手法,基础差的,正书作品尽管不能用,多为行草中应用此法,能够表现作品的感染力,视觉冲击力,给观众留下深刻想向空间。
有人说馆阁体、田楷、印刷体、江湖体不入流,你怎么看?
馆阁严然不同于新时代田体!其区别在于馆阁体是应试参考之书体,书写速度要快捷,但田楷快不起来,且描摹成性,每分钟书写仅1字到半字(甚至以下),能一样吗?田楷担误事!这是事实!不实用!仅局限于摆活工整之用,若现场演示展示书写状态,田楷务必现场限时现眼!噗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正书法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正书法行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