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虎字书法字体楷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虎字书法字体楷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朝人为什么见不到“虎”字?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问题的「隐含前设」不是自明的,我们需要核实,也就是说:
要先问「唐朝是不是见不到「虎」字」?
第一个问题这是很容易核实验证的事情,我们先查证一下。
唐代***颁布的规范汉字文件《干禄字书》,有「俗、通、正」三体,相当于今天的《规范汉字表》。
《干禄字书》颜元孙、颜真卿都写过,下面是颜真卿写《干禄字书》中的「虎」字:
唐高祖李渊的祖父的父亲叫李虎,所以必须避讳!
关于避讳“虎”还有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过去,古人称马桶叫“虎子”,因为要避讳,就把“虎子”改称为“马子”,也就是现在的“马桶”。
避讳,避什么讳?避谁的讳?
唐高祖李渊的祖父,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曾祖父,就叫“李虎”(下图),是南北朝时期西魏大臣,这个人风流倜傥,志向远大,还有一点功绩,西魏八柱国之一。
李虎的孙子,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后,把他称为“太祖”。
古时候避讳是很严肃的事情,出不得半点差错,一般人涉及到祖宗八代的名字里的字,都不能乱用乱叫,何况是贵为唐高祖的爷爷呢!
旧时的大臣和一般公务员,平时的公文、书信、诗词唱合都要注意避讳,万一冒犯了哪位皇帝爷爷的爷爷的名号,就会犯下弥天大罪。士子的科举考试中,据说历朝历代都有不成文的规定,哪些避讳字眼是不能出现的,一旦出现冒犯,轻者一“字”否决(考试没戏了),重则还要追究责任!
在这样的政治生态和文化背景下,唐代很少见到“虎”字也就不足奇怪了!再举个栗子:
皇宫里皇帝老爷用的夜壶,俗称“虎子”,到了唐高祖这里就麻烦了!天天对着“虎子”尿尿,岂不是对爷爷的大不敬吗?于是李渊下令,把“虎子”一律改称“马子”,也就是今天马桶的前身。
还有盆友就要问了:如果在书写的过程中碰到了避讳的字,一定要写,那怎么办呢?那就只能做一些变化了——或者少写一笔,或者改变一下字形,这在看古代碑帖的时候常会碰见。看所附《唐 · 陆柬之 · 文赋》(上图)、《唐 · 国诠 · 善见律》(下图)中这两个字,这就是唐朝人写的“虎”字,只是少了一根“尾巴”,明白了吗?
“虎”字的演变过程?
“虎”字的演变过程
一.甲骨文中的 “虎”字是对动物的整体描摹虎,是食肉的猛兽,处于食物链的顶端,不仅控制着整个食物链,而且严重地影响着古代先民的生存,因此,古代先民对这种猛兽十分熟悉并非常敬畏.甲骨文的“虎”字简直就是一幅虎的左侧视图, 是对动物虎的形象的整体描画.其实,这个字应该是来源于图画,与新石器时代的阴山岩画上的虎的样子十分相似,对比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其传承的关系.
二.金文中的“虎”字突出的是动物身体局部的特点 金文中的“虎”字最初依然保持着虎的整体形态.例如:陕西法门寺西周青铜器虎簋铭文中的“虎”字就与甲骨文中的“虎”字十分相似.后来的金文的“虎”字就突出了虎牙虎爪.因为先民在***的生活中已经认识到老虎的威力和特点主要表现在爪子和牙齿之上.所以“虎”字就突出了虎的这两个特点.文字毕竟不是图画,字形设计创意中,并不能总是将“爪”“牙”两端兼顾周到,于是,“虎”字在后来的发展演变中,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常常是突出“爪”“牙”两者中之一的构形.如金文中有的“虎”字,将虎的爪子做了极尽夸张的描摹,另一些金文中的“虎”字只注重了老虎牙齿的呈现.而秦简中的“虎”,着重了对老虎“爪”描绘,楚简中的“虎”,则明显偏重于老虎“牙”的凸现.
三.隶书中的“虎”字,虎的“牙”与“爪”构形依然“虎”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古文字的演变,又经历了隶书,发生了重要变化,和实际的老虎形象有较大的差距,不再像古文字那样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虎的样子,只保留了虎的一些基本特征.在《说文解字》的小篆中,“虎”字,直到隶书中的,“虎”字,虎的“牙”与“爪”构形依然.
四.楷书“虎”字是一幅完美的回首长啸上山猛虎的左侧视图由隶书演变为楷书后,“虎”字不但保持了虎的“牙”,而且继承了甲骨文中“虎”字的虎的腿部和尾巴的构型,使得整个字的构形更加的完美:最上面的“丨”和“一”是虎的耳朵,“ 乛 ”是虎的上腭和牙,“丿”是虎身,“七”是舌头、下腭和牙,“几”中的“丿”是虎腿,“横折弯勾”则是虎的臀部和尾巴,构成一幅完美的回首长啸上山猛虎的左侧视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虎字书法字体楷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虎字书法字体楷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