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树的书法字体楷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树的书法字体楷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郑板桥的书法被形容为“乱石铺街”,那么他的楷书水准如何?
我所见到的郑板桥的楷书还是中规中矩的,他的行书的怪主要是突出他的性格,要不然怎么称为扬州八怪之一呢?话说回来,他的行书笔画多是变态的或者说是怪态的,可以称作丑书之祖了!就算丑书他也是丑书宗师,寻求一种突破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况且后人常常以品德论书,他的大名早已掩盖了他的怪书!
关于郑板桥的书法,最有名的当然是其“六分半书”,篆隶楷草相杂,惊世骇俗。
不过,作为参加过科举考试的文人,其楷书也是具有较深功力的。
老郑同志的楷书学欧阳询,用笔匀净秀劲,结体端庄紧密,小楷尤其工整。当然,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馆阁体”大行其道之时,其早期楷书也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
但是,板桥先生天生是个不安份的人,于书法亦然。他在考中进士以后,就不再写整齐拘谨的楷书,而是从自己的性情出发,追求个人风格的表现。
乾隆十七年(1752年)所写《新建城隍庙碑记》是其楷书代表作,已经打破平正方严,开始出现欹侧结体和撇捺伸展的特性。
至于“六分半书”,则是他后期游戏人生,有感于当时帖学积弊带来的靡弱雷同,欲回避风气,而有意矫枉过正以警后学。
历史上最富盛名的画家,都具有超高的书法水准,也就是没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修养成就不了大画家诞生,板桥乱石铺街,和徐渭粗头乱服书法艺朮不能和现代丑书相题并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乾隆元年的进士,曾经在山东潍坊做过县令,政绩显著,后来定居扬州,以卖字画为生,因为其书法和绘画比较个性,被列入扬州八怪之一。
郑板桥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书法,他的书法将行书、草书、篆书等书体参入隶书,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人称“板桥体”,又因为隶书在古代被称为“八分书”,所以他自称自己的书法为“六分半书”。
这种书法乍一看起来是非常奇怪的,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都有,参杂在一起,加上一些作品的字距和行距都比较小,看起来连成一片,就像道路上铺的鹅卵石,也被人戏称为“卵石铺街体”。
但是郑板桥的书法一开始就这样吗,他的楷书水平如何?
郑板桥的书法开始肯定不是这样的,前面说过他曾经是乾隆元年的进士,要考上进士首先要参加科举考试,参加科举考试必须要会书写当时官方统一要求的“馆阁体”。
而馆阁体是非常注重规整和标准的,它的主要标准就是“乌、方,光”,所有的考生写的基本都一样,乌黑、方正、光滑,写的个性是得不了高分的。
这个我们能从郑板桥的小楷《戒子铭》里看出,当时他的楷书写的还是很公正的。如下图:
40岁以后,也就是郑板桥中了进士以后,就很少再写这种标准的楷书了,开始慢慢的做一些改变。恐怕这种束缚个性的馆阁体,郑板桥早想弃之如敝屣了吧。
郑板桥的这种好几种书体相参的形式并不适合我们普通的书法学习者,他是所以能把各种书体相参在一起,是在他对这几种书体熟练掌握的基础上,一般人做不到,强行相参适得其反。
能青史留名的书家,无论其字外人看来如何“丑怪”,都不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清中期的郑燮、金农也是如此。
雍、乾年间,在钟王、颜柳、苏米、赵董等帖学笼罩下的书坛,真正另辟天地,力图闯出新路的当推“扬州八怪”,其中书法又以郑燮、金农二人为代表。虽然他们的书法还善欠成熟,但变革的意向十分鲜明,康有为就曾论此:“乾隆之世,已厌旧学,冬心、板桥参用隶笔,然失则怪,此欲变而不知变者。”
郑燮的书法与绘画一样,亦具“狂怪”意趣。曾自称:“既无涪翁(黄庭坚)之劲拨,又鄙松雪之滑熟,徒矜奇迹,创为真隶相参之法,而杂以行草,究之师心自用,无足观也。”时人把他的书体形容为“乱石铺街”,号称“六分半书”。
郑板桥的楷书得宜于《瘗鹤铭》,以碑刻为宗,追求高古;行书学黄庭坚,并遍及诸家体。但此人天资过人,于真、草、隶、篆各体皆用功至深。又能糅竹、兰等画法入于笔法,挥洒自然而不失法度,其书肥瘦夸张,大小欹斜,呈偃仰狂怪之态。
郑燮的楷书作品不多见,然于当时“馆阁体”风行,帖学兴盛的时代,要是一个书家没有扎实的楷书功底,是不可想像的。郑板桥形成的这种极具个人面目的书体,大都仅限于行书、题画及各种应景遣怀的体裁,正式场合的书体,也是规规矩矩的正楷,而且水平不低。
从他的这幅楷书作品中,我们可看到深得“黄庭”“乐毅”神髓,又具欧体韵致,帖学功力致深。
所以他的“变体”,也是建立在深湛的传统书法基础上的,这点无可置疑。
[临池管窥]欢迎关注 谢谢阅览!
棵的笔顺怎么写?
“棵” 字共有 12 画,笔画顺序为: 横、竖、撇、点、竖、横折、横、横、横、竖、撇、捺
“棵”,普通话读音为kē。“棵”的基本含义为植物的大小,如“树棵儿很大”,“拣棵儿大的菜拔”;引申含义为量词,用于植物,如一棵树、一棵草。
“棵”,初见于秦朝小篆时代,从木,从果,表示果树以棵来计算,“棵”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时代演变而来。
棵字的笔顺:横、竖、撇、点、竖、横折、横、横、横、竖、撇、捺
棵kē
1. 〔棵儿(kēr)〕植物的大小, 2. 量词,
例句:父亲是我们家的中流砥柱,他也像一棵大树般,庇廕了这个家。父爱是一棵大树,让你的身体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能拥有一片阴凉。
树栖鸦的读音?
shù qī yā
“栖”,普通话读音为qī、xī,“栖”的基本含义为鸟禽歇宿,如“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引申含义为居留,停留,如栖身、栖息。
在日常使用中,“栖”也常做形容词,表示忙忙碌碌;不安定的意思,如栖栖。
“栖”,初见于商朝甲骨文中,会意字,表示鸟停宿在树木上,后来陆续在金文、楚系简帛、秦系简牍、说文中发现,“栖”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树的书法字体楷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树的书法字体楷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