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珍惜行书字体怎么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珍惜行书字体怎么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有没有见过文征明的行书《秋声赋》,感觉怎么样?
谢谢邀请。练过一段时间文徵明的行书。文的行书整体韵律感很强,如山间清泉,汩汩而出,写完令人意犹未尽。
但进一步学习,会感到少了些东西,学习王羲之圣教序后,此感觉更甚,如:相同的字变化太少,格调韵味与王字差距较大。从文留世多篇作品对比,大字不如小字。
当然,喜欢行书者,从文徵明入手,再上溯魏晋,也是很好的路子。
文征明的书法特点明显,其行书《秋声赋》与他别的行书书风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文征明鲜明的书法特征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其书法的单一性,正因为这个原因,字便显得俗了。所以他的书法格调不高,品味不高,不是后学者学习取法的好范本。
说实话,我真沒见到过文征明所书行书《秋声赋》。见到题主所提出的这个问题,出于对文征明书法的喜爱,赶紧查找,题主没有妄言。我找到了!
他的小行书作品秀美清奇,妍丽婉转,劲利之中带着温润。生动的体态而不失严谨。这篇《秋声赋》,和以前见到过的其它行书作品一样,依然是文氏特有的秀妍风格。
我主要学习文征明小楷。行书学习的是赵孟頫。当见到题主的这个问题时,心想是不是题主弄错了,把赵孟頫书的《秋声赋》戴到了文征明头上。怀着好奇的心理,搜索一番,果然还真有文征明的行书《秋声赋》。我顿时觉得自己就是一只趴在井底的蛤蟆,眼睛看到的就是井口那么大的天!
这幅字临的如何?
十六岁的小朋友,写成这样不容易,给你点赞。
就作品而言,你的笔法、结体虽稍稚嫩,但并无大问题。你现在稍显欠缺的,是由临到创的过度。建议你:
1、广览王字墨迹。《圣教序》毕竟是碑刻,学碑可以强其骨,学帖可以养其气,学精到处非看真迹不可,建议你多研究王羲之法帖。
2、学习历代书法临习《圣教序》的作品。历代临习《圣教序》的作品众多,这可为我们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要想写好王字,必须认真学习这些作品。
3、必须明白,此碑毕竟是集字,因原字书写的时间、年龄、情绪、气氛的差异,在笔势的连贯上略失自然,这是临习时须注意的。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今日继续分享书法技巧——
自古英雄出少年,16岁临写王羲之《圣教序》能到此程度,已经非常不易,给予点赞。应好好珍惜上天赐予的天赋,努力写出成就来。
1、《圣教序》因是集字作品,字字独立,因此在临写的时候往往容易写得很散,此幅习作的字距可以再小一点,增加一点字与字之间的笔画呼应关系,这样会更有行气,更有凝聚力。
2、王羲之确实是千古书圣,他的每一个字都非常绝妙,在临写过程中一定要善于观察,发现美,然后再落笔成字,写得太呆板就没领悟王字真谛!举例说明:
如“烟”字(见上图),(1)左右两边的笔画相互穿插,非常紧密;(2)“西”字的四笔竖画形态各异,姿态万千;(3)下面的“土”字是先写完两横,最后竖画收笔。
“而”字(见上图),也是《圣教序》非常精彩的字,善于用笔画的轻重来调节重心,用笔画的位移来协调关系。下面第一竖偏重,中间两竖就往后移,这样整个字非常灵动,写出了姿态。
《圣教序》“劳”字(见上图)写得异常精彩,头部很难写的笔画,在王羲之笔下处理得非常好看,注意观察两边相同结构的差异,向背关系;
这幅作品,远非一个十六岁少年可以达到。
要把圣教序临写的血脉相连,筋骨丰富不是三五年的功夫可以能为。
圣教序的难点,不是它的形质。而是其字势的贯穿,点画的筋脉变化。圣教序为石刻,它的点画在碑帖中的观感是廋硬。与王羲之的尺牍相比,虽然形质尚存,血脉则大损。没有对王羲之尺牍深入的研习,是不可能把圣教序写的丰筋多骨的雄健气势出来的。
再来看看这幅作品,先从布局上看,圆形的书写,是相当难的。要把字写正在整个圆面,不使其歪斜,光这个功夫,不练个几年,很难做到。不信大家可以试一下。从此作的间距,布置来看,近乎完美,绝对是写小品的高手。
再看他的字,用笔刚健稳重,提按自如,点画呼应,相当到位。没有丝毫的板滞刚佷之态。运笔相当的老辣。这些东西远不是一个十六岁少年所能具备的功力。
我习书近四十年,临写圣教序无数。自觉远不及此书作者。或许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也是可喜可贺之幸事。真心希望是十六岁的少年你写的。
问题:这幅作品如何?
在问题的描述里,作者说自己只有16岁,16岁就写成这样很难得,非常好,为你点赞。
一是在学业这么紧张的情况下爱还能练习书法,是同龄人的楷模,值得学习,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是靠嘴上说说,就是要付诸行动,就是需要你们这一批青少年参与进来,你们才是未来。
第二,作者的取法非常的正统。这幅作品是一幅王羲之圣教序的临帖作品,圣教序是行书里比较难的一个字帖,作者用笔和结构都处理的很好。作者应该学习的时间不短了。用团扇的形式写出来很好,很符合王羲之书法的风格,很雅致。
问题是章法上有点散了,因为圣教序的字距和行距比较大,所以中间的那个空格就比较多余了,使得整幅作品有点散乱了。
建议:
你能写成这样,肯定是有老师的,按照你老师的路子走没有错,你还比较小,坚持临像原帖,不要急于求变、求风格,五十岁时候形成自己的风格都不晚。厚积才能薄发。
你觉得呢?
同意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珍惜行书字体怎么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珍惜行书字体怎么写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