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硬笔行书借鉴草书的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硬笔行书借鉴草书的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硬笔行书可以借鉴草书笔法吗?
硬笔体可以借鉴毛笔书法体,书写中国汉字,硬笔写到位了,在书法的法度上,其严谨法度达到90%以上,硬笔写的字也可以称之为书法,就毛笔而言,不是人人用毛笔写字就是书法,而是懂书法法的人写的字才叫书法,硬笔也是如此,懂书法的人才能写出靠谱的硬笔书法。硬笔借鉴名碑名帖,写好中国汉字,写好中国书法,是理所当然的,没任何非意的。书法与笔的性能没关系,书法艺术与笔的性能有关系,这个关系还是很密切的,正确理解和认识硬笔和毛笔的内在本质的关系。
当然不可以,行书是行书,草书是草书,不一回事啊。
在楷行草初创的年代,常常是楷行草混搭,我们看看王羲之的字帖手札就晓得了。楷行草书的发展是随着纸张的普及,几乎是一同产生的,可不是我们以为的先楷后行再草,先站立再行走最后奔跑,不是那回事。
传说中楷书的鼻祖钟繇还曾向行书的鼻祖刘德升求学三载。所以,隶书在纸张普及之后发生的裂变应该是多维度的,同时性的。到了王羲之,那是集楷行草于一身全能书家,但既便如此,除了楷书之外,他们平时的书写也是行草相间的。但是注意是穿插搭配,不是借鉴。
行书与草书是两个结构体系,相间配合可以,不存在借鉴的问题,一借就过去了。
书法讲究结字、章法、取势、线条、节奏。节奏靠浓淡干湿和字的形状变化来实现。综上,硬笔书法除了线条的浓淡干湿以外,大部分是和毛笔相同的,特别是结字,也就是说行草书的符号性草法,几乎完全一致。
所以,写就完了。
我习字不足两年,时间不长,只能说说自己的体会如果有借鉴,以此分享一下。愚以为,如果硬笔应用得当,可以写出软笔的效果。关键在于临的帖一定要对,也就是先临楷书,弄懂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的书写特性。再临行书,喜欢一个人的,主攻。临写的过程,也是改正自己不良书写习惯的过程。具体的很难几句话说清楚,要有好的悟性和勤奋!
敬请师长指正。
行书的笔顺和楷书的笔顺一样吗?
行书和楷书的笔顺有很多字是一样的,但是也有很多字是不一样的。
在日本江守贤制1983年出版的《楷行草笔顺字体字典》一书中,有详细的笔顺对照说明,我国后来也有专门的笔顺字帖出现。
建议可以看一看此类书籍,那么通常楷书和行书笔顺有什么异同呢?又有些什么规律呢?
1、笔顺异同基本规律
楷书和行书笔顺异同的基本规律:符合人体书写习惯而且书写快捷的笔顺,行书和楷书的笔顺常常相同;符合人体书写习惯但不是最快捷的书写笔顺,楷书和行书的笔顺就可能会不一样了。原因就在于就像我们开车,楷书优选的是平稳驾驶,而行书为了更便捷,借鉴了“草书”很多写法,进入了“快车道”,书写速度更快,这些优化的书写笔顺就和楷书笔顺有了不同。像下图中的“父”字,行书和楷书的书写笔顺是一样的,这时候行书优化的是笔画的写法。而“手”字,则在笔顺上都不同了,楷书先横后竖,而行书则先竖后横,因为这样书写速度更快。
2、相同之处
首先说一样的地方,很多汉字笔顺都遵循了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基本规律,这种规律是符合人右手执笔书写习惯的,汉字书写的笔顺是一种科学合理的书写方法,行书要兼顾既易于辨认又书写快捷,这些合理的方面是相同的。
3、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在于行书因“快捷”需要而做的变化。比如下图中的“至”,“土”的笔顺就不一样,先竖后横,“夷”的撇捺都有区别,“此”的写法和笔顺都有不同,这些变化,都是为了更快速便捷地书写。
下图中也是一些变化的例子,因为以前文字是竖着写的,有些笔顺的变化也是为了更快地写下一个字。
行书一般是被看作是楷书的快写,它包含的行草和行楷这两种字体。
行楷,是指字体中含有楷书的笔法比较多的;
行草,是指字体中含有草书的笔法比较多的。
不管它们所含的不同字体笔法的多寡,有一点可以确定的就是:行书字体的书写速度一定是比楷书字体的书写速度来的快捷。
而书法中所谓的书写快捷并不是增快书写速度,它更重要的是通过将楷书中可以关联的笔画进行简省,以及还使用一些特定的符号来代表某一个字的书写。
另外,行书字体风格就是一种潇散、自由。
从根本上来讲,行书的笔顺和楷书的笔顺是不一样的,行书是建立在楷书的基础上进而加以减省使之书写快捷,也就是说行书在书写的时候,你感觉怎么方便就可以怎么来进行书写,但是汉字的根本不能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硬笔行书借鉴草书的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硬笔行书借鉴草书的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