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有劲道草书字体有哪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有劲道草书字体有哪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写草书应该选择怎样的笔好?
谢谢邀请!
毛笔的选择:一枝好的毛笔要具备「尖、齐、圆、健」四德。
尖~笔毫聚合时,笔锋要能收尖。
齐~将笔头沾水捏扁,笔端的毛整齐无不齐现象。
圆~笔肚周围,笔毫饱满圆润,呈圆锥状,不扁不瘦。
健~笔毛有弹性,笔毛铺开后易于收拢,笔力要健。
草书是书法的最高境界,形态放纵、奔放。运笔跌宕起伏,运转自如,其笔断意连,一气呵成。
所以书写草书用笔须婉转流畅,一般多用羊毫等软毫毛笔为主,可使运笔流畅,笔力足,不枯涩,挥毫之下左右逢源。
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喜好。有‘喜欢软毫的,有喜欢硬毫的,有喜欢兼毫的。喜用腕力的人,软毫反而更好,人们常说软笔写硬字就是这种情况。但如果你执笔力度不行,那就使用硬毫,充分利用硬笔的弹性敏捷。至于长锋短锋,我觉得中長锋好一些。因为毛笔的锋长没有统一標准。有些笔锋太长的醮墨后笔还没落纸,笔锋就弯下去了,很难驾驭。初学草书者应注意,不要听別人说写草书要用长锋就到笔店专拣锋最长的买,结果买回来使用不了。这要有个较长的使用过程。当然硬毫长锋好一些。不过提按反映不如软毫灵敏。
赵孟頫的小楷墨迹有哪些?
赵孟頫是位勤奋的书家,他留存于世的墨迹很多,为后代习书者留下了宝贵的范本。赵孟頫的楷书如行云流水、遒媚秀逸,他很多书法作品,楷、行、草三种书体在文章中自由穿梭变换,各种书体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定。所以,我觉得赵孟頫的小楷墨迹除了广为人知的《道德经》、《汲黯传》,像《洛神赋》、《秋兴赋》、《行书千字文》、《归去来辞》、《光福重建塔记》等等行楷作品都可以作为小楷范本来临写、学习。
赵孟頫是元代非常著名的一位书法家,真、行、草、隶、篆诸体皆善,其中又以真书和行草书为最佳,他的小楷作品为历代所重视。赵孟頫的小楷最初师法钟繇,后又学习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以及东晋道士杨羲的《黄庭内景经》。
现存赵孟頫最早的小楷墨迹作品,是他1289年所书的小楷《禊帖源流考》,此帖也是他由学习钟繇的楷书往二王的书风转变的证明。
这幅作品原本是应一个曹姓朋友所托书写的,结果二十年之后他从另外一个朋友处又见到这幅作品,感叹之余还为此卷作跋云:
“恍然如梦。余往时作小楷,规模钟元常、萧子云,尔来觉稍进,故见者悉以为伪,殊不之年有不同,又乖合异也。”
“余今日见此简,真是惭愧***也。”
《老子道德经》是赵孟頫晚年的小楷代表作,用笔上有师法《灵飞经》的痕迹。张丑曾说:“《灵飞六甲经》,钟绍京书......赵子昂师之,十得其三耳。”董其昌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赵文敏一生学钟绍京,才十得三四耳。”
小楷《洛神赋》这篇作品也是赵孟頫晚年所书,与《道德经》的风格非常相似。赵孟頫还写过两本《洛神赋》都是行书,而此篇小楷书《洛神赋》比较难得,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最后说说《汲黯传》,这篇小楷一直都被冠以赵孟頫所书,然而现在看来并非赵孟頫所书,有可能是赵孟頫的狂热跟从者俞和所书。《汲黯传》转折生硬、结体方峻刚利,和赵孟頫小楷的虚和婉丽、遒润多姿完全不同。
大宋三百多年因为“尚意”书风的影响,受到苏、黄、米的影响,行草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擅长小楷的人却没有出现。赵孟頫一出,以他那流动的笔势、闲雅的结体、有晋人之韵无唐人之拘的小楷书风,令世人耳目一新,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喜爱。因此从赵孟頫之后,小楷书法蔚然成风,明代的祝枝山、文征明、董其昌无不受他的影响。
感谢悟空的邀请。
书法中的小楷自钟繇的《宣示表》后便一路留下了诸多的名家法贴,其中东晋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唐代钟绍京的《灵飞经》,元代赵孟頫的《汉汲黯传》、《道德经》,以及明代文征明的《真赏斋铭有叙》等,这些都是我们当今学习书法的人避不开的临习课目。
《道德经》是赵孟頫写于延祐三年,距今已经有703年,作品字体工整秀丽,笔法稳健,独具风格。
赵孟頫的《汉汲黯传》写于延估七年,距今已经有699年,作书时赵孟頫已经是67岁的古稀老人了,作品缺1***字为明代书画家文征明所补写。文征明在《汉汲黯传》题跋称子昂“楷法精绝,唐人遗风,其源乃出山阴耳”。笔者认为,该贴是赵孟頫一生中留给后世小楷中最为精彩的作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有劲道草书字体有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有劲道草书字体有哪些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