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哪些属于草书碑帖文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哪些属于草书碑帖文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隶书主要有哪些碑帖?
隶书主要有《康熙大字典》、《广韵》、《玄秘塔碑》、《孝经碑》等碑帖。
这些碑帖都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其中,《玄秘塔碑》是东晋隶书代表作之一,书法精湛,结体漂逸,为后世书法家学习研究的重要范本;《孝经碑》则是唐代隶书代表作之一,书法横翔纵卷,气韵生动,被誉为“气韵生动,临霜而泣”的传世之作。
总的来说,隶书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它的碑帖饱含了历史和文化的底蕴,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
我们通常所说的汉隶,主要是指东汉碑刻上的隶书。它们的特点是用笔技巧更为丰富,点画的俯仰呼应、笔势的提按顿挫、笔画的一波二折和蚕头雁尾及结构的重浊轻清、参差错落,令人叹为观止。
风格多样且法度完备,或雄强、或隽秀、或潇洒、或飘逸、或朴茂、或严谨,如群星灿烂,达到了艺术的高峰。《乙瑛碑》、《石门颂》、《礼器碑》、《孔庙碑》、《华山碑》、《韩仁铭》、《曹全碑》、《张迁碑》等东汉碑刻,足成熟和典范的标志。
1、《曹全碑》,用笔纤细、灵动,属于比较秀美的风格,深受初学者喜欢。
2、《张迁碑》,用笔雄浑大气,结体粗矿平稳,是隶书后期学习的必选。
3、另外还有:《史晨碑》、《乙瑛碑》《散氏盘》等。
有“隶中草书”之称的是什么?
有“隶中草书”之称的是章草,也称古草,是从隶书演变而来,也可以说是隶书的快写,有明显的“蚕头、雁尾”的波磔特点。说是古草,它不像今草的“一笔书”那么连贯洒脱,有点像秦代的古隶。
“章草始于秦汉年间,由草写的隶书而演变成的标准草书……”(如图)
章草作品《出师颂》。
谢谢邀请!隶由篆书来,春秋战国七国文字杂乱,又因战乱,形成草篆,其萌芽则隶变,如汉简,民间书体的演变渐变章草急就,艺术的变化在人民生活中,统治阶级最终完善它,故流传汉章帝创"隶中草书"之章草一说!
书法的演变很有意思。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文字统一为小篆。人们在书写过程中,由小篆的便捷书写产生了隶书。隶书产生后,再次快写产生了草书。
早期的草书称为章草,故古时又把草书称草隶,甚至有学者认为,楷书也应归于隶书。
章草与今草在字形上有较大区别,陆机的章草《平复帖》至今仍有一些字无法识读。
更多文章及作品点评,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实际隶书和草书是没有相承关系的,也就是说要写好草书是不能从隶书入手的,生活中很多书法家隶书写得很好但行书和草书一塌糊涂(当然万事皆有例外,另说)。
谢邀。在书法领域里,隶书有著名的汉隶三颂,即《石门颂》《郙阁颂》《西狭颂》,三者均是石刻碑帖。爱好书法的都知道,书法承袭前人,临帖是必须的手段,通过临帖揣摩研习书法要领。
《石门颂》为摩崖石刻,全名为《汉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亦称《杨孟文颂碑》等。
这个碑刻,字体笔法高古,有篆书的笔意,线条曲线为主,是极有特点的隶书。其笔法灵活自如,字体飘逸灵动,不苟求工整,恣意奔放,随性自然。字体瘦硬,结构舒朗,隶书结体,内中带着篆、草、行的意蕴,被称为“隶中草书”。
篆书推荐碑帖有哪些?
篆书脉络很清晰,分两大块,秦始皇以前叫大篆,大篆按年代排序,分别是: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秦统一之后就制定了统一文字,叫小篆。小篆是宰相李斯所整理的文字,这一时期的小篆书法水平达到了一个高峰,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篆书,就相当于是东晋王羲之的行书的地位。所以就推荐小篆为首选。
这里推荐的这个时期最好篆书临本——《秦峄山碑刻石》原石是李斯所书,早已毁坏,现有宋郑文宝据唐徐铉的临本,摹刻于长安,其特点线条匀净,刚健流美,挺然秀丽,有秦篆的标准古拙之气。当为临摹首选。
第二推荐《会稽刻石》, “会稽刻石”是秦始皇巡游会稽(在今浙江绍兴)时,为了祭奠大禹,宣扬功德,而命丞相李斯手书铭文,刻石记功的石碑。李斯所写的这篇铭文即题为《会稽刻石》,后来被司马迁载入《史记》。原石也毁坏,现为李亨据元朝旧本重刻,字迹良好,也是很好的范本。
第三推荐《谦卦碑》《三坟记》,都是唐朝李阳冰所书。李阳冰宗法李斯笔法,是公认的李斯之后最好的篆书大家,他也自诩"斯翁之后,直至小生"。啥意思,就是说,李斯老大爷之后,篆书写得最好就是我小李子了。
最后,还要推荐一本重要的书,它既是篆字帖也是字典,就是东汉许慎著的《说文解字》,可以说是东汉以后,历代学习篆书的必备工具书。现在搞篆刻,印章的手里也都必须有这本书的。它里面基本囊括所有篆字类型,有九千三百余个篆字,各有540多个部首,也开创了中国字典分部排字分方法。学的时侯可以临摹里面的字体风格,最主要是碰到不会的字,还有字的意思不懂,都可以在《说文解字》的得到圆满解答。
如果你对大篆感兴趣,也好,大篆古拙,高古之气也是提高书法水平的重要法门。那么大篆里《石鼓文》是首选,现代书法***大都临习过它,如萧嫻从年轻到老年一直主要临四种碑帖,其中《石鼓文》是列第一位。并把她住宅命名为《三石一盘斋》。另外还有罗振玉,王福庵,吴昌硕,邓石如,赵之谦都把《石鼓文》作为毕生重要的临习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哪些属于草书碑帖文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哪些属于草书碑帖文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