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最容易混淆的草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最容易混淆的草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草书中竹和树的写法会有雷同?
楼主问的问题应该是草书竹字的草法异写。竹字有很多人在写的时候会写成升的样子。这样的写法自古有之,并不是某一个人或者谁创造的。众所周知,草书是以一种抽象的形式存在的。草书的写法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会有所不同。竹字的草法在最初的时候也是容易辨识的,基本上还是楷书“竹”的形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草书的书法家在借鉴前人法书的时候发现竹字的两横经常会连在一起,看起来就像是一笔写成的,这样的草法更简便快捷。到了唐代,草书大家怀素写竹字也这样写了。最后,约定俗成,大家都喜欢这样写竹字了。
在草书上,绿和缘,高和亭,各有怎样的区别?
草书,很多字的区别往往在一些细节上,多一点少一点,多一个折少一个折,同一笔画的不同朝向等。
而问题中的绿和缘在《草诀歌》中已经作了分别。当然,最直接的当时就是从古代各名家的书法作品中来看区别!
而高字和亭字,注意最后一两笔的区别。
书法中的“草书”是一种什么字体?有哪些经典作品?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草书是汉字的其中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草书是以点画作为基本符号来代替偏旁和字的某个部分,是最具有符号化特征的书体,草书的笔划之间相互连带呼应,是便于快捷书写和便于表达书者情感的书体。主要代表作。。。急就章。。王羲之的《初月》《得示》张旭的《肚痛》怀素的《自叙帖》等等。。。
书法五大字体楷,篆,行,草,隶,草书是其中的一种字体。草书分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草书章草代表作有皇象《急就章》,今草有王羲之巜初月》,《得示》等贴,狂草以张旭、怀素为代表。
草书是中国书体简化的极端,有着极强的艺术价值。
真佩服长篇大论者,几句能说明问题何必长篇?草书分章草,小草,大草(狂草),其诞生早于楷书和行书,至今能看到的著名墨迹作品有《平复帖》,《初月帖》,《寒食帖》,《书谱》,《智永草书千字文》等等。。。
友问:书法中的“草书"是什么字体的问题?关于书法中的草书问题,大家朋友也讨论的非常热火,本人曾经陆续也发布过一些自我看法和评论。在这里作两点补充:
草书。完全区于书者个人感情的流露,宣泄无阻的情怀,展现才华意境的浪漫等等。如:张之,怀素的狂草,二王的行草等等书法。可以证明这一点。
草书,历来作为书法欣赏,不好认,也不好写。当代人写的草书法,绝大部分的书者来自传统模式写法。狂草书法,字无巨细,也无守亏。通篇格律豪放,张狂,流畅极至。通常认为,草书法无形但有律。字体显得古怪,奇特,古朴。从一般意义上来讲,行书法好认于行草,行草书法好认于狂草及章草。
草书是书法的主要书体之一,草书出现比较早,一般是认为出现在汉代。草书分为章草和今草,章草是隶书的快写形式,今草是楷书的快写形式,今草又分为大草和小草。下面分别说一说几种草书的代表人物和经典作品。首先说说章草,章草出于隶书,保留了隶书的笔意,之所以叫章草,是因为汉章帝喜欢这种草书,代表书家有崔瑗、张芝、皇象、索靖等几位,下图是皇象《急就章》。
汉代以后的书法家有不少也喜欢章草,如赵孟頫、文征明等大家都有章草传世。
接着说说小草,小草伴随楷书出现,写小草的名家就太多了,二王、孙过庭、怀素、智永、赵孟頫等等等等,王羲之的《十七帖》、孙过庭《书谱》、怀素《小草千字文》等等等等,
再说说大草,又称狂草,狂草创始于唐朝,相传张旭是开山鼻祖,被称为“草圣”之称。狂草笔势连绵回绕,奔放活跃,大有驰骋不羁,一泻千里之势。狂草的名家也很多,还有怀素、黄庭坚、徐渭、文征明等等,
近现代草书大家也很多,明清有王铎、傅山,民国有于右任,我朝有毛泽东主席,有林散之。
草书书体容易形式雷同吗?
草书的书体形式不会雷同。原因如下:
首先,从书写方式上来说,草书分为章草、今草、狂草。这三种草书的面貌是不一样的。如黄象的《急就章》属于章草,难道你看它和王羲之的《十七帖》形式容易雷同吗?当然不是。张旭的狂草和孙过庭的《书谱》当然也风格迥异,只要练过书法的人都能一样分出来。
其次,从书法作者的角度来说,真正的书法大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所以我们平时看到一幅字马上就能说出是谁写的一样。虽然他们都遵循草书的法度,甚至是师出同门,但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王羲之的草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怀素的草书,如落纸云烟,气势磅礴;王铎草书跌宕起伏、横扫千军。正因如此,才有了千姿百态的草书形式。
不懂的,看到的大概都是满纸跳动的线条,分不出个所以然来。但练过书法的人都是知道书法的形式多样,没有谁能把它们搞混的。
知道这些了,你就可以选择你喜欢的草书形式或者适合你风格的草书名家的字帖临写了。相信你一定也会写出自己的风格来。
一些书法狂草中的字很难认,有什么意义?
狂草是书法的顶级艺术,没有学过草字的人很难认读。它总体上已不局限于实用而更多的是注重于抒情。它是少数人能欣赏和理解的艺术。你要加入到这个人群中来还真要下一番理论和实践学习的功夫。
谢谢您的邀请。
首先要说明的是,草书是汉字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而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
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书写方便。
《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成熟于汉末。
草书的发展分为早期草书,章草,和今草三个阶段。
早期的草书,融合了汉隶和草书的特点,也可以认为是隶书的草写,被称为“章草”,其特点是字字独立,字形偏扁,笔带横势,兼有草书和隶书的特点。
到汉朝末年,章草进一步演化,褪去了隶书的痕迹,上下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更加密切,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形成了“今草”。以张芝的草书最为出名。
到了唐代,今草的书写更加恣肆放纵,笔势更加连绵不绝,字形也更加奇绝颠怪,这时的草书被后世称为“大草”,亦名“狂草”,代表书法家是张旭和怀素,人称“颠张醉素”。
狂草发展到今天其实用价值已经不大,没有一定书法基础的人,也很难辨认,但是狂草作为一门书法艺术而存在,其价值已远远超越了其实用。
由于狂草摆脱了实用性,也不必像楷书那样斤斤计较于笔画,这就给书法家们更广阔的发挥空间,成为书法家展示个性的最佳方式,为历代书法家所学习和探索,唐朝以后,又出现了黄庭坚,祝允明等狂草大家,近代的林散之也因狂草而闻名遐迩。
书法的意义在于线条的魅力,不在于这个字写的对不对,能不能认出来。
写字跟书法的区别就在于写字侧重于结体,字形,是让人读的,你用什么工具去写都可以。书法不一样,是用来看的,看线条里包涵了多少东西,能不能征服人。
大家都说书法有三要素,点画,结体,章法,其实这些东西仔细去分析,就是玩线。点画要有粗细快慢,这是说线条的节奏,力量,速度,结体章法,这是说线条的安排,构成,属于形式。
草字难认主要是你不懂草书的写法。在书法当中,草书是最严格的,偏旁置换,部首缩减,都有明确的规定,稍有差错,就会很难辩识。正因为他的难辨识,才有了严格的规定,大家才能达成共识。
汉字是符号,如果不能达成共识,就没法沟通,没法运用,也就没有意义了。
拉拉杂杂说了一些,不是很连贯,总结一下:汉字是符号,草书更是符号,统一写法是为了方便认识。写对汉字并不代表就有美感,书法跟写字区别在于对线条的把握与展现。写字是读的,用来理解,书法是看的,用来欣赏。
书法狂草,看起来是狂草,但也是遵循一定规矩的,只要你是按照标准来写,行内人士能看出来是什么字。除非你是胡写乱涂,充当明眼人,滥竽充数。那就成了害群之马。
草书本来是用来对一些事情速记的,制定了标准笔画,特别是在公堂上使用比较方便。
目前,有些“书法家”号称书法狂草***,”丑书***”,其实就是书法界的文盲。不懂装懂,自美其言而已。
我虽然不是书法家,但是,也写了二十多年的[_a***_]了,在这里提醒大家,第一,学习书法没捷径,
二,学习书法一定要练习正规的字帖,
第三,最好有老师指导,发挥的好些,
第四,要从楷书学起,其他书体都要连带的去写。就像医生一样,先学全科,再分门别累。
特别是草书,如果不能学习好标准草书字体,那将来写出来的字体,可能只是你一个人能看得懂。不伦不类,耽误时间,误入歧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最容易混淆的草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最容易混淆的草书字体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